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瘢痕康复治疗与评估 ppt课件
瘢痕康复治疗与评估 ppt课件
4
4.萎缩性瘢痕:组织很薄,表面平坦、局 部供血差,与深部组织黏 连紧密,质硬而不活动。 5.凹陷性瘢痕:低于正常皮肤表面,瘢痕 基底部常与肌肉、神经、 骨膜黏连。
5
疤痕形态变化过程
在损伤后最初一个月内,疤痕收缩幅度 较大,基本上每7天要收缩1%-2%,这 与该时间段处于炎症期愈合阶段,损 伤软组织的肿胀程度消退很快有关, 30天以后至90天,收缩幅度逐渐变慢, 在60天左右的时间里,缩短长度仅在 1%左右,相对比较稳定,伤疤痕处于 修复期,超过90天以后,特别是在180 天至270天之间,就更加稳定,这时伤 疤痕基本塑形成熟。
10
血液循环(V)
方法:通过观察在安静状态下的疤痕的颜色来评分。 可以用一块硬透明塑料板按压所要评估的疤痕,使 其变苍白,然后,撤去透明塑料板,观察疤痕区血 液再充盈的量与速度。颜色回复得越深、速度越快, 得分越高。已经发生血管阻塞、血液再充盈缓慢, 或不能使其完全变白者,划归为紫色类别。 得分情况: 0分——正常。血液再充盈的速度和 疤痕色泽与正常皮肤接近。 1分——粉红。 2分——红色。 3分——紫色。疤痕的评估治疗1本节要点
掌握疤痕的评估方法 熟悉疤痕的分类 了解疤痕的治疗(压力疗法)
2
瘢痕的类型
根据瘢痕的形态及形成过程的不同,可将 瘢痕分为: 1.浅表性瘢痕:也称为扁平瘢痕,局部平 坦,质地一般较为柔软,与 深部组织无紧密粘连,通 常不引起周围器官功能障 碍。
3
2.增殖性瘢痕:瘢痕局 部增殖,高出周围皮面,质 地较硬。外观呈肉红色或紫 红色,与皮下组织粘连不紧。 3.瘢痕疙瘩:瘢痕增殖,明显高出周围皮 面,并向周围组织扩展,边 缘明显隆起,质地通常较硬 或坚硬。外观与增殖性瘢痕 相似,但增殖性瘢痕不向邻 近健康组织生长。
8
疤痕的评定
温哥华总医院疤痕评分方法 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色素沉着 血液循环 柔顺性 高度 总分15分,得分越低,提示疤痕增生程度越 轻、越趋向成熟,反之则说明疤痕增生程度 越严重、越趋向活跃。
9
色素沉着(M)
方法:用一块硬透明塑料板,按压在所要评 估的疤痕的表面,使其变苍白,以消除血供 对色素沉着情况的影响,然后,将变苍白的 疤痕与邻近的正常皮肤进行对比,与正常皮 肤不同的色泽意味着有色素改变。得分情况: 0分——正常。 1分——色泽较淡。与正常皮肤相比 只有轻微的色素沉着。 2分——混合色泽。 3分——色素沉着。
15
瘢痕的康复治疗
按摩 被动伸展 疤痕贴 压力治疗 理疗 如旋涡浴、蜡疗、音频、超声波、 磁疗
16
按摩
作用 胶原纤维有方向地排列 推动局部水肿的移动 分解疤痕与深层组织的粘连 软化疤痕,疤痕变薄 手法 涂羊脂膏 环形按摩 垂直按压 推拉提捏 2至3次/日 因人而异
17
被动伸展
作用 顺应拉力的方向蠕变 松弛变软 方法 徒手或机械牵拉 支具或夹板 持续、低负荷 反复进行
11
柔顺性(P)
方法:将所要评估的疤痕置于最小的张力位置上, 评估者用拇、食指触摸疤痕,判断其在外力下变形 的难易情况。 得分情况: 0分—正常。柔顺情况与正常皮肤接近。 1分—柔软。在很小的外力下即变形。 2分—较软。在中等外力下变形,但疤痕 不是呈块状移动。 3分—坚硬。在外力下不变形,或呈块状 移动。 4分—带状。外观呈绳索样,伸展疤痕时 组织变形,但不影响关节活动。 5分—挛缩。疤痕永久性缩短,关节活动 12 受限。
18
硅酮疤痕贴
作用: 保持疤痕表面湿润 降低疤痕表面温度 抑制疤痕的生长 疤痕软化、有弹性 颜色变浅,外观改善
抑制或预防疤痕的增生 促进疤痕的成熟 伸展性与皮肤接近 不影响关节的活动 成分稳定
方法: 贴于疤痕表面,注意清洁、保养,持续使用半月
至1月 忌:覆盖在未愈合的创面
19
压力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早 紧 持久
20
压力治疗
作用 软化、控制疤痕 促进成熟,改善外观 防止或减少关节挛缩和变
形 方法 全日穿戴 长期坚持
21
压力疗法作用机制
毛细血管萎缩、数量减 少 疤痕组织缺血、 退变 肌纤维C释放溶酶体酶↑ 胶原结节水解↑ 疤痕 变薄 螺旋状胶原变为平行排列 组织相对缺氧 细胞代 谢↓ 胶原纤维和基质 生成↓ 疤痕变薄、软 静脉、淋巴管内压↑ 液体回流↑、滞留时间↓ 水肿减轻、血栓发生率↓
22
压力治疗的组成
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压力衣(Pressure Garment) 压力的选择与测量
常采用的压力 20-40mmHg或为3-5 kPa 压力的选择 通过控制缩率来实现 计算公式
高度(H)
方法:通过评估者的视觉,对疤痕高出于正 常皮肤表面的最大垂直距离作出判断。 得分情况:
0分-正常。疤痕扁平,与正常皮肤贴合成一片。 1分-四分之一以上面积的疤痕厚度>0mm,但 ≤1mm。 2分-四分之一以上面积的疤痕厚度>1mm,但 ≤ 2mm。 3分-四分之一以上面积的疤痕厚度>2mm,但 ≤4mm。 4分-四分之一以上面积的疤痕厚度>4mm。
6
文献提示
文献报道,锐器创瘢长度的收缩率约 为12.4%,钝器创瘢长度的收缩率约 为15.9%。 3个月后面部瘢痕收缩率最大,可达 15.4%;头皮瘢痕收缩率最小,为 10.1%;躯干和四肢瘢痕收缩率介于两 者之间,为13.6%;规则锐器创瘢痕 收缩率最大,达16.1%。
7
树立正确的观念
疤痕很难完全避免 难以完全消除 不只存在于皮肤 存在于整个创伤范围
13
法医上的评定内容
瘢痕的位置、性质、质地、形状、边 缘、颜色改变、走向、瘢痕周围的划 痕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等。 质地包括:柔软、较硬、坚硬等。 形状包括:规则的、不规则的、线条状、 块状等。 边缘包括:整齐的、不整齐的等。 颜色改变包括:色素沉着的、色素减退 的、颜色改变不明显的等。
14
举例
如:1例交通事故伤致面部片状瘢痕4 cm2和 条形瘢痕8cm,根据4.10.2.o条 “面部瘢痕 形成,面积6cm2以上,或面部线条状瘢痕 10cm以上”,两类瘢痕均不构成伤残。 *文献介绍的方法:瘢痕面积/0.5=瘢痕长度; 瘢痕长度×0.5=瘢痕面积 上述案例中,瘢痕累计长度为16cm,瘢痕 面积累计为8cm2,均达到十级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