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
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
(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K22+110=K21+120.21,长链989.79米)20. 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二、 简答题1、 公路勘测设计分阶段进行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如何选用三个阶段设计?具体做法 一阶段设计: ①---施工图设计 (详细测量)二阶段设计: ①---初步设计 (踏勘测量)②---施工图设计 (详细测量)三阶段设计: ①---初步设计 (踏勘测量)概算②---技术设计 (科研……)修正概算③ ---施工图设计 (详细测量)预算各阶段的适用条件1)一阶段设计: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筑项目。
2)二阶段设计: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二阶段设计。
3)三阶段设计:对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特大桥、互通式立交、隧道、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中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中的机电设备等,必要时采用。
2、汽车行驶阻力有哪些?1)滚动阻力:2)坡度阻力3) 空气阻力 4)惯性阻力3、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力学方面)是什么?牵引平衡: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和相等的时候,称为驱动平衡。
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①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各项行驶阻力,P P t ∑≥。
②充分条件(附着条件)――引力必须≤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ϕd t G P ≤。
4、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转弯时的轨迹方程是什么?为什么缓和曲线才用回旋线?回旋曲线方程:2A =rl C =,l 为缓和曲线到任一点弧长,C 为参数。
原因有三:1、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2、曲率按线形函数增大: A 越大,曲率r 越小,回旋线变化慢;A 越小,曲率r 越大,回旋线变化快. 3、满足行驶轨迹三条特征程度高5、推导横向力系数U 的定义。
U 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经济性、舒适性有何影响?横向力与法向力(取车重)的比值。
z F =G Y ZF F μ=,一般取 (1)危及行车安全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要求横向力系数μ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μ≤f(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胎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与轮迹前进方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车速较高时,如横向偏移角超过5o 一般驾驶员就不易保持驾驶方向的稳定。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4)行旅不舒适 ,μ值的增大,乘车舒适感恶化。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车速高时取低值,车速低时取高值6、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是什么?缓和曲线1) 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
2) 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
3)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后,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使平面布线更加灵活、经济、合理。
4) 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
圆曲线线形特征: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
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
故常采用。
直线的特点: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7、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依据是什么?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视觉效果好。
(线形缓和),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行车缓和)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超高缓和)依据: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控制在(..)/05063m s 间较适当。
(ls 、Lh 表缓和曲线长度)8、缓和曲线l s 与l f 的省略条件是什么?公路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 s ①R≥R P ②四级公路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 F① R 小≥R P ② R 临<R<R P 且满足A 、B 、C 条件之一 ③四级公路A :P 大-P 小≤0.10m 。
B : V≥80km/h ,R 大/R 小<1.5C : V< 80km/h ,R 大/R 小<2城市道路 :1)V< 40km/h 时,可省缓和曲线2)大于V≥40km/h 时,R>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R 时,可省,表3-7。
9、平面组合线性的类型?平面组合线性如何绘曲率图?简单形曲线:当一个弯道由直线与圆曲线组合,直圆直。
基本形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曲线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S 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C 形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复合形曲线: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 =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 ≠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10、对S型、凸型曲线的规定有哪些?构成平面基本型曲线的必要的几何条件?S型要求:①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
②(A1/A2)应<2,有条件(A1/A2)宜<1.5,当A2 ≤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
③(R1/R2 )≤2为宜凸形曲线:①必须满足的几何条件:2β0=α②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
③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
基本型:①满足几何条件②lS左右③A的取值符合有关要求(R/3)≤A≤R11、设计时,如何采用三种视距标准?为什么?1) 高、一级公路应采用停车视距。
因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
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
2) 二、三、四级公路,满足会车视距。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
3)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12、设置超高作用是什么?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当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时,汽车自重分立将抵消一部分离心力,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3、加宽过度的方式有哪些?设计中如何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加宽过度方式1)直线比例法:处理简单粗造,不圆滑美观,适用于一般二、三、四级公路。
2)切线法:适用于四级公路人工构造物路段。
为消除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线与圆曲线起、终点的明显折点,采用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后边缘线圆弧相切的方法。
3)插入高次抛物线的方法:路面边缘线圆滑、顺适,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较高要求的二级公路。
加宽缓和段的长度LJ①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应按渐变率1:15且≮10m的要求设置;②设置超高缓和段l C时,l J = l C;③设置缓和曲线l S时,l J= l S。
14、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度的方式有哪些?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度的方式有哪些?1)公路①无中间带的公路a.绕内边缘旋转,简称边轴旋转b.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
c.绕外边缘旋转。
②有中间带的公路a.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③分离式公路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2)城市道路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