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

• 2.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 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9
•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0
层级
一级 教育 目的
陈述名称 制定者
教育方针
政府/ 国家
特点
抽象,笼统 ,比较关注 “应然”状态
举例
在德育、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 展
15
二、教育目的基本特点
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教育为谁培养人
明确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
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培养什么人
规定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 规定教育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16
二、教育目的基本类型
从作用看: 价值性教育目的 功用性教育目的
从要求看: 终极性教育目的 发展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对输教入育效标果题的评价
18
02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19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20
东西方儿童观的差异
• 老师怎么和孩子说话

教育结果
• 中国:对成人高度依赖,看待事物的功利性,低报负,低自尊,低自信,对成 人和权威的顺从
• 西方:独立性,做事凭兴趣,非功利性,高报负,高自尊,高自信,重视个人
价值,对成人和权威不盲从
21
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
美国提出现代人必须具有三种素质和五种能力。 三种素质: ①基本技能:即阅读书写能力、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数 学运算能力。 ②思维能力:即能有新想法,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根 据符号图像进行思维分析。 ③个人品质:即热爱工作,有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 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 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着 教育主体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 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8
• 1.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
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如“培养有社会主 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如对学生进行德、智 、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原则等。
14
概括地说,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的, 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 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 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 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的 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二级 培养 目标
九年义务教 育的培养目 标
教育部
从“抽象” 逐步过渡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
三级
课程 目标
九年义务 教育语文
课程目标
一至二年级 语文课程目 标(阅读领 域课程)
学科专 家
课程专 家
到“具体”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 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

• 美国、英国:Do you think? 建议、商量
• 中国:命令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会“想”
• 美国认为:2个月
• 中国认为:2岁


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 中国:孩子是妈妈的亲骨肉
• 西方:孩子是独立于妈妈的另一个人

对儿童的控制策略
• 中国:对儿童的控制比较严格、严厉,希望儿童听话、守纪律。
• 西方:低控制,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帮助孩子 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英]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7.)
5
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 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 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 令人不可理解。
——(俄)乌申斯基 ——(俄)乌申斯基
6
01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7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 实际了解课文中词 句的意思,在阅读 中积累词语
本单元/章
《沁园春·雪》的教学
四级 教学目标
或节课或本 次活动的教 学目标
教师
比较具体, 比较关注“实 然”状态
目标:感情充沛地吟 诵;当堂背诵;理解 诗人的壮志豪情
11
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从联系上看,二者具有一致性,它们在对教育 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 “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 各类教育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从重视程度看: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教育目的
从范围看: 内在教育目的 外在性教育目的
17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 •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通过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通过标准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输入标题
3
•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 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 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 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
4
怀特:教育者需要教育目的,这似乎是不言 而明的。教育当然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有目的 的事业——它怎么可能不是这样呢?但是近年 来,有个问题被提了出来——”教育者一定要有 教育目的吗?”有些人的回答似乎向这个不言 而喻的问题提出了挑战。然而,这些回答都不 能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
01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02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03 我国的教育目的
2
学习目标
• 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内涵及其质的规定性。 • 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及其具体表现。 • 能说明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内容及
应注意的问题。 •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发展及精神实质。 • 把握全面发展的教育。
12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 国家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 作的总方向。
13
教育方针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如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 须依靠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