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雨辋川庄作 说课稿

积雨辋川庄作 说课稿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各位评委们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积雨辋川庄作》(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的第一首诗。

该单元以“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为主题展开。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蓝田烟雨图》已经失传,但此诗与其所描写的意境相似。

《积雨辋川庄作》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主题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绘久雨中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风光,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这篇诗歌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2、领略诗歌的绘画美。

3、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首诗是通过意象描绘画面来表达情感,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领略诗歌的绘画美。

由于学生对于诗歌鉴赏方法掌握还不是很熟练,我将本课的学习难点确定为: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数:一课时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3、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吟诵,让学生自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激发);讨论法(通过学生相互讨论,互相补充,有助深入全面理解诗歌情感);点拨法(学生陷入迷途时,适时的点拨启发,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

4、学习方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
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2分钟)
由隐士这个特殊的阶级引入,中国的隐士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小隐、中隐、大隐。

从而引出王维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大隐的人中的一员。

接着点出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积雨辋川庄作》。

设计缘由:“隐士”这个词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神秘感,用“隐士”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认识作者及时代背景。

(3分钟)
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

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的情况。

环节三:诵读感悟(5分钟)
诗歌重在诵读。

首先设计由两名同学来读。

比较一下哪位同学读得好,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配乐朗诵《积雨辋川庄作》。

最后配乐集体朗读,加深理解。

设计缘由: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初步解决学习重点。

环节四:研读赏析(20—25分钟)
本环节主要围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展开。

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四个问题。

1、用散文化的语言叙述诗歌的内容。

小组讨论之后,全班推荐三位同学回答。

设计缘由:这道题是为了让学生对此篇诗文能有整体感知,培养写作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讨论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阅读诗歌,找出各联的典型意象,并分析其特征,进而研习诗歌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

(意境型)
这首诗中首联、颔联、颈联都有意象。

学生分别对这三句进行分析。

其中以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重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一句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并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这一特点分析总结。

设计缘由:学生通过对诗句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品味这首诗歌的意境美。

这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重点。

3、这首诗中有许多字用得恰到好处,你能找出这些字吗?(炼字)
先带领学生回忆诗歌鉴赏炼字型题的做题步骤。

接着小组讨论找出“迟”、“漠漠”“阴阴”等字词。

最后结合诗句分析这些字词的妙处。

设计缘由:学生很可能直接将这个字或词放到原句中翻译,说不出具体的表达效果。

这里要点拨学生:由于这是写景的诗句,又紧承前面有关写景问题而来,因此回答时要注意围绕该字在意境构造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这道题就深化了学生对学习难点的理解。

4、这首诗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设计缘由: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能很快给出答案,也能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但是极可能对于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的把握不是很完整。

因此要适时启发点拨,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深化了学生对学习难点的理解。

环节五:课堂练习(5-10分钟)
幻灯片展示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回答问题。

杜甫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设计缘由:锻炼学生通过对诗句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从而把握诗文的内容并深入理解诗文情感。

环节六:作业设置
1、背诵诗歌。

意在通过背诵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读王维的《辛夷坞》回答两个问题。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感情的?这也是对学习难点的深化。

环节七:板书设计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田家生活闲散安适
自然景色优美祥和
山中独处怡然自得
山林之乐淡泊宁静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