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评弹
昆曲《关大王单刀会》
元代关汉卿杂剧《关大王单刀会》,简名《单刀会》。剧演东吴大夫鲁肃请关羽过江赴宴, 关羽带周仓单刀赴会,在设有埋伏的筵席上,与鲁肃饮酒谈笑,畅述以往辞曹归汉、五关斩 将,古城会斩蔡阳等英勇事迹。[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一曲,极为有名,历代传唱不 衰。
昆曲《桃花扇》
桃花扇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 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 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昆曲《玉簪记》
《玉簪记》词语典雅华美,有“着意填词”之称。这些描绘青年男女冲破礼教和宗教禁欲规制,而自 由结合的过程至今读来依旧动人心魄。《玉簪记》细致的笔墨把陈妙常对于爱情的热烈向往和畏怯害 羞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潘必正若迎若拒之间,造成了富有情趣的喜剧色彩。《玉簪记》曲辞 朴素优美,音韵铿锵,描摹细腻,高潮迭起。
昆曲《凤凰山·百花赠剑》
《凤凰山》明无名氏作。剧情简介: 元时,安西王谋逆,江花右、江六 云姐弟潜作内应。乱平,百花公主 与江六云联姻。全本佚,有散折流 传。唱吹腔。清末见演《请宴》、 《赠剑》、《点将》、《斩叭》。 “传”字辈能演此4折。顾传玠、 赵传珺饰海俊,朱传茗、张传芳饰 百花公主。《百花点将》为顾传玠 代表剧目之一。
昆曲 邮票
昆曲《十五贯》
周恩来总理谈《十五贯》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但要歌颂劳动人 民,揭露反动的统治阶级,也需要象《十五贯》这样的戏 。 《十五贯》轰动了全国, 是 有它的历史原因的。昆曲受过长期的压抑,但是经过艺人们的努力奋斗,使得这株兰花更 加芬芳了。由于它土生土长,到底还是经得起风吹霜打的,现在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昆曲《南柯记》
《南柯记》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南柯记》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 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 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佚、 文人的奉承献媚等。剧中通过梦幻写人生,是讽世剧。
评弹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 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起 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故演出均操 吴语,约有四百年历史,被誉为江 南奇葩。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五唱,演 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 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内 容一般是演义、公案、武侠及英雄 史诗。传统书目有:《三国》、 《隋唐》、《岳传》、《英烈》、 《水浒》、《七侠五义》等。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 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 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 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传统书目有:《珍珠塔》、《玉蜻 蜓》、《描金凤》、《三笑》、 《啼笑因缘》等。弹词演员使用的 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
昆曲 《宝剑记·夜奔》
传奇剧本。作者李开先,字 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 是明代当时著名的诗人、学 者,曾在朝廷中任职。取材 于中国白话小说名著《水浒 传》而有所改动。林冲参奏 高俅而被高陷害,刺配沧州, 最后逼上梁山。高俅子谋占 林妻张贞娘,贞娘出逃,在 白云庵出家。梁山英雄攻打 京城,朝廷将高俅父子送梁 山军前处死,并招安梁山军。 明代陈与郊有改编本,名《 灵宝刀》。
昆曲《邯郸梦》
《邯郸梦》又名《邯郸记》,明朝传奇作家汤显祖所作,系“临川四梦”之一。这是一部劝 世之作,讲述了邯郸卢生羡慕功名利禄,吕洞宾欲点化于他,让其倚瓷枕而梦,梦中,卢生 娶娇娘,遂功名;开河定边,建功立业;遭人陷害,备受酷刑;升任首辅极欢尽欲后又难免 老病而死。突然一梦醒来,方知原是一枕黄粱,从此顿悟,升度为天庭扫役。
评弹邮票
评弹系列邮戳
评弹极限片
桃花坞木刻年画《琵琶有情》专印片制作的《评弹》极限片
周文雍 画作《姑苏风情》
《昆曲、评弹》资料收集整理
昆曲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 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 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 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 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 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 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 《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 剧音乐,改名昆曲。
昆曲《一片桃花红》
这是个新创作的昆曲作品,也被冠之 为“青春昆剧”。编剧罗怀臻,加上 导演张曼君,注定了该剧时尚、浪漫 的“都市戏剧”定位。 这是一个很美的作品,能让人从不同 角度细细玩赏,女主角精湛扎实的功 底和洒脱自然的唱腔尤其令人称赞。 剧情:桃花源里有一处桃花庄,桃花 庄里有一群桃花女,桃花女们脸上都 抹着一片桃花红,桃花村人以桃花红 为美。 一位脸上长着一片“桃花红” 胎记的少女钟妩妍和一位年轻英俊而 又风流倜傥的齐王,在这里相遇,而 后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假意的爱情” 和“生死营救”动人心魄的冲突。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纠结在一起。
昆曲《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 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 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古 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 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 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 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 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 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 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 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 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 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昆曲《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 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 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 了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