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1)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1)3.1引用标准 (1)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3.4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 (3)3.5小结 (5)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6)4.1引用标准 (6)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6)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8)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 (8)4.5小结 (11)5 总结 (11)1•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结合XX车型布置设计情况,对XX 车型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外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2.1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 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2.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2.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2.4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2.5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引用标准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 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 °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 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大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5)通过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1 °时,则转向盘上边缘及其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3.3 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R点位置前排座椅靠背角22° 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表1 R点相对坐标系的位置(2)V点位置V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r、Yr、Zr坐标确定,如表2所示:表2 V点相对R点位置(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r、Yr、Zr坐标确定,如表3所示:表3 P点相对R点位置(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r、Yr、Zr坐标确定,如表4所示表4 E点相对R点位置3.4 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1)风窗玻璃基准点在图1上可以看出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六个交点a、b、c、a'、b'、c'连线所包围的面积完全在风窗玻璃透明区域内图1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2)双目障碍角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截面S1、S2。
将S1、S2截面投影在P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双目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校核,如图2所示。
E1和E2的连接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的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1, E2连接成直角,从E1向左A柱的S2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2向左A柱S1 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左)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E3和E4的连接线绕P2旋转,使E4至右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3、E4连接成直角,从E3向右A柱S1截面内侧做切线和从E4向右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E3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乘客(右)侧的双目障碍角(见图2)。
驾驶员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3.110,乘员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0.46。
,均小于6o,满足法规要求。
图2双目障碍角在P点水平面内的校核示意图(3)驾驶员前方180 o内视野校核从图3上可以看出在驾驶员前方视野180°范围内(除技术要求规定外)没有其它障碍,满足法规要求图3驾驶员前方180°内视野(4)仪表板障碍视野本项目的组合仪表为中置仪表,方向盘的遮挡不会对组合仪表形成视野盲区,故不需要校核。
3.5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XX车驾驶员前方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4. 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4.1引用标准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后视野必须符合ECE REGULATION NO.46中的规定。
(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皿类或H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 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
(4)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 (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5)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6)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7)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8)外后视镜的视野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 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见图5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9)内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6)。
图6内后视镜的视野(10)外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只要车身结构和门把手、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后保险杠两端和后视镜反射面清洗装置等部件所遮挡部分的总和占所规定视野的10%以下即可。
(11)内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和加热元件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遮挡部分的总和应占所规定视野的15 %以下。
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下述后视野要求是在左右单眼总视野条件下的视野当测定后视野时,XX车外后视镜种类采用第皿类别,外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联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XX车型为整车整备质量状态。
此外, 还应在前排乘客一侧加装一名乘客的质量,其数值与测定H点时假人的质量相同。
(2)R点位置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3所示。
(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4所示。
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按上述技术要求把左、右外后视镜、内后视镜安装到位。
驾驶员位置处安放三维H点装置,按前述E点的确定程序放置E5、E6两个眼点,光束通过后视镜反射,经测量计算对后视野进行评价。
该方法可对后视野进行三维空间评价。
4.4.1驾驶员侧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校核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为38.3 °满足不大于55°的要求(见图7)。
纵向基准面后视镜中心图7驾驶员侧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校核示意图442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图8图9是从两个角度观察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对后视野进行三维空间校核的示意图。
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XX车外后视镜所能达到的视野范围。
Z □ H G 個2 0.0 m图9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后视野的俯视示意图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左外后视镜能在水平路面上同时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为2.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为7.2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
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为1.5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为5.5m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 m处延伸至地平线。
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看到的规定视野区域中没有障碍物,满足法规要求。
4.4.3内后视镜的视野校核如图10和图11所示,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能在水平路而上看见一段宽度为28m (法规要求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
满足法规要求。
60m图10内后视镜的视野图ii内后视镜视野区域中障碍物视野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看到的视野区域中障碍物有高位制动灯及后排座椅头枕。
遮挡部分总和约占规定视野的9%。
满足法规要求。
4.5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5总结通过校核,XX车型的视野能够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