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

我与学生交谈,帮助他们处理所遇到的 具体问题。我 先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了解 到合作学习,后来又参加 了有关合作学习 的研讨会。我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让学 生对 各自的作文相互给予直接反馈,让他们彼此示范 有效的写作,相互鼓励去写作。通 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可以让大家都从事写作 活动、完成许多常规的课堂活 动,这也解 决了我的课堂管理问题。



3、评价/反思过程:是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 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评判、分析、 检验和反思的过程。 静态的五种要素和动态的三种过程之间的过 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总论:
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概述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知识、技能、品德学习 学习迁移与创造 教师心理概述 教师成长与发展 教学设计 课堂管理 教学测量与评价


我记得在教育心理学中还学到有关评 价的问题,我应 用了非常灵活的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作文的最终成绩 都是A,但只有当 他达到很高的水平时才得A,这可 能需要多 次的修改、练习。我还经常应用所学的有 关儿童发展的知识,比如,通过激励儿童 写与自己有 关的事情,以适应其发展水平 和文化类型——如果恐 龙或电子游戏对儿 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话,或者如果 在圣诞 节时,儿童因自己是穆斯林或犹太教徒而 感 到不愉快时,这都是他们应该写的事情。 埃伦很有感触,她与利厄安排了几次相 互观摩的活动, 以交流其所见所闻。与此 同时,埃伦班上学生的写作 水平也开始提 高,与利厄班上的学生几乎齐头并进。 但 对埃伦而言,尤为重要的是形成了这样一 种观念, 即教育心理学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实有用。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 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科心理学、个性 及社会适应、生理卫生、程序教学思想等。 2、版本繁多,体系庞杂,未形成自身独立的 理论体系。 3、学习理论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研究领域。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材。



一个叫玛尔塔〃德尔哥拉多的美籍墨西 哥裔孩子在写 她的二年级教师学说西班牙 语的有趣故事。还有一个 叫梅林达〃内文斯 的学生正在写一篇她暑假中发生的 精彩故 事! 下班后,埃伦碰到利厄,她有许多疑问:‚你是怎样 让学生进行那种形式的写 作的?你如何管理课堂的秩 序以及各种活动? 你怎么学会这样做的?‛ ‚我参加了一系列关于写作教学的研讨会,‛利厄说, ‚但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的话,我所做的一切都与最 基本的教育心理学规律有关。‛ 埃伦很吃惊:‛‘教 育心理学?在大学里,我在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上的得 分是A, 但我并没有看到教育心理学与你的写作教 学 有什么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反应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 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 产生的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评价: 优点: 1.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 搜集到第一手资料; 2.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和心理没有 干扰,因而可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学” 学生
“教” 教师 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环境”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三种动态的活动 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 思过程。
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 过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 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 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有效 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 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埃伦是一名新教师,令她困惑不解的是: 虽然自己一 直努力地教三年级学生进行创 造性写作,但教学进程 始终不尽人意。学 生很难写出些什么来,而且所写的 内容缺 乏想象力,错误连篇。比如,她最近布置 的一 篇作文是‚我的暑假‛,其中有一个学生作文的全文是 ‚我在暑假里得到了一条狗,我们去游泳,我被蜜蜂叮 了‛。 埃伦觉得学生们可能尚未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 布置下次作文之前,可 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训练大 小写、标点 符号以及惯用法等基本的写作技能。但有 一天,埃伦注意到张贴在利厄的教室外的几篇作文。利 厄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与埃伦 的相差无几,但他们的写 作真的令人难以 置信!学生们就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主 题写 了好几页生动有趣的内容。
解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 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 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 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 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 听课。
案例分析二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 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 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 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 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 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 依据?
教师心理:
教学心理:
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 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 学成为一门科学。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 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 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 因此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 ‚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试试你能记多少
sour(酸味)—candy(糖果)—sugar(糖)— bitter(苦味)—good(好)—taste(味道)—tooth(牙 齿)—knife(小刀)—honey(蜂蜜)—photo(照 片)—chocolate(巧克力)—heart(心脏)— cake(糕)—tart(酸)—pie(饼)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自身独立的 理论体系正在形成: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 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个别差异、教师 心理等。 2、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践, 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在60年代发起 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关注教学中的社会 心理因素的‚人本主义理论‛等。
缺点:
1.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观察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 证实; 2.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经验、目的、 兴趣等取向和观察技术的影响。
(二)实验法: 在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 测量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评价: 优点: 1.对变量进行较好的控制,得出的结果较为客 观可靠。 2.具有重复性,可以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重复 验证。 缺点: 1.过于严格的控制变量可能脱离自然情境.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 指导和控制作用。 一、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的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好吧,让我们分析一下,‛利厄说, ‚首先,我应 用了从教育心理学中学到的 许多动机策略。比如,今 年我第一次进行 写作教学时,我读了几篇由其他班级 的学 生写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们 的好 奇心。通过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事情, 通过举行‘写 作庆祝会’,给全班同学读 自己的作文以赢得赞许和 好评等各种方式,来激励学生写作。我的教育心理学 教授经 常谈到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我也是这样做的。






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 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内容既要适应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 又要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 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是实施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包 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五)个案法 对个体进行详尽而深入的研究。
案例分析一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 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 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 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 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 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 果?为什么?
(三)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 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优点: 1.能较为客观的提供心理现象的测量资料,便 于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缺点: 1.测验结果容易受到受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四)调查法
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 联系和关系的方法。 优点: 能收集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 缺点: 研究难以排出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的 承载,一 个民族希望的宣言, 一代青少年心灵 的写真。 一代青少年心灵的写真。作 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 不仅要 给予学生 丰富的知识, 更要 给予他们爱、 关怀 和富有尊严的灵魂。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 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 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 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