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书写有关注意事项
1、不能缺漏、错项(页)。
2、首次病程记录规范: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必须由执医师书写与签名。
3、按时完成:入院记录24小时,首次病程记录8小时,主治医师查房记录48小时,抢救记录即时或6小时内补记。
普通会诊受邀医师24小时完成会诊,急会诊10分钟完成会诊。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手术后即时完成,手术记录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主刀术者术前、术后24小时内查房,出院(死亡)记录24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一周内完成记录。
4、签字问题:谁查房谁审核谁签字(不能代签);谁主持讨论谁审核签字;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知情选择同意要术者、一助签字;手术记录要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一助书写的,术者签名。
非执业医师书写的均要执业医师审核签字。
5、等级评审强调要求:
(1)病历中各种合并症与并发症、手术与操作所致并发症、使用药物及器材所致不良反应、肿瘤病理分期、医学影像、检验等报告所获得的重要阳性结论应规范地填写在病案首页中,无遗漏;
(2)所有用药记录在病历中;
(3)所有的用药信息在出院或转院时归入其病历留存;
(4)药物不良反应记入病历;
(5)伦理委员会讨论的结论意见记入病历;
(6)重要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7)分娩前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助产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进
行母婴再评估/诊断,其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上;
(8)对急诊剖宫产根据危重程度进行分级,记录在病历中。
危重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结果记入病历;
(9)疑难危重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与会诊,有临床药师参与,记录于病历中;
(10)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11)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监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12)麻醉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拟施行的麻醉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按照计划实施麻醉,变更麻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生的指导和同意,亲属知情,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麻醉复苏室转出的患者有评价标准(如Steward评分或Aldrete评分),评价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13)医生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记入病历。
用血后效果评价的结果记入病历。
输血反应结果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14)出院病历在患者出院7个工作日内(含死亡病历)归档至病案室。
6、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