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热与焓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化学反应热与焓变1.(2010·江苏扬州3月模拟)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 x )的污染。
已知: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ΔH =-574 kJ ·mol -1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 ΔH =-1 160 kJ ·mol -1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 .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l); ΔH =-867 kJ ·mol -1B .CH 4催化还原NO x 为N 2的过程中,若x =,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C .若 mol CH 4还原NO 2至N 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 kJD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 4还原NO 2至N 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 2O 3(s)+3CO(g)===2Fe(s)+3CO 2(g); ΔH =- kJ/molFe 2O 3(s)+13CO(g)===23Fe 3O 4(s)+13CO 2(g);ΔH =- kJ/molFe 3O 4(s)+CO(g)===3FeO(s)+CO 2(g); ΔH =+ kJ/mol则14 g CO 气体还原足量FeO 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 2气体时对应的ΔH 约为( )A .-218 kJ/molB .-109 kJ/molC .+218 kJ/molD .+109 kJ/mol 3.下列反应中,其反应放热的是( )①NaOH 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由乙醇制C 2H 4 ③铝热反应 ④由氯酸钾制O 2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4.已知:Fe 2O 3(s)+32C(s)===32CO 2(g)+2Fe(s) ΔH =- kJ ·mol -1C(s)+O 2(g)===CO 2(g) ΔH =- kJ ·mol -1 则2Fe(s)+32O 2(g)===Fe 2O 3(s)的ΔH 是( )A .- kJ ·mol -1B .- kJ ·mol -1C .- kJ ·mol -1D .- kJ ·mol -15.将V 1 mL mol ·L -1 HCl 溶液和V 2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 1+V 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 mol ·L -1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6.如图所示,把盛有几小块镁片的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 2 mL 的稀盐酸。
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A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 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B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C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D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7.水煤气(主要成分:CO 、H 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已知:①C(s)+H 2O(g) CO(g)+H 2(g);ΔH =+ kJ ·mol -1②C(s)+12O 2(g)===CO(g);ΔH =- kJ ·mol -1③CO(g)+12O 2(g)===CO 2(g);ΔH =- kJ ·mol -1④H 2(g)+12O 2(g)===H 2O(g);ΔH =- kJ ·mol -1⑤H 2(g)+12O 2(g)===H 2O(l);ΔH =- kJ ·mol -1(1)将 2.4 g 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ΔH =________ kJ·mol-1。
(2)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
“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在合在塔中,若有 4.4 kg 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 4 947 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小亮同学拟用沉淀法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他查得CaCO3、BaCO3的溶度积(K sp)分别为×10-9、×10-9。
小亮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时测定的数据除空气的体积外,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是O-2,它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很短。
O2、O3、O-2三种微粒自身所具有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
(2)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
若A、B、C、D间分别形成二元素化合物,其中最可能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写时用A、B、C、D表示的化学式)。
(3)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石灰石受热分解B.酒精燃烧C.生石灰溶于水D.实验室用KClO3加热制氧气E.实验室制乙烯F.实验室制乙炔G.用镁条引燃铝、四氧化三铁混合粉末H.CuCl2水解9.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星33”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相撞。
美方称,卫星相撞时,燃烧罐中装有的约453 kg联氨(N2H4)可能发生泄漏,对太空造成污染。
(1)联氨是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
可用氨和次氯酸钠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反应生成联氨、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
也可以采用尿素[CO(NH2)2]为原料制取联氨,方法是在高锰酸钾催化剂存在下,尿素和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联氨、另外两种盐和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火箭推进器中分别装有联氨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已知:12.8 g液态联氨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kJ的热量。
H2O(l)===H2O(g) ΔH=+44 kJ·mol-1。
2H2O2(l)===2H2O(l)+O2(g) ΔH=- kJ·mol-1。
则表示联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图中ΔH=________ kJ·mol-1;(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 mol·L-1·min-1,则v(O2)=________ mol·L-1·min-1、v(SO3)=________ mol·L-1·min-1;(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g)的ΔH________(要求计算过程)。
化学反应热与焓变答案:1.解析:A项,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反应①②计算得反应热应为-867kJ·mol-1,但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B项,由于NO x的物质的量未知,故无法计算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C项,结合A项计算出的反应热数据,再根据CH4的物质的量 mol容易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kJ;D 项,1 mol CH4被氧化为CO2转移电子总数为8 mol,则 mol CH4还原NO2至N 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应为 mol ,故正确选项为C 。
答案:C2.解析:该问题可以转化为12CO(g)+12FeO(s)===12Fe(s)+12CO 2(g);ΔH=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①、②、③,那么[(①-②)×32-③]×16即可。
答案:B3.解析:一般来说,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D 选项中的物质的制取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都要吸收热量,故只能选C 。
答案:C4.解析:把题给的两个方程式变换为: 2Fe(s)+32CO 2(g)===Fe 2O 3(s)+32C(s)ΔH =- kJ ·mol -132C(s)+32O 2(g)===32CO 2(g),ΔH =- kJ ·mol -1,相加即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