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5、《河北省胶泥湾至西洋河(冀晋界)公路第SG3标段设计文件》6、《河北省胶泥湾至西洋河(冀晋界)高速公路标准化实施细则》二、工程概况合同段工程(K42+550-K64+084.566)位于河北省胶泥湾至西洋河(冀晋界)公路第SG3合同段内,是河北省高速公路“五纵六横七线”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度为21.535公里。
该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属河流山溪性季节河流,因此造成该地区冲沟纵横交错,深度较深,且雨季时汇水量较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合同段内共计包含9处高填方路基,大部分为冲沟所处段落。
由于该地区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为此设计上采用了强夯及铺设土工格室的处理方案以减少工后沉降。
具体段落及工程数量如下:三、施工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用作路基填方的材料,按招标文件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4、测量准备:根据设计院所给定的导线点、水准点,我项目经理部测量工程师复测加密,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无误后,利用其进行路线中桩、边桩的测量放样。
路基直线段每20m一点,曲线段每10m一点。
路基清表前必须首先检测原地面标高,测绘路基横断面,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四、路基施工工艺1、路基填料应满足的要求:(1)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确需使用时,必须采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设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堤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2、场地清理的一般要求:(1)有机物残渣及地面以下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地表土采用推土机清除,经监理确认后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
(2)砖石与其他砌体结构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进行拆除,运往指定区域堆放。
(3)拆除与挖掘路基用地范围以内所有的树墩、树根和其他有机物都必须彻底掘除,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4)原地面坑(洞)穴处理若原地面存在坑(洞)穴时,采用规定的材料分层回填夯实、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3、施工取土的一般规定:(1)路基填方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不得任意挖取。
(2)施工取土应不占或少占良田,尽量利用荒坡、荒地,取土深度应结合地下水等因素考虑,利于复耕。
原地面耕植土应先集中存放,以利再用。
(3)取土方案还符合下列技术要求;①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10时,取土坑应设在路堤上侧。
②桥头俩侧不宜设置取土坑。
③取土坑与路基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路基边坡稳定的要求。
取土坑与路基坡脚之间的护坡道应平整密实,表面设1%—2%向外倾斜的横坡。
④取土坑兼作排水沟时,其底面宜高出附近水域的常水位或与永久排水系统及桥涵出水口的标高相适应,纵坡不宜小于0.2%,平坦地段不宜小于0.1%。
⑤线外取土坑等与排水沟设施连接时,应采取防冲刷、防污染的措施。
⑥对取土造成的裸露面,应采取整治或防护措施。
4、路基填筑(1)一般要求:①当路堤铺筑到结构物附近或铺筑到无法采用压路机碾压的地方时,应使用机夯、夯锤或其它有效夯具予以夯实。
严禁采用人工夯实。
②监理人签认的压实层数不得少于总填方高度除以规定的每层最大压实厚度所得层数。
③填方作业要求实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平地机整平”;每三层进行一次精确放样,使填筑面满足设计纵、橫坡要求,在要求的超填边缘洒灰线,随填随人工整坡,保持边坡整洁。
每层填筑前必须湿润工作面。
④借土场的有机腐蚀残渣及地面以下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和表土层应予以清除后再进行取土,清除后的表土应集中堆放、妥善保管,主要用作复耕时使用。
借土场的土质应尽量均匀,如不均匀时应采用分层取土。
(2)施工要点①路堤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和压实。
分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分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最小压实宽度应大于设计路基宽度的10cm。
②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
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应不小50cm。
③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台阶宽度大于2m并设置4%内倾斜的横坡。
④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应交替填筑,否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填段填筑到位时,再把交界面逐层挖成不小于3m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3)质量要求①路基表面平整,线型平顺、圆滑;边坡坡面平顺、稳定,没有亏坡现象,曲线圆滑;碎落台位置准确、整齐。
②压实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施工质量应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表4.2.2的要求。
土石方路基实测项目1)填方路堤必须按路面平行面分层控制填土高程,为利于排水,填筑时路堤顶面应形成不小于2%横坡。
2)填筑、摊铺、碾压①路基每层填筑严格执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
②准备直径3cm、长150cm红白相间(25cm刻度)的花杆,在边线位置每隔20m插一根,依据花杆上的刻度连续挂好线绳,线绳应绷紧,作为机械平整时的依据,保证平整度和松铺厚度。
③运输车按要求卸料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对含水量进行检查,不合格要洒水或翻拌晾晒,合格后用平地机精平;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
④先稳压,后振动碾压,碾压时压路机遵循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的原则;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km/h,错轮宽度对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压实轮的1/3,对三轮压路机不得小于后轮的1/2。
3)路堤填土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且不小于30cm,随路基同步碾压,待路基完成后进行削坡。
4)每一个压实层在经过雨雪后,或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填筑上一层而致使本层超过10天暴露在外,在填筑上一层时应复压,重新检测压实度。
5)土方路基填筑施工工序见图4.4.1。
图4.4.1 土方路基填筑施工工序图5、强夯(1)设计文件中要求,高填方路堤除按正常路堤施工工序施工外,还需采用强夯(附图4.5.1)处理,起夯面的位置为原地面,每隔4m夯击一次,设有挡土墙的路堤段,构造物附近的路堤段不进行强夯。
图4.5.1 强夯处理示意图(2)强夯施工工序见图4.5.2。
图4.5.2 强夯施工工序图①夯击能采用2000kN·m,夯击遍数为3遍。
主副夯之间间隔时间根据土质经试验确定。
主副夯完成后进行全幅满夯,满宽点夯击一次。
施工机械应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应取较小值,锤的底面应对称设置若干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
③夯前根据夯击能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沉量。
④夯击时要注意安全:驾驶室必须加设防护罩,以防夯击施工中飞石伤人;起锤后现场人员必须远离10米以上并戴好安立。
(3)强夯施工步骤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为,夯锤置于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填平⑥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⑦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⑧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⑨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4)注意事项①开夯前应检查夯锤的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②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③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5)施工要点①高填方路堤应优先安排施工,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
②施工前应人工挖十字沟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6)沉降和位移观测①高填方路堤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以监测路堤变形情况,控制填筑速率,指导施工;并根据实测资料推算评估工后沉降,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②沉降通过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位移通过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进行检测;必要时设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对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进行监测。
③观测桩分别布置在路基中心、路肩、边坡平台、边沟外侧。
监测断面间距为100m-150m。
④沉降和位移观测要遵循“五固定”原则: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点点位要固定;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固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⑤施工中严格按要求的观测方法和频率对沉降和位移进行跟踪观测,观测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及时指导施工和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评估依据,并作为质量资料归档。
⑥当路堤中心沉降速率大于1.0cm/d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0.5cm/d时,立即停止填筑,增加观测频率,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时恢复填筑。
五、质量保证措施1、工程的方针目标是争创“省优”。
2、项目经理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对全体职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4、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施行质量责任制。
5各工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本段的工程质量管理。
6、所有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规范,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技术的重点难点,做好层层技术交底工作,特别使操作人员了解和领会各项技术要求,以保证施工正确性。
7、加强测量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合理设控制点,以减小误差。
定位放样采用座标控制,用全站仪由三个方向进行交会。
待测设的有关数据必须经复核,以免出现差错。
测量仪器按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校正和维修。
8、试验检测工作主要由中心试验室负责,对施工中的取样检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