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小学一年级下数学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时间: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数。

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方法:讲解法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数位表写13问:这个数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十九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几个一?二、新授:1、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我们以前所学的数都没有超过20的,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怎么办?所以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任务是要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2、例1、(1)引导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10根捆一捆。

说明:10个一是一十。

(2)100根小棒有几捆?一捆是几根?(3)10根10根地数小捧,数完后把10捆小棒用小绳捆在一起。

说明:10个十是一百。

3、例2(1)数小棒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32根小捧是几捆?又几根?刚才数小棒数到二十九的后面是数多少?(2)从八十八数到一百八十九数完数多少?九十九数完数多少?(3)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4、例3出示35根小棒有几捆几根?3捆是几个十?5根是几个一?(2)完成2页的做一做三、练习完成1-4题。

板书设计: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十个位位3 5 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二课:读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3页例4,4页做一做,练习一的5-7题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的读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突破方法:用数位表演示法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1)一个一个的数,从37数到60、从75数到100(2)十个十个的数,从30数到70从10数到1002、看题口答(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3个十和4个一组成()5个十和8个一组成()(4)4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0里面有()个一。

二、新授1、教学例 4(1)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第二位叫什么位?(2)出示1捆小棒问这里有几根小捧?有几个十?这1个十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说明:十位上的1颗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读作:十拿20根小棒30根小棒40根小棒,分别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并读出来。

(3)学生拿出2捆小棒和上根小棒问:这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说明:计数器的十位上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1颗珠子表示1个一,合起来是21,读作二十一。

看书3页例4的图和数,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图使学生明白,上图个位上没有珠子就是0,十位上几颗珠子就读几十,下图十位上个位上都有珠子,要先读十位上的几十,再读个位上的几个。

2、做课本上4页做一做第一题三、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5-7题板书设计:第二课:读数十个说明: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位位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三课时:写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3页、4页、例5、例6,练习一的9-14题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数位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地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写出100以内的各数突破方法:讲解法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计数器、投影机、多媒体教学教程一、复习1、一个一个的数从75数到100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3、看卡片读数:36、63、80、40、24、42二、新授1、教学例 5(1)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十位上拨3颗珠子,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问:这个数读作多少?十位上3颗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4颗珠子表示多少?要把这个数写出来怎样写呢?我们今天就来学100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的时候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有3个十,就写3,个位上有4个一,就写4,这个数写作34。

(2)练写42、57(3)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6颗珠子,问:这个数读作多少?这个数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几?这个数的个位不写0行吗?为什么?强调0起占位作用。

看书3页例5。

2、教学例 6在计数器百位上挂10捆小棒,这里有几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一百呢?百位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百,读作一百。

一百怎么写?1003、小结后指导看书 4三、练习练习一、8-14题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写数百十个位位位1 0 0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四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7页例7 8页例8 练习二1-5题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力: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突破方法:讲解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出下列各数46、64、38、58、80、1002、写数八十五、七十九、六十、二十、九十七、一百二、新授1、教学例7(1)看书7页,100以内数目表填、填写(2)回答例7、3个问题2、例2(1)出示羽毛球图左边有多少个羽毛球?右边有多少个羽毛球?左右两边的羽毛球哪边的多?25和23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2)出示计数器图先观察: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38()4538和45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3、做课本8页做一做三、练习1-5题板书设计:第四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间:教学内容:9页例9和做一做练习九6题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组成。

能力: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方法:练习法,讲解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教程一、复习1、在()里填上><或=68()78 70()69 89()982、口答(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3 个十和8个一是()。

(3)6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5个一和3个十组成()。

二、新授1、教学例9(1)看图,图上的方块,每条有几个方块?一共有多少方块?又出现5个方块,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40+5=?40加5应该怎样想?等于多少?(2)从45个方块图中去掉5个方块,问:还剩几个方块?怎样列式?45-5=?(3)、先出示5个方块再出示4条方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5+40=?2、做课本上35页做一做题三、练习做练习二的第6题板书设计: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例9:(1)40+5=45 (2)40-5=35 (3)5+40=?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六课:综合练习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练习二的7-13题教学目标:知识: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力:熟练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突破方法:练习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四十二里面有()个和()个一。

(2)6个一和5个十组成()。

(3)87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

2、看卡片写得数90+8=77-7=4+60=28-8=17-9=95-5=11-5=6+30=二、练习1、做第8题,按小组参加2、第9题,32=(30)+2举例说明,理解后在书上完成。

3、第10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可指名回答。

4、做12题强调先看清题目要求,再把各数排列起来5、做第7、11、13题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第六课:综合练习1)四十二里面有()个和()个一。

(2)6个一和5个十组成()。

(3)87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12-13页的例1-例3练习三的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能力:初步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教学重难点: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突破方法:动手操作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新授1、认识米尺,出示米尺的一部分放大图,刻度的左端“0”表示什么?米尺从0厘米开始,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2、教学例1、例2(1)在刻度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3厘米。

再分别指出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2厘米。

(2)1厘米究竟有多长地?看课本12页(3)看一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3、教学例3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1)出示蓝条纸条,要知道这一张纸条有多长,就要用米尺量,怎样量呢?(2)让学生看书13页的例3(3)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4、小结三、巩固练习做13页的做一做、练习三的1-3题板书设计: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刻度的左端“0”表示什么?米尺从0厘米开始,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14、15页例4-例6、练习三第4-7题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

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二、新授1、初步认识米尺2、教学例 4(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3、做课本14页,做一做4、教学例 5(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5、教学例 6(1)出示卷尺,认识卷尺,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量两地间的距离,在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子放平拉直,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

(2)量教室的长度三、练习:做练习三的第4-7题板书设计: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三课:直线、线段教学时间:教学内容:17、18页例7-例9 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直线和线段的概念能力:学会用直尺画直线和线段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直尺画直线和线段突破方法:动手操作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在下面的()里填上“厘米”或“米”课桌高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