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说明本方案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1、施工承包合同书,2003年10月20 日2、施工图设计文件,2003年 9月变更图纸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 041—94)6、《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 13013)7、《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 149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第二章工程概况本标段为xxxxxx,设计桩号为XXXXXXXX,共计1.428km,总造价为2.17亿元,主线上跨运河为单跨70米三片拱肋下承式钢筋砼系杆拱桥,本工程项目位于大道XXXXXXXX至XXXXXX段,中心桩号为XXXXXX。
下部结构有一柱式桥墩,一桥台,柱式桥墩为系杆拱和主线连续箱梁的共用墩,桩基为摩擦型钻孔灌注桩基础。
1、技术标准道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人群荷载3.5kPa设计车速:V=80km/h桥面宽度:总宽37.5m;横向布置为4.0非机动车道(含栏杆扶手)+1.5m侧分隔带+12.25m机动车道(含左右侧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12.25m机动车道(含左右侧路缘带) +1.5m侧分隔带+4.0非机动车道(含栏杆扶手)桥面坡度:单向纵坡0.5%,双向横坡2%;通航标准:通航宽度50米,最高通航水位3.063米,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2、上部结构上部结构由拱肋、系杆、吊杆、风撑、横梁和桥面板组成共肋和风撑采用工字形断面,钢筋砼材料,拱肋高 1.7米,宽1.0米.系杆采用矩形断面,预应力砼材料,系杆高2.0米,宽1.0米.吊杆采用圆形断面,结构用无缝钢管材料,规格为219×12毫米,Q345B级钢,内穿9根钢绞线.横梁和桥面板连接为整体,形成T 形断面,预应力砼材料,横梁高1.19~1.59米。
腹板宽0.26米,间距4米,桥面板厚0.2米.3、下部结构桥墩承台厚度2米,由三个小承台组成,承台之间采用系梁连接,每个承台下接4根φ1.5米钻孔桩,桩长66米。
桥台承台厚度2米,也由三个小承台组成,承台之间采用系梁连接,每个承台下接6根φ1.5米钻孔桩,桩长66米。
桥台设挡土前墙。
4.地质水文该桥位处土质主要为亚粘土和亚砂土,表层土CBR值普遍较低;运河经过场地内,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5.气候特征项目区域气候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3.3。
C,年平均降水量970mm,最大为1300mm;夏季降水充沛6—9月为汛期,平均降雨量680mm,占全年降水量的70%。
6.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第三章施工测量1、测量依据1.1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复测和引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设计图纸、复测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样。
1.2以本工程执行的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作为精度标准。
2、平面控制测量2.1对施工现场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本工程平面布置图,建立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在考虑通视条件、稳固状态、放样方便等各种因素,要求达到每200m设一个控制点。
控制点在桥梁两侧间隔分布,以建立通视情况良好的导线控制网。
放样时每点至少有两个控制点做后视,以便校核。
2.2定期对导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校验,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随着施工的进展,每个月至少复测一次,以求控制网达到精度要求。
3、平面轴线测量3.1按图纸中结构不同的施工部位,分别制定不同的测量方法,以满足精度要求和施工进度要求。
3.2桩基础施工时所需要的轴线,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用全站仪直接放出桥墩中心点。
然后将仪器架至桥墩中心点,后视控制点,定出切线,再转90度定出法线桩。
如果一次无法投测到位,可以在附近适当位置临时转点,但转点次数尽量控制一次。
3.3桩施工结束,采取同样方法确定承台位置。
3.4承台浇注完毕后,所需要的轴线采取后方交会,定出偏移轴线,测站为承台上的任意点,根据该点坐标值计算出到中心点角度和距离,以极坐标法定出其它轴线。
3.5 立柱和盖梁位置的控制全站仪支立于控制点上,用极坐标放样法定出立柱的中心位置,再用经纬仪和钢尺根据距离和角度放出立柱或盖梁的平面位置.3.6系杆和拱肋位置的控制首先在盖梁和台帽上定出系杆或拱肋轴线上的一个点,然后将经纬仪置于该点,后视导线点设定方位角,再将经纬仪旋转至系杆或拱肋轴线的方位角,依次放出该轴线上的点位。
4、高程控制测量4.1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a.根据业主提供的等级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引测,布置在施工区域附近。
为保证施工期间高程点的稳定性,点位设置在受施工环境影响小,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
b.考虑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定期对水准点进行复测。
4.2下部结构的测量a.下部结构主要包括承台高程控制、墩身高程控制和墩台帽高程控制等。
b.各部分的标高均直接采用高程控制网中的点位引测到施工部位,并按规定误差范围进行精度控制。
4.3上部结构的高程测量a. 上部结构主要包括系杆和拱肋底板高程控制、桥面高程控制等。
b.上部结构的高程放样直接使用高程控制网中的点位,引测至桥梁两端的墩台身上。
据此进行高程测量。
系杆和拱肋底模按一定的预拱度支立以后,进行等载预压,观测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进一步调整底模标高。
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5.1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垂直、水平度盘水平;目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5.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5.3用钢尺工作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采取多次往返测量。
5.4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列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5.5使用全站仪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温差修改值的修正。
5.6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
所有仪器操作均要进行换手复测。
5.7在定点测量时应避免竖直角大于45度。
5.8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5.9每个月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校核一次,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雨后,也要及时对地面的控制点进行校核。
5.10严格控制操作规程进行现场的测量定位和放样。
第三章运河系杆拱桥施工方案1、工程施工概述1.1工程设计要点运河系杆拱桥为计算跨径70m的简支拱桥。
上部结构拱肋和风撑采用工字型断面,钢筋砼材料,拱肋宽1米,高1.7米,风撑宽0.6米,高1.7米,系杆采用矩形断面,预应力砼材料,系杆宽1米,高2米。
吊杆采用圆形断面,结构采用无缝钢管材料,规格为219*12毫米,Q345B级钢,内穿9根钢绞线。
横梁和桥面板连接为整体,形成T型断面,预应力砼材料,横梁高1.19~1.59米,腹板宽0.26米,间距4米,桥面板厚0.2米。
下部结构:墩承台厚度2米,每个承台下接4根φ1.5米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65米,承台之间采用系梁连接。
桥台承台厚度2米,每个承台下接6根φ1.5米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65米,承台之间采用系梁连接。
1.2施工特点运河现有航道宽度50米,航道航运繁忙,航运每天断航不得超过6小时。
施工期间要保证正常的水上交通。
根据该桥的施工条件和结构状况,我项目部考虑上部结构均在支架上现浇施工。
主桥上部的支撑体系、系杆和拱肋的施工是该桥的关键项目。
2、总平面布置及施工准备2.1人员设备已进场,便道修筑完毕,已经做到三通一平,加工区和砼拌和站与互通立交共用。
导线网与水准导线已经复测和加密(见总体施工方案)。
2.2老桥拆除:桥面系用风镐等机械破碎清除,T梁用架桥机吊运至桥头路基上,然后用镐头机破碎,建筑垃圾运出场地以外。
盖梁和部分立柱利用浮吊用破碎机破碎、清除。
盖梁和立柱的清除方法为:在水面以上截断立柱,浮吊吊运至岸上。
在承台以外的岸侧打入一排钢板桩,以保护堤岸的安全。
水下部分挖淤后潜水员水下割除,浮吊吊运至岸上。
详见老桥拆除方案。
2.3拱桥上部结构较重,我项目部拟在保证35m净宽的前提下,两侧打入φ529mm钢管桩,支撑用钢管桩的两端设防撞钢管桩,内侧型钢连接,起到导航的作用。
3.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1施工概述为保证本工程优质如期完成,我们对该桥的施工做如下安排:3.1.1全桥砼采用集中拌制,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泵送车浇注泵送现浇砼。
所有构件均为现场浇注。
3.1.2钢筋加工场地设在互通立交圈内,半成品钢筋运至现场绑扎。
3.1.3所用模板采用钢模和竹胶模板。
3.2主要、关键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法3.2.1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a、桩位处的旧建筑物基础要彻底清除干净,以尽快的埋设护筒开钻。
在桩位处用人工破土开挖,确认地下无管线或其它障碍物,为顺利开工创造条件。
b、在杂填土或淤泥土壤中埋设护筒,一定要先换粘土,再按JTJ041-2000规范要求埋置护筒,以防止护筒底处漏浆或坍孔。
C:在正式开钻前校核桩位坐标,并正确定位。
钻孔主要机具:KP-1500型工程钻机4台,3PM泥浆泵4台;主要辅助设备有正循环装置4套,吸浆泵4台,Φ25cm导管4套。
13.2.1.1埋护筒、钻孔:1.1.1护筒用5mm钢板卷制,外端焊Φ18圆箍,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cm,护筒加工数量8个。
护筒长度3m。
1.1.2护筒设置①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c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用实测和引桩定位。
②干处护筒可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土必须分层夯实。
③护筒高度高出地面30cm,高于地下水位200cm。
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0cm以上。
3.2.1.2钻机就位:1.2.1钻机安装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地基在钻进中不得沉陷。
钻机底座和磨盘顶面应保持水平,钻架上的起吊滑轮中心、磨盘中心、钻具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
1.2.2钻进中应经常复测钻机底盘,使其保持水平。
钻杆竖直无弯曲,是防止倾斜的关键。
3.2.1.3泥浆:a、泥浆性能指针按JTJ041-2000.6灌注桩基础施工:b造浆粘土选用当地粘土,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5*10-2mm,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手搓无明显砂、粒感觉。
泥浆控制相对密度 1.1—1.20。
在杂填土土层中泥浆相对密度1.3—1.40。
施工中应按进入不同土层检查泥浆的有关指标。
3.2.1.4钻进成孔a、钻孔前向护筒内投入一定数量粘土,加水泡软,开动钻机空钻,并从钻杆中压入清水,利用钻头将粘土搅拌成浆,当生产的泥浆满足循环时正式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