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自我意识方面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小学生,并为做一名小学生感自豪。
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及性别。
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别人。
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认知方面学会观察,并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法、比较法。
养成注意习惯,注意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和谐一致。
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初步懂得意义记忆。
充分发挥无意想像并向有意想像过渡。
在直观动用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具体形象思维。
具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概念。
情绪、情感方面认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表现。
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发展美感。
学会从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
认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理智感。
意志方面从事日常学习和简单劳动具有坚持性。
活动前有相对明确的目的,初步具有有意性。
会用一些外部因素约束自己,提高自觉性。
能够独立或在别人的帮助下战胜挫折、困难。
个性方面懂得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
做事有信心。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同社会保持和谐。
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学会关心,关心父母、老师、同学和他人。
富有同情心,同情处于危难中的人或动物。
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懒惰。
学习辨别是非,发展良知,有一定的善恶观念。
学习方面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积极参加考试等。
喜欢探究事物间的联系,好发问。
爱护学习用品。
每天能够在家中自觉学习惯势力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
交往方面会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喜欢交往,积极主动地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
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体的归属感。
第一单元自我发展指导第1课我是一名小学生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
2、引导学生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媒体、榜样引导法或角色扮演法。
教学准备:心灵广场中的图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故事讲解:清晨,陈红和韩东背着小书包,迎着晨光高高兴兴去上学。
他们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学校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既新鲜又好奇。
例如,课堂上,如果能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一定要先举手,等到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才能站起来回答。
你看,韩东在自信地答题呢。
下课了,大家全都聚集在操场上做游戏,韩东在和同学们一起踢毽子,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放学了,真想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可是不能只想着玩,必须首先完成作业,因为他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二、交流分享体验感悟1、根据“心灵广场”中的图画,请学生举手发言,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与在幼儿园时有什么不同,请其他学生对此加以补充。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及补充逐条写在黑板上,然后完成“自说自画”中的第1题。
2、针对发言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进入小学后的感受,重在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三、实践指导,提高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几则《小学生守则》,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教师对《小学生守则》进行解释,请学生照此进行情景小表演。
2、学生对“心理实践园”中列出的各项行为进行判断,并解释原因。
四、教师总结,深化主题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其新的社会角色,并培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幼儿到学生的转变。
第2课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化。
2、引导学生在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的同时,促时自身心理的变化。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化。
2、引导学生在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的同时,促时自身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的同时,促时自身心理的变化。
教学方法: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照片、体重计、米尺教学过程:一、活动设计:(一)实际操作。
“心灵广场”中的四幅图很容易让学生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身高也在逐渐增长。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体验,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个体重计,既可以量身高,也可以测体重,请学生逐一自行操作,并正确记录自己当时的身高和体重。
(二)实际测量后,把全班学生的记录数据加以比较,请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谈谈感受。
(三)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的墙上作出父母和自己的身高标度线,并重复记录,使其对自己的身高变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学生按时测量身高和体重,让其对自身的成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第3课有礼貌的小学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3、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准备:礼貌用语卡片教学过程:一、活动设计教师课前安排一些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学生,进行如下的情境表演:1、上学时,一个小学生在教室门口见到老师,她马上给老师行礼,并有礼貌地说:“老师,您好!”2、放学时,几个小学生在校门旁互相挥手,齐声说:“明天见!”3、走路时,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撞到其他同学,她马上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4、过生日时,一个小学生收到好多生日礼物,她很高兴地对同学们说:“谢谢大家!”(二)列举一些礼貌用语,请学生说出该用语适合在何种情境中使用。
对不起,请,谢谢,您好,没关系,不客气,再见……(三)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才是真正的有礼貌?二、实践指导(一)在情境中列出一些行为,要求学生对所列项目进行表演,说明如何做才是有礼貌的表现,并对结果加以讨论。
(二)练习结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定情境,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有礼貌。
三、教师总结附1,礼貌用语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初次见面说幸会,等候别人说恭候,请人帮忙说烦请。
第4课我的名字很好听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名字的真正含义。
2、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
3、认识到尊重自己,也应该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
2、认识到尊重自己,也应该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认识到尊重自己,也应该尊重他人。
教学方法:游戏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活动设计(一)故事讲解李平本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
当初妈妈给她起这个名字时,希望她能够一生平安。
李平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可是,上小学以后,她的名字却成了她烦恼的根源。
同学们不再叫她李平,而是嬉笑着喊她“瓶子”,或者“小苹果”,全是源于那个“平”字。
为此她很伤心,也很生气。
她不明白,她已经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了,为什么同学们还给她起外号呢?她非常不喜欢这些叫法,怎么办呢?(二)根据这个故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样做?(三)写出自己名字的真实含义,从中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希望和祝福。
二、实践指导(一)游戏:你的名字真好听请学生把自己名字的真正含义写在纸上,收齐后放到问题箱中,教师逐一抽出来念给学生听,让他们猜猜这是哪个同学的名字。
(二)游戏:你来抓我!通过叫名字,加强学生内心的自我体验,充分认识到“我”与他人是不同的。
三、教师总结。
第6课小成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会成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会成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会成功。
教学方法:行为强化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活动设计(一)故事讲解:陈红是一个学习、劳动都很好的学生,但她有一个缺点:胆小怕羞,从来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
元旦联欢人快到了,同学们都在忙着排练节目,她也很想为同学们带来欢乐,但又怕自己演不好,被别人笑话。
老师知道她这个想法后,找她谈话并鼓励她。
因此,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表演节目,而且一定要演好。
”为此,她在家里站在镜子前一遍又一遍地练唱歌,而且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联欢会上,陈红在同学们面前勇敢地唱出她练了很久的那首歌,大家热烈地鼓掌表示祝贺,她终于成功了。
(二)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获得成功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
(三)要求学生回忆以往的成功经验,说出当时的内心感受。
二、实践指导“心理实践园”答案:1、大胆地把手举起来,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卑心理,使大家从新的角度了解你,认识你,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2、加强自身素质,树立自信心,勇敢地参与到同学之中,坚信自己和别人一样,一定能行!有了一个好的并端,就会慢慢克服自卑,获得成功。
三、教师总结第7课小烦恼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的消极情绪。
2、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寻找疏导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1、认识基本的消极情绪。
2、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寻找疏导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实践中帮助学生寻找疏导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方法:认知法、表演法教学准备: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活动设计(一)故事讲解:1、赵亮是一个胖胖的小男孩。
因为胖,别人都叫他“小胖墩”,因为胖,他在体育课上的测验总是不及格。
他很烦恼:“为什么我这么胖呢?我该怎样做呢?”2、张晓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可是大家都不愿意理她,因为她长得丑。
她很烦恼:“长得丑难道是我的错吗?为什么都不理我呢?”3、韩东学习非常刻苦,但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这次他又没有及格。
他很烦恼:“为什么我这样刻苦学习,成绩还是不好呢?难道我真的很笨吗?”4、从陈红记事以来,她的父母就一直在吵架,有时还摔东西,甚至拉她来评理,让她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