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
厦门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失实的表现。
西南大学2018年简答题: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真实性是什么,以及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内涵。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论述题:结合社会相关真实案例,说明新闻失实出现的原因。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简答题:衡量新闻真实的标准是什么?新闻真实有什么意义?
新闻真实的含义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
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
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
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
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
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
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陈力丹认为所谓新闻真实,就是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地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即现象真实。
另外,陈力丹教授对新闻真实性的第二个认识是:“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够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
”
(请大家在此思考宏观真实、本质真实的说法。
也可在文末留言一起讨论。
)
关于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的表现:政治需要、公开造假,与己不利、隐匿真情,宣传典型、任意拔高,唯利是图、编造新闻,粗枝大叶、调查不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知识贫乏、不懂装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重点要提的点:新闻伦理与新闻真实性的冲突:[1]媒体行为与真实性的冲突:追求社会效应与真实性的冲突;制造社会热点新闻与真实性的冲突;面对负面消息,媒体失语;
[2]手段与目的的矛盾:隐性采访)
·新闻失实的原因
【1】当下虚假新闻的社会语境。
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兴起。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追新猎奇,追求轰动效应。
第二、以商业利润为目的,为了利益团体代言,忽视其它议题关注较少,如农村问题,养老,等等。
【2】媒体层面:媒体的规范与记者的职业操守缺失造成的。
同时,行业竞争激烈,造成行为氛围浮躁。
【3】政府出于宣传需要,不断制造典型,而往往过度拔高与事实不相符。
同时,政治权力的过度控制,为新闻失实提供了土壤。
【4】“把关人”作用的缺失,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传播素质良莠不齐。
相关监管部门政治管控过度,但对其它监管,始对新闻广告、商业虚假宣传的监管又过于放松。
【5】利益的倾斜。
向广告主屈服,追逐功利。
·新闻失实的影响
1.虚假新闻对公民权利的影响。
尤其是对公民知情权和名誉权。
2.新闻失实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如一些网络水军,发布假消息,导致媒体跟进,造成社会恐慌。
同时,媒体又为了自身利益对广告户虚假宣传。
·新闻失实的应对
1、生产者层面:一是加强强化职业道德规范。
二是提升业务水平。
三是主管部门、主流传媒应主动担负责任。
2、接受者层面:一是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二是提高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让新闻失实或者说是假新闻,止于智者。
3、他律层面:一是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
二是行业组织要提高规范能力,尤其是记协。
三是出台相关的法律,尤其是记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