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文:卢旭光医生
颌下腺是什么?
颌下腺是我们的大唾液腺之一。

唾液腺是分泌口水的腺体,人体共有三对大唾液腺和无数的小唾液腺。

颌下腺,顾名思义,位于下颌下方。

正常颌下腺的体积约为8-10cm3。

颌下腺肿瘤是如何检查和诊断的?
临床医学看病的基本思路是检查—诊断—治疗。

其中检查中最不可缺少的是物诊,也就是医生直接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望触叩听”。

医生亲自
检查患者是诊断中最重要的环节。

越有经验的医生,在体格检查阶段收集的信息越多。

在体格检查完成后,再需要各种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目标是积累更多的证据,更准确的判断疾病性质。

这就像是警察抓小偷,有经验的警察能够看出人群中可疑的犯罪分子,但仅凭感觉不能抓人,必须找到证据才能实施抓捕。

回到颌下腺肿瘤这个话题。

通常的诊疗流程如下。

首先发现的是颌下有个肿块,以这个理由来找医生。

表现为颌下肿块的疾病有很多,医生要如何判断呢?
首先要做的是临床检查,观察肿块的位置,触诊它的大小和硬度,看看是不是活动,压一压看会不会疼。

此时,能够判断的只是颌下区有个肿瘤,可能是颌下腺的肿瘤。

其他信息都是凭借医生经验的猜想,并不准确。

此时,需要更多证据来支持。

辅助的影像诊断手段有B超、CT和核磁,三者都可选。

其中B超价格最低、没有放射性,是最常用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辅助确认肿瘤是否位于颌下腺内部。

如果肿瘤位于腺体内部,就可诊断为颌下腺肿瘤。

到这个阶段,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颌下区有个肿瘤,肿瘤在颌下腺内部,以及较为精确的肿瘤体积。

其他都还只是猜测。

对于一般的肿瘤来说,此时应该先取小块肿物送检查,初步判断肿瘤性质,再来决定手术方案。

而颌下腺肿瘤位置深,取活检要破坏腺体和瘤体,容易造成肿瘤细胞扩散到外部,所以常规不取活检。

那么,现在就唯有直接手术了。

颌下腺手术如何进行呢?
颌下腺肿瘤的手术方法目前只有一种,就是将腺体和肿瘤一起切除。

这个手术并不简单。

颌下腺手术只能自颈部切口完成。

皮肤切口必然会形成瘢痕。


此,如何将手术切口设计的最小?如何缝合才能有效控制瘢痕?这些都是考验医生水平的关键因素。

颌下腺附近有三根重要的神经,分别是面神经下颌缘支(控制下唇运动),舌神经(支配舌前部感觉),舌下神经(支配舌运动)。

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神经功能。

面颈部血管丰富,又有面动静脉自颌下腺表面或内部经过,正确有效的处理这些血管是保证术后安全的重点。

颌下腺切除是适合以日间手术模式实施的颌面外科手术之一。

我们今年开展的颌下腺切除手术全部是日间手术,手术当日出院,将治疗给患者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颌下腺切除手术的日间手术流程:
门诊检查确诊,完善手术前检查。

麻醉医生评估,预约手术时间。

按照约定时间空腹来医院,实施手术。

手术时间通常在一小时以内。

术后观察数小时,恢复良好后,当天回家。

预约次日门诊复查换药,一周复诊拆线。

病理诊断最重要。

一般在手术后一周左右,病理科医生会提供肿瘤的病理报告。

只有到这个阶段,我们才能真正明确的做出诊断。

如果是良性肿瘤,到此治疗完成。

但如果不幸是恶性肿瘤,就还要追加治疗。

可选的方法有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放疗和化疗。

医生会根据肿物性质做出适当的建议。

术后瘢痕明显吗?
精细的缝合技术是控制瘢痕的最有效手段。

个别患者瘢痕增生明显,术后半年再次评估,必要时可以再修整。

切除一侧颌下腺会不会口干?
单个颌下腺分泌的口水量约占全部腺体的7.5%左右。

切除单个腺体后,其他腺体可以代偿这部分工作,不会有口干的问题。

活动的颌下腺肿瘤一定是良性吗?
医学的问题极少会有绝对的答案。

即使是完全无痛性的活动肿块,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风险。

最终病理结果是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

一般来说,颌下腺肿瘤的良恶性比例为1:1。

[本文转自知乎@卢旭光,旭光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及正颌外科首席专家.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