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形态批评

意识形态批评

• 3 意义和观念的一般过程。
• 对马克思来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如何以一种 不涉及暴力和强制的方式被人们再生产 出来的方式。
• 阿尔都塞的“回到马克思”与拉康“回到 弗洛伊德”相呼应,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对他 们的精神领袖和奠基性的作品发展出一套复 杂的回应。
• 在阿尔都塞的公式中,意识形态是“一套 既存的表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形象、 神话、观点或概念)系统(有它自己的逻辑 和原则),并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具有历史 的作用”。
• 本雅明曾经提到过法西斯的“政治美学化” 现象,而60年代末的左派电影文化运动则 走向一个相反的方向:美学的政治化。
• 核心概念“意识形态”一词的意义由
几个世纪累积而来。
• • 雷蒙德·威廉姆斯在《关键词》中认为,这
个词有三个意义:
• 1 一个代表特定阶级和集团的信念体系
• 2 一个虚幻的信念体系--错误的观念 和意识--它和真正的或科学的知识相 对
• 观众被捆绑进一个误认的结构,接受指 定给他们的身份,由此把他们固定在一个 使特定的感知和思想模式显得自然化的位 置上。电影机器和特定的电影手法(透视 的影象、主观视点的剪辑)都用来使观众 臣服。
• 如果说爱因汉姆把摄影机固有的现实主 义看作是一个美学的缺点,那么阿尔都塞 的理论则把它看作是一个先天的意识形态 的缺点。
• 对阿尔都塞而言,社会主体误认为他自 己具有自由的个体性,而事实上他们是 “被放置在”主流的社会关系中。
• 在那里,富有的公司控制着工人,男人 控制着女人,等等。
• 意识形态使社会的不平等和控制的关系 自然化,把它们传播为一种自然的、不可 改变的事物。
• 把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是 确保主体接受维持一个压迫性的社会秩序 所必须的价值的观念和拉康关于主体建构 的思想
• 到了成年期,这些特质便产生了一种类型 的人,这种人倾向于神经质地依赖他人, 特别要求维护自尊,但是由于他们自主独 立性还不充分,因而也不能够与他们进行 卓有成效的交流。这样的人又不能与现代 生活情景所赋予的风险形成妥协。因此, 他们就可能会依赖与对身体的吸引力的保 养,或也许是对个人魅力的培养,来达成 对生活危险的控制。
意识形态批评
郭继宁
• 意识形态批评的关键词 批判 阶级 意识形态 革命……
• 倾向性 • 立场:理论预设——批判性
• 话语
• 话语理论
➢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 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 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 • 道德自信
•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唯 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 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 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 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本书时所得 的教训。
地受到扰乱的痛苦。 p206
• 自恋是一种防御性的策略,这种策略与现代世 界的威胁特性是相适应的。自恋者既反对同过 去的关系,他们以心理上的摧残作为一种对目 前世界所出现的危险以及对所有事情都可能要 到末日的恐惧的反应。
• 身体不可能再是依据传统的仪式被接受下的一 个核心部分,需要食物的和需要装饰的东西, 它变成了自我认同投射的一个核心部分。
• 就象巴赞和克拉考尔欢呼电影的现实主 义是民主参与的催化剂,阿尔都塞把它看 作是镇压的专制主义工具。
• 他们认为,正是摄影机的固有的现实主 义使得它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一种共谋 关系。
• 电影机器远远不是推进到达影象多义领 域的民主的渠道,它和它的现实主义风格 只是把观众缝合进资产阶级常识。
• 西方马克思主义电影评论人发现,电影 以两种方式制造那些观念:
• 剧情中的价值观念(叙事、角色、他们 的冲突、冲突的结果)与存在于电影本身 物质基础中的观念——制作电影的机械的、 实质的机器,以及制作、发行和放映的方 式。
• 在两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都找到了 证据,证实电影在创造幻觉,并传递错误 的讯息给观众。
• 在内容的层次上,故事环绕着个人进行, 个体最终透过个人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 题,表现出人生的问题是个人的、不是更 大的力量的结果,因此也不需要群体的行 动来改正这样的观念。
• 阿尔都塞方法的新颖之点是不把意识形 态看作是错误意识的一种形式(来自于不同 阶级立场的片面的和扭曲的观点),而是一 种“构成经验自身的社会秩序的客观特征”。
底层叙事
• 曹征路《那儿》又名《英特纳雄那儿》
• 人道主义、人文关怀……
• 萨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立场与方法 • 回到马克思主义
• 后者包括教堂、学校、家庭、政党、电 影、电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
• 对阿尔都塞而言,自然出生的“个人” 实际上是文化生成的“主体”。
• “自由”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建构,它 的基调常常是摇摆的,并回避了无形中的 社会控制。在拉康镜象阶段的意义上,自 由是想象的产物,因为孩子误认为他自己 是一个统一的主体。
意识形态的调色板
• 乔姆斯基 • 我们的立场
•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 这一理论在左派批评圈内简称为ISA。
• 根据格雷姆斯的霸权概念,阿尔都塞把上 层建筑分成两种“情况”:
• 1. 政治-法律的(法律和国家) • 2.意识形态的。 • 前者是压迫性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
军队、警察、法院、监狱;

• 意识形态是“个人对于他们生存的真实 状态的想象性关系的表现”。
• 意识形态通过“询唤”的方式运作。 “询唤”一词最初是从法国立法程序中借 用过来的。它使人想到一种号召个人的社 会结构和实践,赋予他们一种社会身份和 把他们建构为一种主体,使他们不加思考 地接受一定生产关系体制内所赋予他们的 角色。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 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 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 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 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 自恋者并不是受一种严格内化的良心或由负罪 感来支配的;他们更像是一个需要他人照料但 又反对亲密行为的“混乱的和受冲动驱使的人 物”。自恋者忍受着弥漫的空虚感和自尊深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