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对促进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几点看法
近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走科教兴县之路;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周边县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来衡量的话,我县教育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为此,我就促进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育质量的提高。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
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
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
因此,我们应尝试建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推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
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
同时,要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
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
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今后我们要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
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
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这些文件的出台充分考虑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方面要素,这些文件的落实改变了行政指令过多过滥和工作随意性的局面,规范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也为学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2、健全章程,完善制度。
在教体局政策的引领下,全县各校从本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重新审定了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普遍实现了“一校一章程”。
同时,各校均建立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总务管理制度,体育、卫生、安全制度,考评、奖励制度及各类人员的职责,做到了处处有制度、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
3、民主管理,强化监督。
制度建设和落实的核心是民主,我们在健全校教代会和教职工全体大会的基础上,每一项制度的确立都通过民主讨论、民主决策,确保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广大教师的满意度。
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近年来,我县的教育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如何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质量标准,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尤其是领导的思想要转变,要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不办校中校,所有学校一视同仁,甚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优于城镇学校,那么城乡、校际间的差距就会大大缩小。
2、从法律上保障,全面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
新《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许多明确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编制经费预算,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
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3、改革评价制度,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评价学校看升学率,评价教师看教学质量,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上级领导应将重点学校的招生指标分到各校,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做出硬性规定,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状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4、建立正常的教师进退流转机制。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源分散,学校规模和班额偏小,教学点较多的现实,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保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基本需求。
尝试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城乡教师定期交流,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支教,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向农村缺编学校,适当为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
加强新分配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四、落实校长竞聘上岗机制,优化教育管理队伍。
几年前,我县尝试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机制,从效果看,这一机制有利于相对减少腐败现象、有利于实现教育整体均衡发展、有利于调节学校领导的矛盾。
再加上基于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机制乃大势所趋,所以在实施这项制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这项制度。
1、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机制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对该制度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范围、形式、程序、周期、注意事项以及纪律等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个制度的有利因素,努力降低因竞聘上岗所增加的成本,将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并最终形成校长竞聘上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与相关制度配套改革。
在实施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机制的同时,相应地进行校长挂职锻炼制度、校长全面负责制度、后备干部选拔与锻炼制度等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加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下放的力度以及对薄弱学校资金投入的力度,为轮竞聘上岗到薄弱学校的校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而使这项制度更容易实施。
3、使校长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校长竞聘上岗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循公平、
公开、透明的原则,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有设计、有步骤地进行,使校长竞聘上岗后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在能力、专业、年龄、个性、性别等方面呈现最佳结构。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不懈,再接再厉,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观念的更新中力求突破,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跨越,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以更高的发展质量,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