岩浆岩与变质岩考试资料1.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少数岩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2.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到后期气体挥发分或热液的影响,使原生矿物、成岩矿物遭受蚀变和交代而形成的新矿物,成为岩浆期后矿物或次生蚀变产物。
4.酸度: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含量。
5.利特曼指数:岩浆岩中碱质的碱性程度的组合指数。
6.等物理系列:指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7.等化学系列: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8.特征变质矿物:是进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
9.斑状结构:表现为岩浆岩中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质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或玻璃质称为基质,其基质由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10.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1.岩浆岩相:岩浆岩形成环境及在该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的总和,不同岩浆岩相的外貌和特征不同,其形成环境不同。
12.变质相: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条件。
13.斑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
14.玢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
15.辉绿结构:特征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由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此种结构反应斜长石结晶早,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
16.交织结构:特征是大量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其间夹有辉石或磁铁矿等粒状微晶,有时也含有少量隐晶质或玻璃质,多出现在向中性喷出岩过渡的种属中。
17.安山结构(波基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在玻璃基质中散布着许多无定向的斜长石微晶。
18.粗面结构:变现为粗面岩基质中,长条形碱性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流状分布。
19.花岗结构:酸性侵入岩中半自形颗粒至粗粒的等粒结构。
20.皇斑结构:皇斑岩所特有,岩石暗色矿物较多,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矿物自形程度很好,明显高于浅色矿物。
21.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质为火山灰,其含量大于50%或75%的火山碎屑岩结构。
22.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保持基本固态条件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冲结晶和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23.角岩结构:由热液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无定向排列的隐晶质结构。
24.糜棱结构:当应力十分强烈时,岩石几乎全部被碾碎呈微粒或粉末状,形成糜棱结构,其岩石整体呈条带状或条痕状,有时可见少量碎斑,具变形和旋转的迹象,构成眼球状的外貌。
25.流纹构造:是拉长的气孔或基质中不同颜色条带作定向流状排列而形成的,表示熔浆流动方向的定向构造。
26.千枚状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不高,但在劈理面上有某些矿物(绢云母绿泥石)呈定向密集平行排列,故具明显的丝绢光泽,有时还见有一些小皱纹,这种构造称千枚状构造。
27.片状构造:这种构造由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作定向平行排列而成片理,故称片状构造。
28.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粒状变晶矿物(长石、石英)组成,其间有少量片状或柱状矿物(云母、角闪石等)呈断续定向排列而成的一种构造。
29.板状构造: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常形成一组密集平行的破劈理,这些破劈理就构成板状构造的板理。
30.基体:是指混合过程中残留的暗色难熔的铁镁质变质岩。
31.脉体:指混合过程中由流体相贯入基体中形成的长英质、花岗质、伟晶质、细晶质部分,颜色较浅。
32.色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体积百分数)。
33.岩浆矿物:指熔岩冷凝过程中结晶形成的矿物,也称原生矿物,可分为正常矿物、反应矿物和残余矿物。
34.残缕结构:岩石中较大变晶矿物中包裹了一些细小的固体,包体和基质中同种矿物断续相连,反映了变斑晶矿物的出现时交质过程中新的化学反应和冲结晶的产物,使原来存在的那部分基质矿物被就地包埋,称残缕结构。
一,简答题1. 何谓利特曼指数?按其数值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哪三个系列?划分标准如何?试述各系列的主要矿物成分及火山玻璃特征。
答:1)岩浆岩中碱度(Na2O+K2O)的质量指数,用σ来表示。
σ=(Na2O+K2O)*(Na2O+K2O)/(SiO2- 43)2)σ<3.3者,称钙碱岩,斜长石普遍存在,辉石多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多为普通角闪石,无长石和黑榴石;在较酸性的岩石中可出现碱性长石、石英和云母;在喷出岩中可出现富硅的火山玻璃。
3) σ=3.3~9者,称碱性岩,碱性长石普遍存在,可出现似长石,碱性玻璃、碱性角闪石、黑榴石等;石英只在最酸性的岩石中出现,斜长石成分偏酸性;在喷出岩中含火山玻璃。
4) σ>9者,称过碱性岩,碱性长石和似长石累矿物普遍存在,尚含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及富铁黑云母,不含石英,斜长石也不多,在喷出岩中含碱性火山玻璃。
2. 与岩浆岩相比,变晶结构有哪些特点?1)变晶结构的岩石为全晶质,没有火山玻璃等非晶质成分(原岩残留着除外)。
2)岩石中各种矿物晶粒自形程度变化很大,多为他形粒状或半自形晶。
除变斑晶外一般矿物的晶形都很差多成不规则他形。
3)变质岩中的矿物自形程度不能反映结晶的先后顺序,仅反映洁净能力的大小。
4)变斑晶的形成稍晚于或同时于变基质。
5)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赚、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矽线石、绢云母、透闪石等。
3.简述岩浆矿物晶出顺序的判别方法。
A. 根据岩石结构特征确定矿物结晶顺序:1)矿物的自形程度:一般先结晶的矿物自形程度较高,后结晶的矿物自形较差。
2)矿物的相互包裹关系:一般被包裹的矿物比包裹它的矿物结晶要早。
3)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一般认为,岩浆岩中特别是斑状结构的岩浆岩中,较大的斑晶形成较早,而细粒的基质形成较晚。
但对于似斑状结构的岩石,二者可以同时生成,甚至斑晶晚于基质形成。
B. 罗布森法则:岩浆岩中各种矿物的晶出顺序,副矿物(如磷灰石、磁铁矿、锆石、尖晶石等)最先晶出;其次是暗色矿物结晶,其晶出顺序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然后依次晶出的矿物是浅色矿物系列(钙长石—钠长石)、碱性长石、似长石;石英和玻璃质最后晶出。
C. 鲍文反应原理:岩浆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遵循一定的顺序惊醒。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系列上部的矿物生成早、结晶温度高。
4. 与岩浆岩相比,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具有哪些特点?1)变质岩中出现一些岩浆岩和沉积岩中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蓝晶石、硅灰石等。
2)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绢云母、透闪石等。
3)变质岩中常出现比重大和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子石。
4)由于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变质岩中含(OH)的矿物更为发育。
5)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比较发育,常被压扁伸长,长轴方向排列一致。
6)石英在定向压力下,扭折压弯变质,由一轴晶变为二轴晶。
三.论述题1,. 试述区域变质岩泥质系列岩石的原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主要岩石类型。
原岩类型:多为泥质沉积岩(页岩、泥岩、粉砂质粘土岩),也有部分中酸性的火山凝灰岩类。
主要化学成分:富铝钾,铁镁含量不确定,贫钙。
特征变质矿物:铁铝榴石、红柱石、硬绿泥石、蓝晶石、矽线石、堇青石和十字石等。
主要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和长石等。
岩石类型:板岩(多具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千枚岩(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云母片岩(片状构造、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斑状鳞片变晶结构)、黑云母片麻岩(片麻状构造、也见条带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也见斑状变晶结构)。
2,试述区域变质岩长英质系列岩石的原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主要岩石类型。
原岩类型:各种砂岩粉砂岩、中酸性岩浆岩及火山屑岩类。
主要化学成分:富硅,贫铁镁。
特征变质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石榴子石等。
主要矿物: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岩石类型: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斜长片麻岩(粒状或片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片麻状构造)、变粒岩(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3. 试述区域变质岩碳酸盐系列岩石的原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主要岩石类型。
原岩类型:各种灰岩和白云岩。
主要化学成分:富钙镁,硅铝铁含量低且变化大。
特征变质矿物:滑石、蛇纹石、镁橄榄石、透闪石、透辉石、硅灰石、方柱石、阳起石、金云母等。
主要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超过50%。
岩石类型: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4. 试述动力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标志。
1)常呈条带状分布在断裂带内及其两侧,岩体宽度极为有限,但长度延伸较远,常切割不同时代及岩性的其他岩层。
2)断裂带内常发育各类碎裂岩,以及绿片石、蓝闪石片岩等,岩石颜色多样,不同单色调的岩石常混杂,断裂带内岩性突变现象常见,且与断裂带两侧迥异。
3)岩石常发育各种变形结构(压碎角砾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或糜棱结构),具条带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眼球状构造、S-C组构。
4)断裂带内的次生节理、裂隙、劈理、各个方向的擦痕以及断层泥等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5)由于断裂带常有水及其他溶液的活动,所以常出现硅化、碳酸盐化等现象,并形成一些新生矿物,如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绿纤石、叶腊石和滑石等。
6) 常形成陡崖(断层三角面)或负地形地貌。
5.试以泰曼图解说明岩浆温度对岩浆岩结构形成的影响。
A. 冷却缓慢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不大,相当于a区,晶体生长速度大于结晶中心生成速度,由于晶芽少,晶体生长快,晶体可迅速长大,形成粗粒等粒结构。
这与深成岩的结晶条件相似。
B. 冷却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较大,相当于b区,结晶中心生成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虽总的结晶能力强,但只能形成细小的晶体而成细粒结构。
这与浅成岩的结晶条件相似。
C. 冷却速度更快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极大,如c区,结晶中心生成速度与晶体生长速度都显著降低,结晶能力很弱,多形成隐晶质结构。
常见于喷出岩中。
D. 冷却温度极快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极大,如d区,结晶中心产生及晶体生长速度迅速下降,结晶能力趋近于零,产生半玻璃质和玻璃质结构。
常见于喷出岩中。
6. 试述鲍文反应系列的构成及其岩石学意义。
答:根据反应性质不同,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称为鲍文反应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