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由于行政诉讼法是中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因此,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其中包括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国家的公共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规定,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或者修改行政行为,确认其行政权利和行政义务关系,以及赔偿或者补偿因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的特殊诉讼程序。
第四条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行政诉讼的实行,确保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透明、便民。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法律地位
第五条行政诉讼的审理是对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审查,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法律,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行政诉讼审判机关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防止行政机关和其他权力机关对审判活动的干扰。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权依法进行复议或者起诉。
行政机关不得限制、妨碍申请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第八条行政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但是,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民事诉讼必须先进行,不能事后追诉。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案件类型
第九条行政诉讼案件,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修改、确认,以及对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追责等。
第十条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置、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奖励和行政协议等。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包括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没有采取措施防止他人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没有履行作为义务等。
第四章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十二条行政诉讼一般分为起诉、审理和执行三个阶段。
其中,审理分为一、二审。
第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认为有不当的,可以自知道该行政行为时起六十日内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随时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行政诉讼的起诉应当提交诉状并提出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并附有与该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证据和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行政诉讼的受理,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同时应当详细记录受理时间、地点、当事人、代理人、诉讼请求等情况,并告知申请人有关权利和义务,出具受理回执。
第十七条行政诉讼应当依法公开、公正、公平进行。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的意见,依法查询有关材料,适当向行政机关咨询,查清案件事实、适用法律、裁定事项和程序规定后,作出开庭审理的决定。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应当在三十日内开庭审理。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应当确保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以及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审查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十九条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应当在民事、行政案件审理程序中,履行诉讼参与人的义务,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明材料,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辩和陈述。
第二十条行政诉讼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解决案件。
第五章行政诉讼的结果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法、公正、公平的审判。
第二十二条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合法性和事实的认定
应当根据证据、法律和事实在当事人听证的基础上作出,并留有书面记录。
第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
为的,由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变更该行政行为;判决或者裁定确认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履行该行政行为。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履行
已经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
第二十五条在行政诉讼中被判决或者裁定承担责任的行政机
关和工作人员,应当依法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消除影响。
第六章特别程序
第二十六条行政诉讼中一审判决或者裁定被申请人提出上诉的,可以提起行政上诉程序。
第二十七条行政诉讼中的紧急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听证、履行职务等特别程序。
第二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
即将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等严重情况,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中止或者撤销该行政行为。
第七章行政诉讼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同等负担诉讼费和相关费用;对
贫困当事人,人民法院可以减免诉讼费和相关费用。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行政诉讼中的有关问题,可以参照有关的民事诉讼
规定,并视情况适用。
第三十一条行政诉讼法施行前提起的行政诉讼,按照适用的
法律处理;行政诉讼法施行后提起的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二条本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同时,废止1989
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