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饰镀铬质量要求

装饰镀铬质量要求

目录
1.工艺鉴定要求 (4)
1.1. 总则 (4)
1.2. 设计要求 (4)
1.3. 工艺鉴定程序 (4)
1.4. 工艺鉴定试验及试样要求 (4)
1.4.1.试样要求 (4)
1.4.2.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4)
1.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5)
1.5.1.外观 (5)
1.5.2.镀层厚度 (5)
1.5.3.结合强度 (5)
1.5.4.耐蚀性 (5)
1.6. 鉴定状态的保持 (5)
2.批生产检验要求 (6)
2.1. 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6)
2.2. 镀层外观 (6)
2.3. 镀层厚度 (6)
2.4. 结合强度 (6)
2.5. 耐蚀性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的钢、铜、锌合金等金属基体零件上镀装饰铬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装饰镀铬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简介:
本规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工艺鉴定要求”规定了加工商必须保证的技术管理、工艺设施及产品质量水平要求,用作对供应商进行技术资格认证和首样质量鉴定,是华为对装饰镀铬零件进行质量鉴定的依据;第二部分规定了正常批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要求,是生产方控制批生产镀层质量的标准依据,也是产品验收的质量依据。

关键词:
镀铬,镀层,耐蚀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术语和定义:
1.工艺鉴定要求
1.1.总则
在对供应商进行工艺技术资格认证时、或者供应商有新产品首次生产时必须按本节要求进行工艺质量鉴定。

原则上,已经鉴定过的材料、工艺只需要提供相关报告。

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1节的要求。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1.2.设计要求
按本规范要求进行的装饰镀铬工艺,对钢铁基体必须是电镀铜-镍-铬的工艺。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正式批准的工艺和检验文件。

1.3.工艺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这些试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试样加工(注1)
表面处理(注2)
试样检查及测试
提供试验报告(注3)及试片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便复验。

注:1、鉴定用试样也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并提供给被鉴定工厂。

2、所有试样必须同时进行处理。

3、试验报告的发出者必须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质量鉴定部门认可的试验室或单位。

1.4.工艺鉴定试验及试样要求
1.4.1.试样要求
材料:冷轧钢
尺寸:80×125×1 ~4 (mm) 或φ10 ~20 ×125(mm)
表面粗糙度:Ra ≤ 0.8 μm
表面处理:镀铜+镍+铬
1.4.
2.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注:①②其中三件为提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复验用。

1.5.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1.5.1.外观
1)所有试样均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200mm~350mm的距离下进行正常检验,也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参考检验。

为了防止试件反射,影响正常视线,允许用半透明白光纸,隔开光源进行检验。

2)镀层应是光亮、稍带有浅蓝色的亮白色,且结晶均匀、细致。

3)允许在非工作面有夹具印。

4)主视表面不允许有起泡、麻点、粗糙、脱落、分层、斑点、黑点、裂纹、针孔、起皮、发雾、局部无镀层、污迹或变色等缺陷。

1.5.
2.镀层厚度
1)按ISO 2177 在三个试样上进行厚度检测,分别测量铜、镍及铬层厚度。

(有争议时,用库仑法测量铬层厚度,按ISO 1463 用显微镜法测量镍和铜层厚度。


2)每一试样的镀层总厚度应为30-40 μm,其中铜镀层为20-25 μm、镍镀层为10-15 μm、铬镀层不低于0.3 μm。

1.5.3.结合强度
1)在三件试样上进行镀层的结合强度试验。

2)按ISO 2819 的“挫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每一试样上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没有任何分离现象。

1.5.4.耐蚀性
1)在试样上进行试验。

2)对产品内部应用的零件生产:按ISO 9227 方法进行8小时的CASS 试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试样边缘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现象。

3)对户外产品外表面应用的零件生产:按IEC60950-22第8.3节的规定进行24天二氧化硫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试样表面不允许出现黑点、绿点、或白色物质等基材腐蚀现象。

1.6.鉴定状态的保持
经过华为公司鉴定的工艺,在未得到华为的同意之前,不能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否则将重新
进行鉴定.。

2.批生产检验要求
2.1.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1)应无严重油污、金属屑、锈蚀和氧化皮等;
2)零件表面应无毛刺、裂纹、压坑等因操作不良而导致的人为损伤;表面划伤不能超出DKBA0.400.0021 要求;
3)装饰表面必须经过机械抛光(或其它等效的方法)处理,其表面粗糙度应为Ra≤0.8。

2.2.镀层外观
1)所有试样均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200mm~350mm的距离下进行正常检验,也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参考检验。

为了防止试件反射,影响正常视线,允许用半透明白光纸,隔开光源进行检验。

2)镀层应是光亮、稍带有浅蓝色的亮白色,且结晶均匀、细致、光滑、连续。

3)允许在非工作面有夹具印。

4)主视表面不允许有起泡、麻点、粗糙、脱落、分层、斑点、黑点、裂纹、针孔、起皮、发雾、局部无镀层(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的孔内部分除外)、污迹或变色等缺陷。

2.3.镀层厚度
1)按ISO 2177 进行厚度检测、也可利用X射线镀层分析仪进行测试。

厚度检查在零件上进行;每批零件都需检测。

分别测量铜、镍及铬层厚度。

2)对钢铁、铝或锌合金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20 mm 的球接触到的区域,其局部总厚度必须达到30 μm 以上,其中铜镀层为20-25 μm、镍镀层为10-15 μm、铬镀层不低于0.3μm;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部分不规定厚度。

3)对铜合金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20 mm 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镍镀层为15-20 μm、铬镀层不低于0.3 μm;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部分不规定厚度。

4)凡直径为20 mm 的球不能接触到的区域,其厚度不作要求。

5)对螺纹紧固件:其镀层厚度必须符合图纸或GB/T 5267.1 中的要求,大致如下表所示;其厚度检测方法按
2.4.结合强度
1)每批至少检查一件试样(试样要求见1.4.1 节)或样件。

2)按ISO 2819 的“锉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没有任何分离现象。

3)对螺纹紧固件不要求此项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