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形态批评.

意识形态批评.

15
16
• 就象巴赞和克拉考尔欢呼电影的现实主 义是民主参与的催化剂,阿尔图塞把它看 作是镇压的专制主义工具。
• 他们认为,正是摄影机的固有的现实主 义使得它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一种共谋 关系。
• 电影机器远远不是推进到达影象多义领 域的民主的渠道,它和它的现实主义风格 只是把观众缝合进资产阶级常识。
• 对阿尔图塞而言,社会主体误认为他自 己具有自由的个体性,而事实上他们是 “被放置在”主流的社会关系中。
12
• 在那里,富有的公司控制着工人,男人 控制着女人,等等。
• 意识形态使社会的不平等和控制的关系 自然化,把它们传播为一种自然的、不可 改变的事物。
• 把阿尔图塞关于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是 确保主体接受维持一个压迫性的社会秩序 所必须的价值的观念和拉康关于主体建构 的思想,电影理论家如斯蒂芬·海斯、考 林·麦考伯、强调了电影把主体置于和资本 主义体制相一致的位置的方法。
23
• 同时,电影所以存在的经济动机当然事 先排除了那些形式和内容都会困扰付钱观 众的电影。
• 因此电影无可避免地附和着资本主义的 意识型态,支持该经济制度所能产生的种 种病征。
• 某方面来说,马可思主义对电影的批评 取向似乎在揭露形式带来的幻觉,使观众 完全推翻电影。但是人们很难想像现有的 电影制作和发行制度会有任何的改变,足 以对电影造成重大的影响。
8
• 阿尔图塞方法的新颖之点是不把意识形 态看作是错误意识的一种形式(来自于不同 阶级立场的片面的和扭曲的观点),而是一 种“构成经验自身的社会秩序的客观特征”。

9
• 阿尔图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 这一理论在左派批评圈内简称为ISA。 • 根据格雷姆斯的霸权概念,阿尔图塞把上
层建筑分成两种“情况”: • 1. 政治-法律的(法律和国家) • 2.意识形态的。 • 前者是压迫性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
军队、警察、法院、监狱; • 后者包括教堂、学校、家庭、政党、电
影、电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
10
11
• 对阿尔图塞而言,自然出生的“个人” 实际上是文化生成的“主体”。
• “自由”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建构,它 的基调常常是摇摆的,并回避了无形中的 社会控制。在拉康镜象阶段的意义上,自 由是想象的产物,因为孩子误认为他自己 是一个统一的主体。
18
19
• 在内容的层次上,故事环绕着个人进行, 个体最终透过个人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 题,表现出人生的问题是个人的、不是更 大的力量的结果,因此也不需要群体的行 动来改正这样的观念。
• 譬如,即使在战争片中,社会和政治的 问题也被缩小,重点放在个人英雄主义或 软弱行为的表现上。在物质的层次上,电 影机器被视为幻觉的制造机,隐藏自身的 活动,创造一个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如同 “现实”般的幻觉。
20
21
• 《电影手册》编辑之一的尚一路易·柯 莫里曾经以此观点,分析电影机器的发展。
• 他表示,电影是两种力量的互动——意 识型态和经济(马克思的基本假设)。
• 出自十九世纪对科学与实用的兴趣,这 种意识型态的欲望在客观地探究生命本身, 除去主观的干预。促使电影“发生”的经 济欲望是追求最大的利润。
6
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
7
• • 意识形态是“个人对于他们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真实
状态的想象性关系的表现”。 • 意识形态通过“询唤”的方式运作。
“询唤”一词最初是从法国立法程序中借 用过来的。它使人想到一种号召个人的社 会结构和实践,赋予他们一种社会身份和 把他们建构为一种主体,使他们不加思考 地接受一定生产关系体制内所赋予他们的 角色。
22
• 但是意识型态的动机一开始就不那么纯 正(柯莫里在此就像其他现代马克思主义 者一般,相当程度凭藉着符号学和结构主 义的观念,认为你永远无法不透过语言和 文化的滤镜来观察世界),因为电影技术 从未是中性的。
• 电影技术的发明在复制发明者所感知的 世界。依循着西方世界一套长期的再现传 统,它可追溯自文艺复兴绘画对透视的发 现。
17
• 西方马克思主义电影评论人发现,电影 以两种方式制造那些观念:
• 剧情中的价值观念(叙事、角色、他们 的冲突、冲突的结果)与存在于电影本身 物质基础中的观念——制作电影的机械的、 实质的机器,以及制作、发行和放映的方 式。
• 在两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都找到了 证据,证实电影在创造幻觉,并传递错误 的讯息给观众。
• 核心概念“意识形态”一词的意义由几 个世纪累积而来。
• • 雷蒙德·威廉姆斯在《重要概念》中认为,
这个词有三个意义:
3
• 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
4
• (1)一个代表特定阶级和集团的信念体系; • (2)一个虚幻的信念体系--错误的观念
和意识--它和真正的或科学的知识相对; • (3)意义和观念的一般过程。 • 对马克思来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如何以一种不 涉及暴力和强制的方式被人们再生产出来 的方式。
5
• 阿尔图塞的“回到马克思”与拉康“回 到弗洛伊德”相呼应,他们在各自的领域 对他们的精神领袖和奠基性的作品发展出 一套复杂的回应。
• 在阿尔图塞的公式中,意识形态是“一 套既存的表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形 象、神话、观点或概念)系统(有它自己 的逻辑和原则),并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 具有历史的作用”。
13
14
• 观众被捆绑进一个误认的结构,接受指 定给他们的身份,由此把他们固定在一个 使特定的感知和思想模式显得自然化的位 置上。电影机器和特定的电影手法(透视 的影象、主观视点的剪辑)都用来使观众 臣服。
• 如果说爱因汉姆把摄影机固有的现实主 义看作是一个美学的缺点,那么阿尔图塞 的理论则把它看作是一个先天的意识形态 的缺点。
第九章 意识形态批评
(自 学)
1
• 第一节 意识形态批评的来源
• • 1960年代的左派电影理论建立在较早的
左派理论的基础上(爱森斯坦、维尔托夫、 普多夫金、布莱希特、本亚明、克拉考尔、 阿多诺、豪克海墨尔)并对许多较早的观 点进行了修正 。 •
2
• 本亚明曾经提到过法西斯的“政治美学 化”现象,而60年代末的左派电影文化运 动则走向一个相反的方向:美学的政治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