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花》

《青花》

青花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

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

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在优美的《青花瓷》的歌曲声中欣赏青花瓷器的图片,感受青花之美。

(播放课件)(/player/index.html?__methodName=mboxCtrl.playSong&__argsValue=354387&fr=mp3#loaded)2、介绍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view/33124.htm2、你们知道吗?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

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

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3、这节课,我们要学到的就是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

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

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并抓住过渡句进行理解。

)3、轻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

指名读生词。

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

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

接连不断地到来。

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

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

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

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近义词:恍然大悟。

4、齐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

父亲对“我”满怀企盼,到底父亲要?“我”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四、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2、抄写生词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美丽的青花图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想再次欣赏那青花之美,让我们再一同去看一看吧。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和段意。

3、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其中的奥秘吧!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出示课件)2、交流。

(1)理解“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出示课件)3、齐读第1-4自然段。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

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二)研读“苦苦寻觅”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出示课件)(1)“我”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这几个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父亲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表现?2、抽生回答、反馈以上3个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1)、分层情况:1)其中,第5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再次强调过渡句及它承上启下的作用。

)2)给6——16自然段分层:第一层:(6——8)自然段,写“我”找到瓷片。

“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到底父亲想要什么?第二层:(9——11)自然段,写我“复制”青花。

“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第三层:(12——16)自然段,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出示我在“寻找——复制——创作”青花的这一过程中“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的句子。

读一读。

(理解茅塞顿开、瑕疵、纷至沓来、锲而不舍。

并用茅塞顿、锲而不舍开两个词语造句。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

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4)、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3、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

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课堂小结:“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是我在执著追寻那片完美的青花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这是父亲用企盼的眼神注视我时,一直想对我说的话,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

五、延伸拓展。

1、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青花的美。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出示课件)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3、青花瓷的美,不光在瓷器上,大胆的设计师们,已经把这种创作的灵感运用到了我们的桌布上、壁纸上、甚至我们的服装上,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服装的魅力吧!(出示课件)板书设计:21 青花父亲:默默期盼不满意——冷眼——笑容“我”:苦苦寻觅寻找——复制——创造传承——超越(完美)作业设计:1、比较后,选词语填空。

喜嬉()戏()爱()闻乐见()皮笑脸宾滨鬓海()来()()发2、连一连。

郑重其事地翻阅︳独树一帜地古镇如饥似渴地翻寻︳震耳欲聋的作品锲而不舍地交付︳闻名天下的响声3、读句子,写一写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1)、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

(2)、既然完美的青花不是来自古人,也不是来自修补,那么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

(3)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课后反思:1、教学本文,把本文体现的父子俩的创新精神与中国青花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

2、在引导学生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方面作出的艰苦努力过程时,可抓住“苦苦寻觅”弄清楚我所经历的“寻找——复制——自制”这三个阶段,进而去思考每个阶段“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联系描写父亲的不同的神态的语句,理解课文所赞美的历代艺人的创新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