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德斯分析法介绍
1 1 2 3 4 5 A 1.1
2
3
4
5
6
7
8
9
10
Total
2.2 3.3 4.4 5.5 4.8 3.9
6
7 8 9 10 9.3 8.4
6.6
7.7 B 8.8 9.9 10.10
Total
表格中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叫做 “稳态格”,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 3秒钟, 即持续的做某事。如5—5 稳态格中的数字表示持续讲 授,8—8 稳态格表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10—10 稳态格则表示这段时间内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 的语言或行为。 矩阵中 1—3行于 1—3 列相交的区 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 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 整合的表现。矩阵中 7—8 行和 6—7 列相交的区域 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反映 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课堂上应 该注意避免的缺陷。当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 总次数的比率大于或是远大于落在缺陷格中的比率时, 我们就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融洽。
分析内容 教师语言比率 学生语言比率 课堂沉寂比率
计算公式 1—7 列次数/总次数 8—9 列次数/总次数 第 10 列次数/总次数
含义 课堂中教师语言所占的 比率 课堂中学生语言所占 的比率,即学生参与率 课堂中安静及混乱所占 的比率
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 1—4列次数/5—7列次 比值如大于1,表示教 响比率 数 师倾向于对课堂和学生 作间接的控制;反之, 则表示教师倾向于直接 的控制 教师积极影响与消极影 2—3列次数/6—7列次 响的比率 数 比值如大于1,表示教 师注重对学生施加积极 的强化;反之,则表示 教师注重对学生施加消 极的强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迁移矩阵
假如课堂师生语言行为代码为 6、10、5、1、4、8、2、3、 5,每一个代码分别于前一代码和后一代码结成以“序对”。 除首尾两个代码各使用一次外,其余代码都使用两次,即有 N 个代码,就得到 N-1 个“序对”,上面代码的“序对” 为(6,10)、(10,5)、(5,1)、(1,4)、(4,8)、 ( 8 , 2 ) 、 ( 2 , 3 ) 、 ( 3 , 5 ) 。 10 类 语 言 行 为 构 成 10×10阶矩阵,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行数,后一个数 字表示列数,(6,10)表示在第 6 行第 10 列的方格中计 数 1 。将全部序对进行计数,就形成弗兰德斯迁移矩阵。 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表示了连续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 依据矩阵中各种课堂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矩 阵中的分布可以对课堂教学状况作出有意义的分析。而且, 在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相应的改进放案,所以弗兰德斯迁移矩阵具有较强的诊断 性。
通过弗兰德斯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
师提问的创新程度.有 4—4、4—8、8—4、 8—8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了由教 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代表了训练 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了由教师 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 言的情况,代表了创新型提问的程度。 此外,弗兰德斯迁移矩阵还有如下表的分 析公式,可以利用如下公式对整堂课从其 他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
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在课堂观察中,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一般每间隔 3秒钟 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录下相应的编 码 。 这 样 一 节 40 至 50 分 钟 的 课 大 约 有 800 至1000 个编码,这些编码反映了课堂 中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这 些按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成一个序列, 又能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风 格。
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 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 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 标准; 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编码系统 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 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 (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十种 情况,分别用编码 1—10 表示。
观察原则:
当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究竟属于两个或多个类别
中的哪一类时,选择远离“5”的类别,但不能选择类 别“10”; 如果在 3 秒钟时间内出现多种语言行为时,把它们都 记录下来;(设定:在同一个3秒发生多个行为时,只 记录主要行为,选择远离“5”的行为,但不选 择”10”) 当教师叫某一位学生名字时,属于类别“4”; 当教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属于类别“2”; 教师不是以嘲笑的态度和学生开玩笑,属于类别“2”, 如果是讽刺、 挖苦学生,属于类别“7”; 如果观察者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具体归属哪一类 别时,就归属于“10”。
浅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The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FIAS)
英语教学论 刘培 2012年4月
提出的背景
五六十年代,美国公众普遍对学校教育的质量 和效率表示不满,社会各界均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改 革,提高教育效能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人们纷纷质 问: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否令人放心? 教育投资是否物有所值?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急需 一种能够科学考查、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工具,互 动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便应运而生。当时出 现的课堂互动分析方法有教学分析观察系统、范畴 数学记录、布朗(G.Brown)的互动分析法和弗兰 德斯( Ned.Flanders )的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 其中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 FIAS)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