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心功能不全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心功能不全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心功能不全概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出现症状时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因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而影响了心室充盈和(或)射血的能力,进而造成组织淤血和(或)缺血。

可表现为咳嗽、咳痰、体力下降、呼吸困难、恶心、腹胀等症状。

治疗目标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英文名称: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无遗传性,但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咳嗽、咳痰、体力下降、呼吸困难、恶心、腹胀主要病因:多种因素所致的心室射血能力减低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肝功能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细胞因子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 线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重要提醒:慢性心功能不全可引起心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同时要做好控制饮食等生活管理,争取减缓疾病的进展,延长寿命。

临床分类:1、根据发病部位又可分为左心力衰竭、右心力衰竭和全心力衰竭。

2、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可分为(1)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源于心排血量不足、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降低和心脏扩大,即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2)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室顺应性下降导致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临床描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可以并存。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特点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病因总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

较少见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维生素B1缺乏、动静脉痿、心房黏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

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收缩力受损如心肌缺血和梗死、心肌炎症、变性或坏死(如风湿性或病毒性心肌炎、白喉性心肌坏死)、心肌病等,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体循环及肺高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等,均能使心室收缩时阻力增高、后负荷加重,引起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3、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间左至右分流等,使心室舒张期容量增加,前负荷加重,也可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力衰竭。

4、高动力性循环状态主要发生于贫血、体循环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等。

由于周園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增多,也能引起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心力衰竭。

5、心室前负荷不足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引起心室充盈受限,体、肺循环淤血。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1、感染是常见诱因,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感染后加重肺淤血,使心力衰竭诱发或加重。

其他有风湿热、泌尿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心律失常快速心房颤动时心排血量降低,心动过速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肌缺血,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严重心动过缓降低心排血量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3、肺栓塞心力衰竭病人长期卧床容易产生深部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增加右心室负荷,加重右心力衰竭。

4、劳力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气候突变、进食过度或摄盐过多均可以引发血流动力学变化,诱发心力衰竭。

5、妊娠和分娩有基础心脏病或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妊娠分娩加重心脏负荷可以诱发心力衰竭。

6、贫血与出血慢性贫血病人表现为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大量出血引发低心排血量和反射性心率加快,诱发心力衰竭。

7、药物作用(1)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受体阻断药应用不当,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等),抗肿瘤药物等;(2)引起水钠潴留,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8、其他输液过多过快可以引起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常见于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等。

四、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症状总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

较少见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维生素B1缺乏、动静脉痿、心房黏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

典型症状:1、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瘀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呼吸困难是左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由于肺循环淤血,肺顺应性降低,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发生在重体力活动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不同程度运动量引发的呼吸困难,预示心力衰竭的程度不同。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在夜间,病人突然憋醒,感到窒息和恐怖,并迅速坐起,需要30分钟或更长时间方能缓解。

③端坐呼吸:平卧几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坐位,仍然气喘。

④急性肺水肿:气喘伴哮鸣,是呼吸困难最严重状态,是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2)咳嗽、咳痰和咯血咳嗽是较早发生的症状,是肺淤血时气道受刺激的反应,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缓解。

咳痰通常为白色泡沫样、痰带血丝、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时肺泡出现浆液性分泌物,痰带血丝提示肺微血管破损,血浆渗入肺泡时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

(3)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左心室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外周组织器官灌注,引起乏力,老年人还可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

(4)泌尿系统症状夜尿增多,见于左心力衰竭早期血流再分布。

尿量减少、少尿或血肌酐升高,见于严重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下降,肾血流减少,甚至发生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2、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瘀血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上腹痛等症状由长期胃肠道淤血引起。

右上腹饱胀、肝区疼痛由肝淤血肿大,肝包膜被牵拉所致。

长期肝淤血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2)泌尿系统症状白天少尿、夜间多尿见于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可出现少量蛋白尿、透明或颗粒管型、红细胞、血尿素氮升高。

(3)呼吸困难单纯右心力衰竭可表现轻度气喘,主要由于右心室扩大限制左室充盈,肺淤血所致。

二尖瓣狭窄发生右心力衰竭时,可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因存在肺淤血。

3、全心力衰竭见于心脏病晚期,病情危重。

同时具有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左心力衰竭并发右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1、血流迟缓和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继而发生肺栓塞和肺梗死,此时可有胸痛、咯血、黄疸、心力衰竭加重甚至休克等表现。

2、左、右心腔内附壁血栓可分别引起体和肺动脉栓塞;体动脉栓塞可致脑、肾脾、肠系膜梗死及上、下肢坏死。

有卵圆孔未闭者,体循环静脉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可能在到达右心房后穿过未闭的卵圆孔到达左心房,再经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形成所谓反常栓塞。

3、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有肺水肿者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支气管肺炎。

五、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检查预计检查: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肝功能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然后进行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细胞因子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 线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了解心脏病变,以明确诊断,协助治疗。

体格检查:注意有无心音异常、呼吸音异常、脉搏异常、肝脏肿大及压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医生可通过血常规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

血红蛋白降低,贫血为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

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感染诱因。

2、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医生可发现少量蛋白尿、透明或颗粒管型红细胞,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有助于与肾脏疾病和肾病性水肿鉴别,还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

3、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医生可了解患者是否发生低钾、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是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诱因。

4、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和总胆红素轻度升高,可帮助医生与非心源性水肿鉴别,低蛋白血症也见于右心力衰竭晚期。

5、内分泌功能心力衰竭晚期可见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减低,是心力衰竭诱发、加重和难治的原因。

6、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有助于医生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7、心肌损伤标记物如医生发现心脏肌钙蛋白(cTn)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8、细胞因子 TNF-水平升高与心衰预后不良有关。

影像学检查:1、超声心动图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房室内镜、心脏几何形状、室壁厚度、室壁运动等信息,进行心包、心肌或瓣膜疾病的诊断。

2、X 线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原有肺部疾病等信息。

3、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

4、核素心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前者可准确测定左室容量、LVEF 及室壁运动。

后者可诊断心肌缺血(MI),对鉴别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有一定帮助。

病理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可帮助医生诊断心肌疾病,医生会通过专业的设备从患者心脏中取出部分组织进行检查,了解组织性质。

其他检查:医生还可选择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等信息。

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诊断原则: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症状的类型、严重程度,并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等检查结果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功能是否正常,并排除支气管哮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诊断。

诊断依据:1、心力衰竭的阶段分期心衰分期全面评价了病情进展阶段,提出对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

通过治疗只能延缓而不可能逆转病情进展。

(1)A 期,前心衰阶段:病人存在心衰高危因素,但目前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