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线超高计算

曲线超高计算

曲线超高计算公式为:h=11.8*V⒉/R
h——外轨超高量.
V——通过曲线时的列车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实际设置超高时,取其整数到5毫米,最大超高为150毫米.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时,不超过125毫米.
计算公式适用于改建铁路。

新建铁路推荐使用以下公式:
h=7.6Vmax⒉/R
问题来了,原来的11.8为什么变成7.6了,那么这个新建铁路推荐公式是否可用?
还有个问题,缓和曲线内怎么顺完超高,例如现在有R=600,l=100(缓和曲线长),L=947. 02(曲线长),设计速度大概是60km/h吧,那么超高应该是多少,缓和曲线超高分段应该多少米?
我正矢是这么做的,(圆曲线正矢)Fc=50000/R=50000/600=83mm
(缓和曲线正矢递减率)fs=Fc/n=83/10=8mm(缓和曲线长l=100m,所以我n=10m),求出fzh=fhz=fs/6=1mm,中间点正矢=对应点*fs。

我现对你提出2个的问题分别作答,不对之处请斧正:
1、实际上列车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不尽相同,故准确表达式应为h=11.8V2/R
为了反映不同行驶速度和不同牵引力重量的列车对外轨超高值的不同要求,均衡内外轨的垂直磨耗,平均速度V=√(∑NGV2/∑NG)
其中N-每昼夜通过列车的相同速度和牵引重量的列车次数;
G-列车总重。

在新建线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的平均速度V′由下式确定
V=0.8V(Max)
故有: h=7.6V(Max)∧2/R (mm)
其中V(Max)-预计该地段最大行车速度,以Km/h计。

2、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处理的,沪宁线的缓和曲线段内的超高设置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公式中R在缓和曲线段一直是变化的且R均比较大,所以设计院为了简化这个问题,一般采用从直线段0超高到圆曲线段超高(即超高最大),直线渐变的形式处理,即缓和曲线上i点的超高hi=h′*Li/L
其中Li-i点所在位置的曲线长
L-缓和曲线长
h′-圆曲线段超高值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