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电视剧《亮剑》我们大家都很熟悉。
电视剧主人公李云龙在两军对决时是如何取胜?他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亮剑”精神。
(ppt展示“亮剑”精神)“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同强大的敌人(对手)作斗争。
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怀信心和勇气,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二)学习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3、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三)作家作品(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后,教师补充)1、走进作者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小说家。
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排行老二。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的文笔(电报式风格)和多种现代派手法(内心独白)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 。
2、主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曙光示真》、《不固定的圣节》、《过河入林》、《丧钟为谁而鸣》、《危险的夏天》、《老人与海》、《伊甸园》、《死在午后》、《岛在湾流中》、《有钱人和没钱人》、《乞力马扎罗的雪》、《一条好汉》。
(四)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一个老人,一片大海,一群鲨鱼,到底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老渔夫桑地亚哥驾舟于海上连续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
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比自己的小船还大的,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课文节选自小说的高潮部分。
现在,我们一起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桑地亚哥与鲨鱼的激烈搏斗。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明确:小结: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老人在归航的途中与鲨鱼勇敢地搏斗。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图片,看看老人面对的鲨鱼到底是怎样的(观看鲨鱼图片并解说)。
(五)分析人物,把握形象1.观看了以上图片,我们知道老人虽然实现了他的愿望,但面对凶猛的鲨鱼,尽管费尽力气,勇敢拼搏,最终的结局却是一副残骸。
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作者运用了那些手法来塑造这一人物的?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明确:(1)桑地亚哥是那种坚强、刚毅、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的老人,表现出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的硬汉子的形象。
(2)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和衬托(第一回合中以鲨鱼的巨大勇敢来衬托老人的勇敢)等手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看到故事中人物少到不能再少,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这就是海明威写作上的“电报式”风格。
2.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桑地亚哥最为典型。
请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明确:课文第12段,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喊出一个男子汉的宣言:“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作不懈的抗争。
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就永远是胜利者。
(六)思考探究:老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注定的失败,如此不屈不挠有意义吗?从第一条鲨鱼的出现,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
后来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老人这样做值得吗?他最后是失败还是成功,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确:从世俗的眼光看,桑地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子”,是一个无论在怎么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身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勇气。
老人的生命价值已经在追捕马林鱼、与大海、与鲨鱼的抗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要牢牢记住两句话:第一句话: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第二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七)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坎坷的,不要向困难和厄运屈服,只要自己以一颗自信的心勇敢顽强地去迎接挑战,他就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因此。
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失败。
这里有一首小诗,希望可以共勉:失败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它只意味着你暂时还没有成功;失败并不表明你是一个弱者,它只意味着你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失败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它只意味着你还少了一点运气;失败并不表明你一无所获,它只意味着你会变得刚毅;失败并不表明你应该放弃,它只意味着你还需加倍努力;失败并不表明阳光离你而去,它只意味着黎明离你越来越近;失败并不表明上帝抛弃了你,它只意味着上帝还有更好的主意;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对自己确信无疑!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简言之就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勇敢、坚强、执着的精神。
试着把困难和挫折当做一顿难吃的早餐,咽一咽总会吞下去的。
记住,难吃的背后意味着营养。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八)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了解了海明威,感受到了故事中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面对困难,他没有屈服,他认为“一个人并不是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九)教师寄语:生要生得伟大,活要活得精彩,拼要拼得勇敢,赢要赢得磊落,输要输得光荣,败要败得慷慨。
(十)课堂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B、老人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走得太近,二是孤军奋战。
C、《老人与海》可以看作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D、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即使他是一个捕鱼人。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塑造的桑地亚哥是(坚强)(刚毅)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的老人,表现出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的硬汉子的形象。
(十一)布置作业:从他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或者感悟?“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五、课后反思《老人与海》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名著性,教育性,我选择这节课作为我的一节公开课。
现反思如下:教学环节比较紧凑,本文最有价值的是板块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我用李云龙的“亮剑”精神导入,然后介绍作者,作品概述。
接下来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老人在大海中与哪些鱼进行了搏斗,填写表格,了解故事情节,观看图片。
通过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再分析老人形象,体会老人的永不言败的硬汉性格。
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段进行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学生学有所得,是老师的最大收获。
这节课,学生既全面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重点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也通过深刻的心理剖析,辨析了人物形象,在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思维定式下有了新的认同赞词,桑地亚哥不止是一个勇敢面对失败的硬汉,更是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斗的残酷中展现生命的价值的真实而强悍的胜利英雄。
同时学生也领悟到生命旅程就像是大海,激励了自我要如桑地亚哥一样,在人生长河中坚守生命尊严,为了理想永不言败而且永不停息地奋斗。
从教学的成就感来说,莫过于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层层推进下引导学生从模糊到清醒、从质疑到认同、从理解到深受感染,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心领神会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挺直身背,结束时似有不舍与回味。
同时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激励着在今后的人生长河中,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永不停息坚持人生的方向,实现自我的价值。
但略有不足之处是,在时间的把握和分配上不够科学,分析老人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时占用时间过多,让学生讨论得不够。
这一点是以后教学必须坚决克服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