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
项目设备物资管理对项目的盈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建筑市场,境外工程项目的设备物资管理显得愈发重要。
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存在迷信国外设备;设备管理不严;当地的设备操作、维修员工缺少培训等诸多问题。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严重,设备寿命期缩短,机械、交通事故频发,工程成本急速上升以至影响工程进度、质量。
为了规避和改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如下措施。
1 大胆使用国产化设备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程机械制造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涌现出了三一重工、徐工、柳工、中联重科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这些国产品牌在技术上、安全使用上、运行的可靠性上都很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是外国设备供应商无法比拟的。
我们承认国内设备生产与世界一流设备制造商,在技术装配精度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差距不大。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在设备设计时,对关键系统、部件总成、重要配件等都与国际知名生产厂家合作并采用,所以国产设备完全可满足工程需要。
在整机价格和配件价格上,国内和国外相差很大。
国外设备昂贵,尤其配件紧缺、售后难以保障。
一家中国公司买了二台原装“宝马”压路机,因振动系统损坏抢修,从订货到工程结束,配件还没有到(近5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使工程成本明显上升。
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兼并国外老牌公司的案例时有发生,这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外国的月亮比国内的圆”的时代已经远去。
作为在国外施工的中国公司应尊重这样的事实,积极大胆的使用国产品牌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办法之一。
2 强化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在机械化施工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庞大运行系统。
一台(辆)设备,从采购到运输、验收、登记建档、培训管理、操作;使用中的保养、维修、配件计划、采购;设备大修理直至报废要历时十几年或更多。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设备使用者,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促使早日回收设备投资。
然而,在国外施工的有些单位,为了节约人工成本,省掉了这个重要系统——机械设备管理机构。
他们认为机械管理很简单,谁都懂。
采购设备不建立设备档案,无资料、记录可查;招聘维修、操作人员不重视质量、不进行培训,修理中无技术鉴定,配件浪费极大;乱堆乱放等导致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和管理成本极高,事故发生频繁,损失严重。
最终形式上节约了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而极大的增加了设备使用成本。
设备管理并非是少数设备管理者个人应尽职的工作,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
设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是按照企业既定的设备管理目标(或远大目标)来制定设备管理规定并监督实施的责任执行人或机构,是鼓励使用者合理、合法、安全地按规定使用、维护
机械设备寿命的保护者,是企业财产有限寿命延续的关键。
3 优化配件供应
有些中国企业,在境外创业几十年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产权的基地,长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游动”,到处都有丢弃的机械设备和配件、部件。
这属于企业主要管理者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和长期规划而造成的。
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公司形象,也造成了公司财产的流失和浪费,影响了公司发展。
对于走出去施工企业,设定长期目标,规划未来发展,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地”或是物资后方由其重要,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是非常必要的。
“基地”或是物资后方,除了公司的办事机构长住以外,要建立或配置为公司工程项目提供设备和物资供应的“设备物资供应站”。
其功能是回收工程项目下场的设备和物资,为下一个工程项目做前期准备。
“设备物资供应站”要具备较强的机械冷加工能力,具备一定的热处理能力和一定的制造能力。
有工程时保证供应,无工程时对回收的周转物资如模板、扣件等进行整修、校正、保养和除锈防腐工作,保证下一个工程的需要。
根据企业体制的不同,“基地”在满足内部工程项目需要的情况下,可承接社会的租赁业务,可承揽社会修理车辆、工程机械和钢结构业务,也可向社会敞开供应物资与配件,可把市场做大做活,这是“基地”的另一种潜在的功能。
4 加强外国操作工培训
国外工程施工中,企业都会遇到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
是当地员工的管理。
由于政治、文化、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在观点、认识和做事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如何缩小和平衡这个用人问题,使工程受到这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呢?加强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解决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问题。
在这方面,不管是在东方世界还是西方国度以及非洲大地,都有中国人与当地人融洽相处,相互合作的事例。
中国境外企业要有远期发展计划,在当地国的经营公司或项目要注册,要赢得当地国政府的支持。
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境外“基地”,要有相对稳定的、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和管理层,企业管理行为要有连续性,管理人员要相对稳定持久,大胆推广国内成熟的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广泛传播中国文化,在项目开拓和发展中要有一定的宣传力度,让当地国民知道,中国企业与当地国政府的友好合作、与本地国民的广泛融合,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融入当地社会。
当地员工管理尤其是机械操作人员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完好使用和出勤率高低的问题,关系到机械故障和机械事故发生的频率,我们只能用加强企业中国员工的再教育,完善当地员工招聘、登记、建档备案的法律程序,对其进行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引进较优秀的当地员工进入管理层,用以夷治夷的方法来弥补管理上的不足。
5 提升企业形象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这是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的一个问题。
看到这句话,大家可能
都认为简单明了,如路桥公司肯定是修路建桥的;如是水利公司,肯定是从事水利工程的等等。
其实不然,修路架桥只是我们企业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优质产品获得业主的好评并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的同时也要注重中国企
业文化的传播。
当地员工形式上是受聘与我们,是我们的员工,同时也是我们在当地市场的广告员,更是我们的“准业主”。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经他们被传播开来,也会被他们的政府所接受,回来的消息好与坏,都与我们自身的表现有关。
有一位老资格行业人士说过:“国际工程承包,实质工作是三分工程七分商务”。
细想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在做好工程业务的同时,也要做好工程以外的东西,通过我们的制度、我们的言行传播我们的文化,提高中国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在国外业务的开拓。
6 结束语
国外工程项目有其特殊性,我们通过设备国产化可以降低工程综合成本,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通过与当地政府、雇员建立良好关系,促进企业在国外市场立足、发展、扩张。
参考文献:
[1]王其营.设备管理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及控制,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2):6-7.
[2]龙如演.浅谈海外工程设备管理要点,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0-31.
[3]任官伟.设备管理q&a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4):45-46.
[4]王相,孙跃众.浅谈海外工程项目设备采购与使用管理,2009,(10):22-23.
[5]赵风多.abc分类法在备件管理中的应用,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