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院网上信息管理系统.doc

学院网上信息管理系统.doc

51CTO下载-学院网上信息管理系统1
第一章引言
1.1 项目开发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为数字化时代,在这数字化的时代里,学校的教学管理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Internet技术持续迅猛的发展,也给传统的办学提出了新的模式。

通过设计和建设网络拓扑架构、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基础结构、信息共享与管理、信息的发布与管理,从而方便管理者、老师和学生间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以现代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教学主要是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作为新型的办学模式,它们具有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极为宝贵的特性,可以为新型办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环境。

在此开发的大学信息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办学模式。

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为信息学院营造一种新的办学环境,使管理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使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

基于这些优点,信息学院委托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以及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共同开发“大学信息学院管理信息系统”。

1.2 项目开发的目的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提高考试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实现现代化大学的运行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体现大学计算机学院
自己的特色,使数字化学院建设成为一流信息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概念来统一规划、组织和建设学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网站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校园体验系统。

在这个概念下,统一设计和建设网络拓扑架构、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基础结构、信息共享与管理、信息的发布与管理等。

开发后的数字化学院管理系统包括学院概况、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学科与专业、招生与就业、数字化教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校园体验和办公自动化九部分。

1.3 项目开发的目标
(1) 升级、改造学院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学院网站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结构的网络化,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办公效率、工作水平,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目标迈进。

(2) 建立学院数字化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和现代化教学水平。

(3) 建立学院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料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

(4) 校园体验子系统,使整个机构完全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

(5) 建立Intranet系统,方便学院内部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本开发小组主要负责数字化校园体验子系统。

主要包括学院
的文化建设、党组织建设、团学建设、教代会工会、校友会信息、资料下载中心、论坛等模块。

1.4 项目提出的意义
“数字化学院”指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联系工作中运用网络实现学院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从设计上说,数字化能够提高教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工作、学习和交流的有效性。

使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改善各层面的信息传递与相互了解。

与Internet集成在一起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将会使教师与学生更紧密联接成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因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化管理的应用软件将在解决学院内部管理与工作时,提供一个最佳实践具体化,并促进最佳的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实行框架;连接Internet的校园局域的是更广泛的信息来源,使所有相关人员真正体会到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崭新面貌。

1.5 系统的开发方法
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是JSP+JavaBean+Servlet模式,在该模式中,结合了JSP和Servlet技术,充分利用了JSP 和Servlet两种技术原有的优点。

此模式遵循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它的主要思想是使用一个或多个Servlet 作为控制器。

请求由前沿的Servlet接收并处理后,会重新定向到JSP。

在Servlet 作为控制器时,每个Servlet 通常只实现很少一部分功能,多个Servlet控制器就可
以结合起来完成复杂的任务,这样的好处是Servlet的重用
性好。

在此模式中,JavaBean作为模型的角色,它充当JSP和Servlet通信的中间工具,Servlet处理完后设置Bean属性,JSP 读取此Bean的属性,然后进行显示。

此模式更加明显的把显示和逻辑分离,使代码容易管理,适合于大型项目的开发,所以在本系统中采用了这种模式[8]。

此模式的数据传递关系如图1-1所示。

Model
图1-1JSP+JavaBean+Servlet开发模式数据传递关系
第二章系统分析
2.1 系统的设计思想
大学信息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之数字化校园子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把整个系统按照实现模块进行分解,利用JSP+JavaBean+Servlet进行编程。

此子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数字化校园体验子系统结构图
其中作者负责文化建设、党组织建设、教代会工会、校友会及团学建设之音乐欣赏几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2.2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也称为可行性研究,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本系统开发经费对于本单位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本系统实施后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学院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

所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 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软件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等。

该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新兴的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开发。

三层的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传统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不具备的优点,而且又紧密的结合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它把应用系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数据库服务器选用IBM的DB2数据库,它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同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并提供许多高级管理功能。

它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已成熟可行。

硬件方面,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硬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其硬件平台完全能满足此系统的需要。

(3) 时机可行性:目前,大学的校园网路覆盖了教学区和学生区的主要建筑物及部分家属宿舍,从而满足校内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各直属单位上网需求。

学校良好的网络设施为信息学院开发数字化学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是管理人员是否支持,现有的管
理制度和方法是否科学,规章制度是否齐全,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

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此系统开发目标已明确,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都可行,并且投入少、见效快。

因此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2.3 需求分析
在可行性分析阶段已经粗略的研究了该项目的需求,并分析了开发平台及软件的可行性,但为了准确的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了解用户的明确需求,在信息学院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进一步明确了作者所实现子系统的功能。

2.3.1学院文化建设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文化建设子系统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领导和组织机构等内容的显示、教职工各类活动团体信息公告的发布,学生社团和素质拓展活动信息的发布。

2.3.2 党组织建设
这部分主要内容是一些计划、规章制度等页面的显示,学习通知公告的发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