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镀铬试验标准TL 528-2006
镀铬试验标准TL 528-2006
2006 年 4 月 大众股份公司 标准中心 镀铬塑料件 材料要求 3 种结构类型,A,B,C
主题词:塑料件,铬,镀铬,金属喷镀,塑料 更改: 更改: 相对于 TL 528:2000-07 的版本作了以下更改: -- 整体作了修订 以往版本 1965 年 1 月,1973 年 9 月,1979 年 1 月,1985 年 1 月,1986 年 6 月,1988 年 6 月,1993 年 6 月, 2000 年 7 月
VW 01155 汽车配套件概述;首批供货和更改的批准 VW 911 01 汽车环境标准;汽车零件,材料,燃料,避免有害物质 DIN 50021 用各种不同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喷雾试验 DIN 50960-1 电镀镀层;在技术文件中的标记
DIN EN 1403 金属的防腐保护;电镀镀层;详细规定一般要求的方法 DIN EN 1464 粘接剂--高强粘接的剥皮阻力确定—滚动剥皮试验 DIN EN 12540 金属的防腐保护;电镀镍-镀层和镍铬镀层,铜-镍镀层和铜-镍-铬镀层 DIN EN ISO 2177 金属镀层;层厚测定;通过阳极分离的电解式电量计方法 DIN EN ISO 2409 漆和涂层材料;网格切割试验
2
在装配状态下不能识别出有注塑不全。镀层不允许包含会影响防腐保护或规定外观的气孔、粗大裂 纹和其他缺陷。零部件的光泽和颜色必须在测量技术上和/或视觉上与经认可的标准板或标准件相 一致。必要时必须由汽车制造厂的质保部门规定极限样品 3.3.2 复合质量 各层必须与基本材料并互相之间固定粘着和互相之间是无气泡的。 在试验开始前将零件在室温下存放 24 小时。 3.3.3 镀层工艺 只要满足了本供货条件的规定,工艺的选择任由生产厂决定。批量生产件的镀层工艺和镀层厚 度必须与经认可了的首次样品检验件相符合。 对镀层件的工艺要求 见表 2。 表2 序号 特性 TL 528-A 1 镀层 镀 层 系 统 按 照 DIN 要求 TL 528-B TL 528-C
B C
外部件,强腐蚀应力 发动机舱内件(在设计盖板上) ,强 的腐蚀应力和温度负荷
ABS,ABS/PC,PA6 按照 TL 52231-A 的 PC+ABS/PC, 按照 52288 的 PA6
1)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内通用经试验过的塑料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PA=聚酰胺 PC=聚碳酸酯 2 标记 由 ABS 制成的成品件,它作为内部件使用和电镀镀铬处理,标记例子为: 符合 TL527 的 ABS,镀铬按 TL-528-A 3 要求
-
Crmc:250~800 裂纹/cm Crmp:>8000 气孔/cm2
不同的镀层厚度,显微裂纹,显微气孔和电位差应与供应商协调后由有批准权的专业部门确定。 2 2.1 总体结构的粘附强度 网格切割试验按照 DIN EN ISO 2409 (3mm)见 4.2 节 2.2 十字切割 见 4.3 节 2.3 相对的剥皮阻力按照 DIN EN 1464 试验速度:50mm/min 试样宽度:根据可能 10mm 至 20mm, 边缘必须打磨光滑 最大峰值力的平均值 3 3.1 耐温度和交变气候的稳定性 在总成中和作为单个零件的耐热变形能 力 ABS:在+1000C 温度下 6 小时 ABS/PC:在+1100C 温度下 6 小时 PA:在+1100C 温度下 6 小时 (或者按照图纸) 外观上没有变化。按照表 2,Nr.2 关于粘附性 的要求必须满足。 3.2 在循环空气炉中存放后的热稳定性 在+900C 的温度下 500 小 时(只有当在图纸中有要 求时) 在 +1100C 的温度 下 240 小时 (或按 照图纸) 应在仲裁情况下应用该项试验 测量带的位置必须由有批准权的专业部门在测 量仲裁样品时确定。 ABS/PC:≥3.5N/cm ABS:≥7 N/cm 用胶带撕下,镀层没有分离(Gt(网格切割试验 的等级) :0) 用胶带撕下,镀层没有分离
5
96 小时交变气候存放,接着 480 小时 SS
入到塑料基体,粘胶带可用(Tensa AG)的 Tensa 4657 型。应注意到刀刃必须是锋利的,未被损 坏的。 3.5 十字切割 试验类似网格切割那样地进行(见 4.2) ,但不是做成网格而是做成 Andreas 十字。
4 相关标准 PV 1058 PV 1063 PV 1065 PV 1200 PV 2005 镀铬表面,镀铬层裂纹网格的确定 镀铬表面,显微气孔密度的确定 镀铬表面,镍镀层的电位差和镀层厚度的确定 汽车零部件;交变气候稳定性试验(+80/-40)ºC 汽车零部件;交变气候强度的试验
4 4.1
耐腐蚀性 按 DIN 50021 做 CASS-试验 在安装位置上或根据 与主管的专业部门的 协 议 进 行 24 小 时 CASS 试验 在安装位置上或根据 与主管的专业部门的 协 议 进 行 48 小 时 CASS
外观没有变化,最佳照明下在 60cm 距离处评 价时没有视觉上可辨别的腐蚀。评价前必须去 除残留的盐渍。 4.2 交变气候试验按照 PV 1200 存放,接着 SS-盐雾试验按照 DIN 50021 1210 96 小时交变气 候存放,接着 240 小时 SS 外观没有变化,在 40cm 距离处目检评价时没 有腐蚀。评价前必须去除残留的盐渍。 CASS=铜盐雾试验 4 试验说明 4.1 层厚系统 层厚系统 缩写符号的定义 b = 高光亮镀镍 d = 二层镀镍或三层镀镍 s = 无光泽镀镍/缎镀镍 mp = 显微气孔镀铬表面 mc =显微裂纹镀铬表面 4.2 网格切割 网格切割用切割刀来完成(例如(BLB Omnilab 公司的 Edding Cutter M9 号刀) 。切口必须深
没有外观的变化,必须满足表 2,Nr.2 对粘附 性的要求。 3.3 交变气候试验
4
3.3.1
在总成中和作为单个零件按照 PV 1200 (快速)
按照 PV 1200,8 个周期 没有外观的变化(例如裂纹,气泡,气孔,扭 曲的折痕,凹陷处) ,必须满足表 2, Nr.2 对 粘附性的要求。
3.3.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有关电镀塑料零件批量生产监督方法的建议: 有关电镀塑料零件批量生产监督方法的建议: 批量生产监督所要求的特性不仅保证产品专有的特性,而且也被用来监督电镀过程本身。因为通常 情况下对日常生产的大量产品不可能及时地监督全部单个零部件, 因此可对结构上类似的变化型式 (例如字标,镶条等)归成产品组。持续地监督这些产品组是供应商的任务。供应商必须定期检验 足够数量的抽样试样。试验结果必须予以记录。
TL 528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同结构类型镀铬塑料件表面的要求(见表 1) : 表 1: 结构类型一览表
结构类型 A
成品件的应用特征 内部件,一般腐蚀应力
塑料载体例如 1
)
ABS 按照 TL 527 无后接字母 ABS+PC 按照 TL 52231,无后接字母 按照 TL52231-A 的 PC+ABS 按照 TL 52288 的 PA6
除了对首批样品所需的检验外, 除了对首批样品所需的检验外,以下产品特性须经受持续的批量生产检验: 以下产品特性须经受持续的批量生产检验: 1. (最小)镀层厚度按照 DIN EN ISO 2177 2. 电位差和镀镍层厚度按照 PV 1065 3. 显微气孔的数量(或显微裂纹镀层时的显微裂纹)按照 PV 1063(或 PV 1058) 4. 耐腐蚀性按照 DIN 50021-CASS
在总成中和作为单个零件按照 PV 2005 (长时间) 只对受到机械负荷范围内的功能部件 (例 如车门控制装置,制动杆释放按钮, 操作 手柄的基础板,收音机按钮等等)
按照 PV 2005 进行 50 个周期 没有外观的变化(例如裂纹,气泡,气孔,扭 曲的折痕,凹陷处) ,必须满足表 2 ,Nr.2 对 粘附性的要求。
3
1.6
气孔镀镍 /光亮镀镍(或缎光镀 镍)的电位跃升按照 PV 1605
-
≥20mV 显微气孔镀镍必须比光亮 镀镍贵重
1.7
光亮镀镍(或缎光镀镍) /半光 亮镀镍的电位跃升按照 PV 1605
-
≥100mV 半光亮镀镍必须比光亮镀 镍贵重
1.8
裂缝密度按照 PV 1058 气孔密 度按照 PV 1063
镀层厚度的测量点,显微裂纹,显微气孔和电位差应与供应商协调后由有批准权的专业部门确定。 1.1 镀铜层的厚度按照 DIN EN ISO 2177 1.2 半光亮镀镍层厚度按照 DIN EN ISO 2177 和 PV 1065 1.3 光亮镀镍层厚度 (也包括无光泽 表面无光泽镀镍层厚度)按照 DIN EN ISO 2177 和 PV 1065 1.4 显微气孔镀镍层的厚度按照 PV 1605 1.5 镀铬层厚度按照 DIN EN ISO 2177 ≥0.3µm Crmc:≥0.8µm Crmp:0.3 至 0.5µm ≥1.5µm ≥10µm ≥7.5µm ≥7.5µm ≥20µm ≥25µm
PL/Cu20/Ni10b (或 d 或 s) PL/Cu25/Ni16,5b(或 d 或)/Crmp Crr(或 b 或 mp 或 mc) (或 mc )或 PL/Ni40d/Crmp (或 mc) 对无光泽的表面只允许 Crmp (显微 气孔铬)
50960-1,DIN EN 1403, 或 PL/Ni40d/ Crr (或 b 或 DIN 12540,见 4.1 节。 mp 或 mc)
6
5. 交变气候试验按照 PV 1200 或作为短时试验 镀层粘附性试验(温度-突变试验) 将部件加热至+110ºC(对 ABS 件在+100ºC 下保温 1 小时) ,直至达到温度平衡,之后在水(+18
±3)ºC 中淬冷(镀层没有脱落) 。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供应商有关检验件的说明: 供应商 零件号 零件名称 塑料件生产厂 基本材料(塑料类型,生产厂,生产厂标记) 在模具中的数 物质温度 电镀工厂和设备,地点 镀层结构 塑料活化的方式/金属喷镀工艺 (例如镀铬, 传统 胶态镀铬,离子化,直接金属喷镀,显微气孔, 显微裂纹) 部件在支架上的位置的简单示意图(说明间距) 对于开发件:坯件的状态(注塑日期) 对于开发件: 镀铬过程的状态 (已经进行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