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身,勇敢迎接
1
我已经快记不清他的眉眼了。
跟我一样相似的眉眼。
不对,不能这么说。
根据遗传学的理论,应该是我的眉眼跟他一样相似。
有时候我看着镜子,刚洗过澡,一层薄薄的水雾贴在上面。
我看着镜子里我的影像很是模糊,不由得好奇他年轻时是不是也是这副模样。
可能镜子里就是年轻的他吧。
书上说,高温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汇集起来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水雾。
那镜子上这层水雾,想必也是浴室里高温的水蒸气感到了镜子里那个世界的凉意,于是蜷缩自己的身躯,甘愿留在两个世界交汇的薄薄的平面上。
年轻的他,难道也生活在这样一个冰冷的世界吗?
也难怪他总带着的冰冷的气息。
2
“韩晓。
”又是这个熟悉的声音。
我抬起头,和我预想的一样,落入眼帘的是女孩明媚的笑容。
她的笑容又干净又安静,总让我想到了茉莉花。
事实上,在知道她的名字“林茉”之后,我不由得在心里小小崇拜了一下自己的敏锐直觉。
不记得第几次在哲学课上遇到她了,之前的聊天让我知道她也和我一样选修这门课程,每次上课她总喜欢坐在我旁边,所以每次上课前都能听到熟悉的她跟我打招呼的声音,能看到她熟悉的茉莉花般的笑容。
我笑笑,也是与以往一样的打招呼的方式,低下了头继续看书。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我又想起了那一天。
我目送他走出小巷,我身后是母亲的沉默,我面前是他的背影,我站在中间,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想伸手,但伸出的手臂既没有搂住母亲安慰她的力量,也没有拉住他让他停步的力量。
我只能徒然地站立着,看着他好像在转角停顿了一下,但终于没有回头,彻底消失了。
我揉揉眼睛,低下头,看着地下越来越多滴下的水珠,难道下雨了?我抬起头,夏日正午热辣的阳光照得我一阵眩晕。
在眩晕中我回过头,一定是火红的烈日带给我的视觉暂留,我竟觉的母亲的眼睛莫名的红。
“听课啦。
”林茉的声音从左边的课桌传来,我回过神,老师就在讲那一句话。
运动是绝对的。
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东西可以在一瞬间化为齑粉。
3
生物有应激性。
这是林茉的第一条笔记,生物的特征。
上哲学课的时候,她饶有趣味地给我讲起了一个有关的实验。
草履虫会从浓度高的盐溶液游到浓度低的盐溶液里,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
难道我的记忆不是这样吗?我有些好奇。
对于过去的事情,为什么我却不能选择忘记那些不愉快呢?
那个女人红色的指甲傲慢地抚着隆起的小腹,母亲仿佛用尽全部力气拿稳梳子扎好头发,却仍有发丝垂落,打乱了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布局。
邻居们好奇地探头探脑,不时有几句议论钻进我耳中。
他终于是一声沉重的“对不起”。
我听到了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也许是小时候他和我一起弹过的玻璃球,也许是高高挂起的全家福。
名为“父亲”的美好也伴随着那“咔”的一声,就此断裂了。
可是我为什么还会想他呢?
明明恨他,却又担心他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明明离开了那个小城,拼命考上外地的大学,却又幻想着在这里与他重逢。
明明想他,却在见到他的那一刹那,下意识地转身回避。
……就是现在的情景。
大学的早操不能缺勤,我远远地在看见他在操场看台的位置,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可能人在没有意识的时候就会变成木偶,由天神操控,避免世间混乱。
我看见我的腿机械地走到操场上我应该站的位置,随着哨声机械地跑着,从我嘴里喊出的口号不知是谁的声音。
只跑了一会儿就下雨了,因为操场湿滑,集体跑操不得不中断。
我随着匆匆人流涌进了食堂,没有回头,就像他很多年前那样。
尽管之后我去他站着凝望我的地方反复走了很多遍。
4
我不是没有看出林茉的心思。
五月的大学,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花的甜蜜。
少男少女在这片沃土上成长,春天的味道,都可以看得见。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喜欢我。
熬夜备战考试时会收到她加油鼓励的微信,懒得吃早饭直接上课时她会从包里掏出牛奶和面包塞给我,在操场上漫步时也会偶遇,她会陪我一起走,听她讲哲学课之外她的生活。
我会因为她开心,但又是那样害怕。
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怎么会值得别人喜欢。
我想她喜欢的我,一定不时真正的我,所以我更加不敢接近她,我害怕这样美好的茉莉一样的女孩,有一天也会离开我。
终于有一天,她约我去看海。
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拒绝。
5
我跟林茉去看海了。
上一次看海应该是小学时的夏令营,那时只顾着捡贝壳,大海只是给我留下一个咆哮着的形象。
浪花拍打岩石,岩石发出痛苦的嘶吼。
我和林茉坐在沙滩上。
“这次的海,还和上次一样啊。
”林茉说。
上次的海?我有些迷惑——这是我们第一次一起看海。
我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她的侧脸对着我,好像在浅浅地笑着。
她刚才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对我说话?我也认真地看起眼前的海。
世事变迁,蓝天依旧,海洋依旧,与十年前并无差别,或许与百年以前、千年以前也没有差别。
浪花卷起、落下,潮起,潮落,百年如一朝,潮汐散尽,海洋依旧。
万千江河汇聚到海洋里,海洋没有拒绝,而是勇敢地迎接并包容了她们,所以她越来越广博,所以她不会干涸。
那我能不能勇敢地迎接什么呢?
6
看海以后是一个长假,长假过后地哲学课上,我再没有见到林茉。
我没有打听,因为我相信我们有一天会再见到彼此。
我站在镜子前,看到上面的水雾,水蒸气凝结放热,是为了温暖镜子里冰冷的世界吧。
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我们总在不断变化着,现在的伤口也很快就会愈合。
“咔”的那一声,也许是美好在碎裂,但也是清新的植物破土而出的声音啊。
在我的内心,名为成长的树又在抽出枝条。
“逆”,古意是迎接,后引申为“相反”的意思。
转过身来,看到相反的那一面,我才迎接了新的生活啊。
后记
一个患艾滋病的女孩想投海轻生,被参加夏令营刚好在海边玩耍的男孩救下。
他告诉她:“相信美好,迎接生活。
”
女孩后来到处打听男孩的消息,得知他的情况。
女孩努力地考进男孩的大学。
女孩现在积极地在首都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