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K232+232.3-11.31m框架桥施工方案一、概述本桥位于二道河子公路小里程方向,为保证既有道路畅通与哈佳铁路线立交。
桥内净跨为11.31米,桥内净高7m,全桥长度55.17m,主要是为了当地居民的交通方便而设。
稳定地下水位约1.5米深。
本桥施工交通比较方便,场地相对宽阔。
具体工程数量见下表:1工程数量表二、编制依据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10】5号)2、《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TBT 2965-2011)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2005)及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10】5号)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规范(TB 10002.3-2005)及铁建设【2009】22号文“关于发布《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三项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4-2005)6、《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7、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9】62号)8、《铁路工程抗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9、《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 10015-2012)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11、《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1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 10017-99)13、《铁路边坡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 1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1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1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三、人员、机械配置情况资源使用计划 1人员:架子队构成框图队长技术负责人技 试 工 材 安 领 质架子队人员情况:劳动力使用明细表:二,框构桥机械数量使用明细表:四、施工准备1.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办理征地拆迁、修建临时生产、生活房屋、进行管线调查;进行施工及生活水、电安装、组建材料厂,调查料源,洽谈和签订供料合同;组建试验室,配齐所需仪器设备;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建立建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图纸会审、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测量按照设计提供的图纸,平面采用施工任意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黄海高程,利用测量布置的导线控制点CPⅠ5610、和CPⅠ5609,对该桥进行控制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全部采用坐标放样的方式3、施工场地布置图五、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1.地基处理本框架桥地基处理采用CFG桩方式,全桥共计CFG桩346根,总长度2768米,桩帽346个,共计混凝土657.68m³,桩基础完成后上部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回填,厚度为50cm。
2.明挖基础⑴土质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修整坑壁和坑底,坑壁坡度视地质情况确定,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上50cm采用人工开挖。
⑵基坑底较基础底部平面尺寸每侧放宽1.0m,四周设排水沟汇入集水井,用潜水泵排出坑外。
⑶基坑开挖到标高,按照设计要求检测基底地基承载力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施工工艺流程2.钢筋加工与绑扎钢筋加工在施工现场附近的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筋人工运至施工现场。
绑扎钢筋前,先在工作坑底板上将箱身中心线、框架轮廓线用墨线弹出。
在轮廓线内放出主筋位置,按图纸所示位置,准确绑扎钢筋。
为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边墙钢筋须搭脚手架进行固定,防止其倾倒伤人。
边墙内侧和顶板钢筋保护层垫块统一使用塑料垫块。
箱身底板和顶板上部主筋要增设部分马凳筋支撑,确保底板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变形。
钢筋加工前,应对本单项工程所用各种型号钢筋进行检测。
实验员应将第一批次钢筋出厂合格证,现场抽样检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及总工,认定后方可使用。
施工队队长及钢筋工应熟悉图纸,不明之处请教领工员及有关技术人员。
严格按下料单下料制作钢筋,下料应分规格、用料地点、分类编号,每10-20根一小捆绑好,挂上夹板书写牌。
底板钢筋实行梅花点绑扎,拐角及支撑筋要求用点焊连接,以保持钢筋整体性行车道及两侧刚性挡墙一次绑扎,人行道及外墙第二次绑扎(墙主筋插入砼,其它筋可第二次绑扎调整)。
挡墙钢筋绑扎需按块测定标高,按水平分层绑扎。
伸缩缝防水处,绑扎钢筋应与传力杆及支架通盘考虑,与钢筋有冲突时,调整底板钢筋。
钢筋绑扎完后,领工员及项目部检验后,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方可转砼施工。
3.模板(1).模板(钢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载所浇筑混凝土侧压力及施工荷载,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
(2).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础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措施。
(3).模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接缝严密。
必须做到不跑模,不胀模。
4.混凝土灌注箱身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站拌和,罐车运至现场,1台25T汽车吊机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震捣,底板和顶板混凝土表面用平板振动器辅助振动。
箱身混凝土分两阶段施工,先浇筑底板(含下倒角),注意按规范错开两侧边墙混凝土接缝的标高位置。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对混凝土接缝面进行凿毛、清洗,绑扎上部结构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灌筑框架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箱身底板混凝土浇注时,可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浇注,边墙施工接缝必须凿毛,清洗干净,拆模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进行。
施工缝中,加埋连接短筋,以利承受剪力。
同时两边墙施工缝不在同一平面上。
边墙和顶板浇注混凝土时,须对称进行。
边墙分层浇注时,每层都应从一个方向往另一个方向进行,严格控制间隔时间,要求各墙浇注速度基本一致。
顶板浇注顺序是由边墙向箱身纵向中心线顺序进行,顶板混凝土面应收水压光。
振捣:插入式振动器移动距离按30cm左右控制,插入下层砼深5-10cm为宜。
插入式振动器工作时,不得将其依靠在钢筋上不得碰撞钢筋及预埋件,不得漏捣,振动器提起时应缓慢,以防产生气泡。
工作完应加强振动器保养。
砼间歇处理:如因停电、暴雨无法继续施工,进行间歇处理时,应按照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插入连接筋,在混凝土终凝后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
砼终凝后,应覆盖草袋、麻片等物进行养护,头三天浇水4-6次/天,三天后每天浇水2-3次,专人负责。
或涂刷养护剂。
每次浇注砼必须做好试件,同等条件下养护或送试验室养护。
5.防水层与保护层边墙外侧拆模后,表面作适当修整,然后即可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层和保护层。
板顶保护层要按设计厚度严格控制,待其有足够的强度后,方准在其上部进行下道工序。
6.沉降缝施工本桥沉降缝为3cm,采用沥青木板材料。
7.质量标准模板与支架主控项目1)模板与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砼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3)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板式结构跨度1-11.31米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一般项目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2)拆除非承重模板时,砼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钢筋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3013)和(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2)钢筋加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TB10424—2010)5.3.1条规定。
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程钢筋接头采用绑扎和搭接焊形式。
4)钢筋绑扎接头技术要求:受拉区内的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相对的180°弯钩,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90°弯钩。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受压区光圆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
5)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技术要求:(1)搭接长度双面焊缝搭接焊:(Ⅰ—Ⅱ级钢筋,φ10—φ40㎜)不小于5d。
单面焊缝搭接焊:(Ⅰ—Ⅱ级钢筋,φ10—φ40㎜)不小于10d。
(2)搭接接头的搭接部位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3)焊缝高度应大于等于0.3d,并不得小于4㎜,宽度应大于等于0.8d,并不得小于8㎜。
(4)钢筋电弧焊接头允许偏差:6)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钢筋加工允许偏差: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设计无具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2)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3)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
(4)同一根钢筋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5)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砼1)砼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第 6.2.1-6.2.6条,6.3.1条,6.3.2条,6.4.1-6.4.3条的规定。
2)砼涵身必须先浇筑底板,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的砼。
分次浇筑时,边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般项目1)砼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2)砼拌和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3)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4)砼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防水层主控项目1)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桥面保护层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
4)防水层不得渗水。
一般项目1)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2)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度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
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
坡度平顺,排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