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基-山东省情

公基-山东省情

理论攻坚—山东省情 1
第一章山东地理概况
一、位置面积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省会为济南市。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
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4 省接壤。

东西长 721.03 千米,南北长 437.28 千米,全省陆域面积 15.58 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
( 一) 地形
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

(二) 地貌
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台地等基本地貌类型。

境内平原主要分布
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三、河流湖泊
( 一) 河流
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

(二) 湖泊
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
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

北五湖包括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

四、海岸海域
( 一) 海岸
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大陆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至鲁、苏交界
处的绣针河河口,全长约 3345 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 1/6。

(二) 海域
全省海洋面积 15.96 万平方千米,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 37%。

近海海域中分散着众多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南长山岛。

五、气候
( 一) 气候类型
山东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二) 气温和降水
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

总体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夏季。

六、海洋资源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对虾、扇贝、皱纹盘鲍、刺参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七、植物资源
境内有各种果树约90 种,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

第二章山东历史概况
一、古代历史变迁
( 一) 远古时期
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

(二)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代表文化为北辛文化。

(三) 原始社会末期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四) 西周
西周沿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对原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实行“封邦建国”。

今山东地区的封国主要有太公吕尚受封的齐国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

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
化,为“礼仪之邦”。

(五) 春秋战国
公元前 594 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公元前 481 年,齐国的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齐国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封建大国。

(六) 封建社会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体来说,属于历代封建王朝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古代经济概况
( 一) 农业 1.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

2.西汉时期
山东地区有人口 1700 余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 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

3.唐代开元天宝年间
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

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

绢一匹,钱二百”。

4.宋、金、元时期
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

5.明清时期
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 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 482.67 万公顷。

清康熙年间又增至 600 余万公顷。

(二) 纺织手工业
1.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2.汉代
临淄、定陶、亢父 (今济宁) 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

3.唐代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

4.宋代
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

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 万匹左右。

5.明清
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三) 冶炼业
1.春秋时期
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

2.唐朝
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 13 处、铜冶 18 处。

3.北宋时期
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

北宋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 90%。

4.清朝
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