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语文作文真题汇编:命题作文(二)(含作文范文和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作文真题汇编:命题作文(二)(含作文范文和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作文真题汇编:命题作文(二)2018年连云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

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

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

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

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

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范文】我在书中找亲属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爱读书,因为它能是我大开眼界;我爱读书,因为它能丰富我的知识;我爱读书,因为它能陶冶我的情操;我爱读书,因为它能让我走向成功之路……因为爱看书,我常常废寝忘食。

趁着中午放学的时间连忙抱起课外书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妈妈三番俩次催我吃饭,我就一边看书一边吃饭,每次饭菜都凉了,我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因为书里的世界太精彩了。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家庭作业,忽然眼睛瞟了一下书架,书架里整整齐齐的书又吸引了我。

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走向书架,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我心里想:“少看一会儿,再写作业也不耽误。

”可是时间过得真快,我越看越爱不释手,越看越起劲,把写作业的事情早跑到九霄云外了。

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可是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根本不知道妈妈在我身后。

当时妈妈看到我没写作业,还在看课外书很是气愤说:“你这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不自觉呢?每天不分时候的看课外书,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自己都不知道吗?”我二话没说赶紧放下手里的课外书,拿起笔立刻写作业。

后来我认真的反省了一下,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课外书是可以看的吗,只是自己没把看书的时间合适安排好。

从那以后,我不但更爱看书,而且还很有规律的看书。

书,就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教会我许多知识。

书,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伴随着我的左右。

所以,我爱读书,我爱我的老师和朋友。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在书中找亲属”。

题前有一段引导性的文字,是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这段话中,诠释了“书中找亲属”的内涵——“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

”因此,在阅读的书籍中找寻对自己的精神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抒写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即可。

在作文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来写。

文章适合各类文体的写作,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完成作文。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

其次要立意深刻。

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第三,选材要精当。

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

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成都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12.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

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

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范文】答案试卷有标准答案,无论是多么难的问题,或空或真,也会有答案。

但是,人生不可能会有答案,只会有自己的答案。

不同的人生也就创造了不同的个人的答案。

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是不是由答案决定的,但答案却是由你自己创造的。

每个人在一生结束后,都会为后人留下一份只属于他自己的答案,答案的好坏,由后人来决定。

很多人的答案正如他们人生一样,平淡苍白,默默无闻。

“阅卷老师”——后人,看到这些人的“考试”——人生中的答案如此苍白无力,只会向下继续翻,忘掉了这份“考生”的“答案”。

那么,这个人耗尽一生完成的“答案”就这么被忽视,遗忘,沉沦了,是不是有些悲剧?我觉得,人生就应当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答案!戌戊变法中的谭嗣同,他为了改变国家的命运,联名公车上书,与其他几位改革义士被后人尊称为“戌戊六君子”!自古以来,能被后人冠以君子头衔者同谭嗣同有何人?他在刑场前的一段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真是一语惊醒无数醉生梦死的国人,不愧为力中国变法又一个献出鲜血的人!他的答案,交给了无数后人审阅,他的答案也如人生一般壮烈伟大,这是他自己的答案,在“阅卷老师”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不小的波澜。

还有一个人的答案更令人刻骨铭心,他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

他的答案让人耳目一新,心灵振撼,他的一首诗足以证明:“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我也借阅着他的答案,在不断地书写我自己的答案。

人生本来就是多样的,要想交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只需要活得精彩,要想使自己交出令“阅卷老师”满意的答案,就要向“死得重于泰山”看齐,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生命不在于它的长度如何,而在于他的宽度与厚度。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题目非常新颖,材料部分给了考生充分的提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这句告诉了我们写作的素材是从“生活”去汲取的;“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分,有时又不止一种”说明答案具有多样性;“为了答案穷其一生”,这个提示将写作内涵直接点了出来,什么样的答案需要穷其一生地寻找呢?是关系到“人生意义”“人生真谛”方面的答案,还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方法和道理;考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创新的过程,不断奋进的过程。

过程中的获得与失去,喜悦与苦痛才是最有价值的,这部分内容要重点描绘。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作文23. 题目:阳光要求:①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阳光茧破成蝶,那是对生命的抗争忽然尊重;鲟鱼逆流而上,那是对生命的延续和贡献;候鸟迁徙,那是对生命的保护和关爱。

在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后,我突然感悟,那些可爱的生灵对于生命的态度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然而,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

刘和珍君向着社会的黑暗奋勇前进,她娇弱的生命在枪林弹雨中消散;谭嗣同为着中国的将来舍生取义,他铮铮的铁骨倒在一片血泊之中;犹太女孩安妮望着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子,安然的闭上了眼睛。

我知道他们有对生活的不舍、眷恋和难忘,但他们仍然在最后的生命里程里挥洒着对生命的热情,让他们在最后的生命里发出光和亮,就像照耀在黑暗中的灯塔。

刘和珍君虽然香魂消散,但她依然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为中国后继的勇者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谭嗣同虽然横死与菜市口,但他依然为他的坚守的真理呐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安妮虽然无望活着老去,但她依然用最最甜美的笑容鼓励着每一个人,告诉他们生命的绚烂与多彩。

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尊重、是更有力量的延续。

对于生命的态度,并不仅仅局限与生命的长短,而更在与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变得更加动人。

当我读到海子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感动得令我落泪。

我以为他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一段美丽的奇迹。

然而他却在人生最繁华的青年时代,将生命轻易的丢失。

当列车呼啸而来。

他的生命也便走到了尽头。

我不知道他对于人生是如此的绝望,以至只有死亡才能将他救赎。

但我只想说,人生只是一段旅程,只有生命才能使其得到改变。

你看中国的海伦——张海迪,命运将其打击得只能坐在轮椅上,我不相信她没有过绝望,但她对于生命的热爱使她重新振作,坚持着读完博士。

她的故事总是激励着每一代的青少年,让我们相信,命运并不可怕,生命才是最真实的美好。

如果有一天,你能发现生命的真谛,那么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一定都是阳光。

【解析】作文标题“阳光”。

命题者给出的标题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绝不只是要我们说明实物的构成和功用,也不只是要我们揭示自然现象的成因。

相反,命题者往往鼓励写作者由标题词语的本义出发,找出比喻象征义,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话题。

你可在“阳光”上拓展思路。

阳光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文明的象征,它象征关怀,象征温情,象征奉献……它可以用来比喻关怀,比喻温情,比喻奉献,比喻公开,代表光明、快乐、温暖、向上、力量等。

拘泥于标题词语的原义会严重限制我们的思路,找出标题词语的比喻象征义才能打开全新的、活跃的思路。

【点睛】比喻类作文特征。

1、隐喻性:比喻类作文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内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3、立体性:比喻类作文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多了可挖掘的层面,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26.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一路阳光一路情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有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

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倍受关注。

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为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