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变质岩;2、正变质岩;3、副变质岩;4、麻粒岩;5、榴辉岩;6、TTG片麻岩(TTG 岩系);7、孔兹岩;8、矽卡岩;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变质结晶作用;13、交代作用;14、区域变质作用;15、冲击变质作用;16、动力变质作用;17、交代变质作用;18、接触-热变质作用;19、造山变质作用;20、洋底变质作用;21、混合岩化作用;22、热峰条件;23、P-T-t轨迹;24、等化学系列;25、等物理系列;26、变余结构;27、变晶结构;28、变晶系;29、反应结构;30、交代结构;31、碎裂结构;32、糜棱结构;33、筛状(变晶)结构;34、板状构造;35、千枚状构造;36、片状构造;37、片麻状构造;38、变质反应;39、晕长石;40、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41、固-固反应;42、变质带;43、成岩格子;44、共生分析;45、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46、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7、矿物共生组合;48、ACF图解;49、变质相;50、变质相系二、填空题1、在没有交代作用的前提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受的影响。
2、变质作用机制包括、、和。
3、交代作用是使发生改变的一种作用。
4、根据有无交代作用的发生,可将接触变质作用分为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
5、影响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是、、和时间等。
6、温克勒(Winkler)根据变质反应温度划分的四个变质级是、、、。
7、铝硅酸盐Al2SiO5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同质异相体矿物,它们分别为、、。
8、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9、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10、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石榴石(10%)+十字石(15%)+黑云母(20%)+白云母(1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系列,变质程度为。
11、某区域变质岩含蓝晶石8%;石榴子石10%;黑云母15%;斜长石(An=35)35%;石英25%;少量白云母(<5%)和副矿物。
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完整的名称是。
12、某区域变质岩含石榴子石8%;矽线石12%;黑云母12%;钾长石25%;斜长石15%;石英25%和少量钛铁矿。
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的精确命名为。
13、混合岩是由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14、变质作用根据产生的地质背景可分为:、、、、、、和混合岩化作用等类型。
15、榴辉岩是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
16、正变质岩的原岩是,副变质岩的原岩是。
17、变质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为。
18、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石榴石(10%)+蓝晶石(15%)+白云母(3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变质程度为。
19、看下图填写变质相的名称(请按序号):1 ;2 ;3 ;4 ;5 ;6 ;7 。
20、接触交代变质岩的代表岩石为;角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1、常见的局部变质作用类型包括、、和等四种类型。
22、五大常见的化学类型变质岩包括、、、、。
23、典型的巴罗(Barrow)递增变质带包括(从低级到高级):、、、、和六个变质带。
24、矽卡岩是在和钙镁质的围碉接触带附近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5、ACF图解中三个端元(顶点)表示的有效惰性组分是:A端为,C端为,F端为。
26、交代作用过程中,组分是主要通过和两种方式迁移的。
27、变质双带是包括一个变质带和一个变质带。
28、泥质和钙质变质岩的原岩为,镁质变质岩的原岩主要为。
29、下列变质岩的原岩是:蛇纹岩,硅灰石大理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绢云千枚岩,榴辉岩。
30、戈尔特斯密特矿物相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它说明变质作用过程中稳定平衡状态下共存的(P) 等于或少于体系中的(C)。
31、在温度、压力和活动组分化学位的一定范围内,能稳定平衡共存于一开放系统的矿物相数等于或小于。
32、变质作用过程中,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小、大的矿物生成。
33、斜长角闪岩是主要由和组成的岩石。
34、榴辉岩是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一般没有矿物。
35、千糜岩是糜棱岩、超糜棱岩具构造的变种,是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种岩石。
36、高P/T变质地体特有的三个变质相是、和。
37、透长石相一般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相,它是在变质条件下形成的。
38、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39、混合岩的成因可归纳为:、、和四种基本机制。
40、片沸石分解形成浊沸石或硬柱石是沉积岩的作用向作用转变过程的界限。
41、铝硅酸盐Al2SiO5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矿物形成,在麻粒岩相中是矿物形式出现,而在榴辉岩相中以矿物稳定存在。
在中级接触变质岩中则常是。
42、不同原岩在相同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变质矿物组合,相同原岩在不同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变质矿物组合。
43、看下图填写各反应类型:①;②;③;④;⑤。
44、冲击变质作用是由而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它是在条件下发生的瞬间变质作用。
45、蓝闪石+硬柱石+硬玉+石英是典型的变质矿物组合。
46、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包括、和。
它们主要受两个(大的)方面因素的控制:、。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括号中)1、属于富铝系列特征变质矿物有(C)。
A、透辉石;B、角闪石;C、堇青石;D、紫苏辉石2、变质岩中矿物的自形程度越高说明:(C )A、形成越早;B、形成温度越高;C、结晶力越大。
3、富铝系列变质原岩在递进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序列为(D )。
A、泥岩→大理岩→石英岩→花岗岩;B、板岩→石英岩→辉长岩→混合岩;C、绿泥片岩→阳起石片岩→斜长角闪岩→二辉麻粒岩;D、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片麻岩4、哪种多色性的角闪石形成温度高:( C )A、蓝绿-浅黄绿色;B、深绿-浅黄色;C、棕色-浅黄色。
5、斜长角闪岩中最常见的矿物组合为? BA、十字石+角闪石;B、普通角闪石+斜长石;C、绿辉石+石榴石;D、透辉石+紫苏辉石6、变质岩中容易形成斑晶的矿物是:(A )A、成核速率快,生长速率慢;B、成核速率慢,生长速率快;C、成核速率快,生长速率大。
7、变质岩的结构包括:( C )。
A、矿物含量;B、矿物颜色;C、矿物颗粒大小;D、矿物类型8、不能稳定存在于榴辉岩中的矿物是:( A )A、斜长石;B、多硅白云母;C、石英。
9、某变质岩含透辉石35%,石榴石45%,方解石15%,黄铜矿5%,岩石为自形-他形不等粒变晶结构,斑杂状构造,该岩石名称应是:(B )A、榴辉岩;B、透辉石榴大理岩;C、透辉石榴矽卡岩。
10、气液变质作用中的最主要变质作用方式是:(C )A、重结晶作用;B、变质结晶作用;C、交代作用。
11、下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属于高压(高P/T)变质相系的榴辉岩相变质程度有( D )。
A、十字石+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B、绿泥石+阳起石+方解石+钠长石;C、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石英;D、绿辉石+镁铝榴石+金红石12、双变质带形成于:A、裂谷带;B、造山带;C、板块俯冲带。
(C )13、下列变质岩石中变质程度属于高级变质岩的有( C )A、硬绿泥石二云母片岩;B、石榴蓝晶白云母片岩;C、石榴角闪二辉麻粒岩;D、十字石榴二云母片岩14、基性系列变质原岩在递进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序列为( C )。
A、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片麻岩;B、板岩→石英岩→辉长岩→混合岩;C、绿泥片岩→阳起石片岩→斜长角闪岩→二辉麻粒岩;D、泥岩→大理岩→石英岩→花岗岩15、榴辉岩中最常见的矿物组合为( C )。
A、石榴石+角闪石;B、绿辉石+斜长石;C、绿辉石+石榴石;D、透辉石+紫苏辉石16、矽线石榴钾长片麻岩最可能形成于:A、绿片岩相;B、高角闪岩相;C、榴辉岩相。
(C )17、下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属于中压(中P/T)变质相系的角闪岩相变质程度有(A )。
A、十字石+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B、绿泥石+阳起石+方解石+钠长石;C、石榴石+紫苏辉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D、绿辉石+镁铝榴石+金红石18、下列哪条不是区分片岩和片麻岩的必要条件:( B )A、片柱状矿物与粒状矿物的相对含量;B、变质强弱;C、长石与石英的相对含量。
19、下列变质岩石中变质程度属于高级变质岩的有(B)A、硬绿泥石二云母片岩;B、石榴堇青矽线黑云钾长片麻岩;C、石榴蓝晶白云母片岩;D、十字石榴二云母片岩20、钙质矽卡岩的特征变质矿物是:A、红柱石;B、硅灰石;C、白云石。
( B )21、在相同变质条件和应力作用下:(B )中哪个最易发生韧性变形?A石英;B、黑云母;C、斜长石22、变质相系的概念是由:( A )A、都城秋穗(Miyashiro);B、巴罗(Barrow);C、艾斯科拉(Eskola)提出。
23、蓝片岩和绿片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A )A、特征变质矿物组合;B、颜色;C、结构构造。
24、白片岩形成于:A、高温高压;C、低温高压;C、高温中压。
( A )25、当一个变质岩在ACF三角图解中的投影靠近A端元,如A=68,C=7,F=25,则该岩石的原岩很可能是:( A )A、杂砂岩;B、玄武岩;C、泥灰岩。
26、复变质岩是由( C )形成的变质岩。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27、正变质岩是山( A )形成的变质岩。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28、副变质岩是由( B )形成的变质岩。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29、影响重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B )。
A、压力;B、温度;C、具化学活性的流体30、影响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C )。
A、压力;B、温度;C、具化学活性的流体31、前进变质是由于( A )引起的变质作用。
A、温度升高;B、压力降低;C、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成分32、高压型变质岩是( C )的变质岩。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地温梯度低地区33、低压型变质岩的地温梯度是( A )。
A、>30°C/Km;B、20-30°C/Km;C、平均10°C/Km34红柱石角岩属于( B )变质岩。
A、区域变质岩;B、接触-热变质岩;C、交代变质岩35、榴辉岩是( A )变质岩。
A、高压-超高压;B、超高温;C、低温高压;D、高温低压36、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构成面状所显示的岩石构成称为( C )构造。
A、片麻状;B、条带状;C、片状;D、粒状37、变质岩山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被粒状矿物隔断、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岩石构造称为( A )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