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中,时政新闻仍是主要被报道的内容。

时政新闻地位如此突出的原因与我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密切相关。

我国的新闻媒体仍隶属于国家管理的范围内,各级电视台报道的新闻内容,特别是政治要闻都要经过政府的宣传部门监管,由此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国家的党政工作紧密相连。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近发生的有关时事、政治的新闻,旨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计民生。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新闻联播》是报道时政新闻的一个典型范例,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在《新闻联播》中,时政新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见、外交、会议、领导活动、宣传重点、公告等6 类。

会见新闻,指领导人会见、接见国内知识分子、农民、工人等;外交新闻指,领导人出访、接见外宾,国外来访领导人等;会议则是围绕党政的各大重要会议,如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等;领导活动就是指领导人的考察、视察等活动;宣传重点则指国家政策在某一时间内的主要话题,如宣传“三个代表”思想时,对一些突出人物、现今事迹进行重点宣传。

时政新闻在《新闻联播》中的占有重要的报道比例,以1999年和2000年11月的《新闻联播》为样本中可见,“时政新闻共有129 条, 占新闻总数的41.6 %;总时长210 分38 秒(12638 秒),占新闻总长度的52.3 %,即每天平均播出15 分02. 7 秒(902. 7 秒),超过节目一半的时间(1725.3 秒);平均时长为1 分38 秒。

时政新闻无论是播出条数还是播出时间, 都超过新闻联播三分之一的比例。

”①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一直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而其报道内容也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由时政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时政新闻可以理解为时事政治类新闻的报道,这首先就要求新闻要具有时事的特性。

时效性一直是新闻价值的重要要素之一,而时事与时效性有所区别,尽管也要求在报道时间上与事实发生的时间趋近,但适宜性和时机性都是①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时政新闻不可缺少的部分。

时事,可以理解为近期内的大事,这里大事的解析就不能依照固定的模式来分辨,而时事在与政治进行搭配时,政治就成为关键词。

所以大事必然只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事件,依据目前国内电视新闻中的时政新闻报道,可以从中总结出该类报道的一些特点。

(一)与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等配合时政新闻并不像传统新闻所要求那样极力追求时新,而是更为注重播出和报道的时机,这类新闻必须与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制度、法令等保持一致,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相应的时政新闻就会集中报道此方面的信息:某地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等。

这样做的目的也反映出时政新闻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等保持同步,电视媒体始终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进行新闻宣传工作。

与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配合,不仅体现在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上,在报道形式和时机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如进行两会的相关报道,时政新闻就会以专题形式对两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详尽的报道;恰逢党的重大方针提出,时政新闻也会有针对地收集一些素材,在报道语言和镜头上侧重对这些方针的体现。

(二)利用电视媒介的功能电视新闻由于其在声画方面的充分结合体现了与纸质媒体不同的特色,电视时政新闻也在文字报道的基础上有了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展现方式。

目前在报道会议类新闻时,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技术,通过多角度的机位及多景别的配合,使得过去传统的会议场面变得鲜活起来,观众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的变化。

这种直播的方式还被引入到其他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如领导人出访到国外,运用现代的卫星技术可以把海外的画面同步传输到国内,即使相隔数万里,观众也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领导人在国外出访的活动进程。

电视新闻报道中除了现场直播外,还会使用卫星连线的功能,在2010年10月1日时《新闻联播》利用了小窗口直播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现场的画面,这也是《新闻联播》中首次使用直播的方式对新闻现场进行报道。

目前的时政新闻在声音上主要采用背景声的方式,播音员将解说话语配好后,在讲拍好的电视画面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传统而正式,同广播的播音与共通的地方,但弊端是有时画面与声音脱节,声音涵盖的信息过多,画面中却看不到这样的内容,还有的新闻画面中新闻信息一目了然,但解说词仍然要重复一遍。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是时政新闻声音中的采用最多的方式。

时政新闻报道中除了背景声的广泛运用,同期声的运用在有关领导人的报道中得以凸现,《胡锦涛同延安老区人民共迎新春》这个片子在同期声的处理上也是特别丰富的, 共有三处, 都是总书记给老红军和村民拜年, 拉家常的温情大白话。

借着与康海发一家人喝米酒吃年糕的时机, 他说,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也就像乡亲们过年吃年糕所想表达的意思那样,要让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高。

实实在在的话再次表现了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的执政为民理念。

②(三)隐喻在时政新闻中,新闻语言往往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对于领导人活动的报道都是有严格的固定和限制的,具体到在新闻中出现的时间、画面的角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的报道中,就对出席会议的胡锦涛总书记的出场顺序进行报道时,特别强调了将中国领导人安排在最后一位出场这一情况,由此给观众传达了中国在与欧盟国家合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信息,也在暗示着法国政府对于中国政府的重视。

(四)新闻语言时政新闻报道中,如会议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词汇:领导人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某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等。

在新闻报道中,对于很多、很大、重大这样的词汇都不是能准确表达事物特征的词汇,也不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但时政新闻中这样的报道方式已成为固定的模式,且具有普遍性。

一些时政新闻存在如下的问题:“强调”、“指出”、“要求”、“希望”等官方语言出现频率极高,而缺乏现场的鲜活性。

其实,时政新闻并不排斥新闻现场的鲜活,因为它是平民视角的具体体现,可以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目前,时政新闻的语言也发生了转变,过去那种单调的、模式化的语言开始被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所取代。

时政新闻逐渐引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让时政新闻更加具备亲和力。

同时这也符合目前党和政府的要求。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民众的需求越来越受重视,任何一级党委政府都会越来越注重了解民众的心声。

三、时政新闻的作用(一)报道重大的党务、政务活动电视新闻报道重要党务、政务活动,以新闻事实反映改革开放的进程,起到上情下达,沟通情况的作用。

这类报道对人民群众就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形成“共识”,对维②徐少兵.把握时代理念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形态护政治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报道重要党务、政务活动是时政新闻的重要任务,这方面报道的改革也反映时政新闻改革的轨迹。

由于各级电视台的主流媒体作用,党和政府的活动必然要从电视台来发布,而及时、有效地发布这些活动内容就是时政新闻的重要作用之一。

一方面,能够发挥出媒体的喉舌作用,一方面也能让人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以求得对社会、国家形势发展的掌握,这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之一。

报道这些内容时,电视媒体也要遵循迅速、及时的报道原则,但也要顾及新闻时机的重要特点,将适合的新闻发布在合适的时机也是时政新闻报道时不能忽视的。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时,时政新闻的报道都会围绕这一主题策划一系列报道专题,如孔子学院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发展的相关新闻就会被集中播出。

(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于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因此传播法令、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国电视新闻为政治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任务。

各级电视台都是核心主流媒体,有着极高的公信力和权威。

所报道的内容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具有较强影响力;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较多地被国内外媒体转载、引用、分析和评判。

时政新闻报道着是对党和政府最新的政策、路线的权威解释媒体和传播,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都与这些政策息息相关,因此很多民众都以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为准,这些内容、观点也被国外媒体认为是对中国国家政策的官方宣传。

(三)报道政治领导人的活动在《新闻联播》中,领导人活动所占时间最长, 占时政新闻的35. 3 %。

外交新闻则条数最多, 共54 条, 总长度为64分33 秒(3873 秒) , 占时政新闻的31. 0 %。

会议新闻的总时长也比较长, 比例达到时政新闻的15. 6 %。

从平均时长来看, 领导人活动(157. 8 秒) 、宣传重点(129. 0 秒) 、会议新闻(93. 2 秒) 3 类新闻排在前三位。

由此可见,领导人活动是时政新闻播出最频繁的题材内容。

电视新闻人格化的特点,使它在推出政治领导人形象上比任何媒介都具有优势。

电视覆盖面广,观众多,形声兼备的传播优势给政治领导人进行政治活动提供崭新的现代化舞台。

观众直接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政治家的风度形象,以目睹的感受审视政治家的水平修养。

政治家个人屏幕形象直接关系他们的政治影响力。

今天,是否善于运用电视,是否能通过电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已成为政治家是否具有现代政治意识的重要特征。

在发达国家,政治领导人越来越重视利用电视树立个人形象。

肯尼迪、里根等被认为是最善于利用电视的总统,电视也确实为他们登上总统的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视传播的强大威力,还能使领导人成为国际上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并因个人魅力而提高国家的形象。

领导人的形象也更亲民,更加丰满。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新闻是政治领导人步入世界政治舞台的桥梁。

世界各国电视新闻屏幕都关注着政治领导人的活动,关注着重大的会议。

重大的决策,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都是要通过会议制定,通过会议发布。

中国越强大,越能融入国际社会,其时政新闻也就越有份量,这是客观现实。

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电视新闻,不能不把时政新闻置于重要位置。

同样,关注也需要通过时政新闻来了解党和政府的具体政策、中心工作。

每逢全国召开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新闻联播》收视率都要高于平常日子,足以说明时政新闻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参政议政的意思越来越强烈,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可见,时政新闻不是不受关注欢迎,关键在于改革、搞好这类报道,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四)宣传国家形象时政新闻不仅有宣传领导人形象的作用,对国家的形象也有很重要的宣传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