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主要王朝灭亡原因一、相关统计:被篡位而亡的:西汉、东汉、唐,共3个。
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个。
因农民起义直接而亡的:元、明,共2个。
因农民起义间接而亡的:东汉、隋、唐,共3个。
直接亡于外族、外国侵略的:北宋、南宋,2个。
间接亡于侵略的:西晋、东晋,2个。
被革命推翻的:清,1个。
二、相关分析:1、从夏开始的历代王朝最大的危险是反叛。
各主要王朝共有五个直接亡于反叛。
2、其次是农民起义。
直接亡于起义的只有两个,但间接亡于起义的却有三个。
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者并不多,但是却可以动摇王朝的基础。
当农民起义后,统治集团内部有人反叛时,灭亡对这个王朝来说就不可避免了。
这就是反叛是王朝的最危险的。
需要指出的是,史界一致认为秦亡于农民起义的观点值得商榷。
陈胜、吴广起事是导火索,而楚贵族项氏、秦帝国的基层官吏刘邦、萧何才是推翻秦帝国的主要政治力量。
隋末也是如此。
3、直接亡于侵略的只有宋王朝。
先是被金破京城掠走二帝,最后亡于元。
晋虽亡于五胡乱中原,最主要原因是内乱,即八王之乱。
4、从历史走势来看,自西晋后中华民族生存的外部压力逐渐增大。
南北朝时期外来势力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
但宋以后却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八十九年的元朝,而明之后则是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五年的满清王朝。
到了1840年后中华民族(包括蒙、满在内)面临的挑战就变成世界性的了。
5、历代王朝政治的类同性。
从各王朝灭亡的基本的或是主导性因素来看无非是暴政、昏政、恶政。
当王朝初立除去极少数外,大多都有一个发展期、鼎盛期,然后就进入衰败期,也就是暴政、昏政、恶政阶段,最后灭亡。
发展期王朝的统治集团政治上还算清醒,鼎盛期就忘乎所以,衰败期更荒唐可笑、愚不可及。
所谓中兴之主也只是昙花一现。
这是各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令我们伤心的是繁荣的宋朝确实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灭亡的。
看来落后并不一定挨打,有时却可以打他人。
关键是制度。
6、对各王朝的评价。
因夏商周史料太少不敢妄评,仅对秦以后的各主要王朝从个人立场上加以评价。
最牛的当属两汉,汉族称谓就源于此,那个朝代把政治军事外交融为一体成就非凡。
透过庄重不失飘逸、规范又泛着灵气的汉隶就知道汉代是怎样一个时代了。
最喜高谈阔论要数魏晋了,另外,那个时代最时髦的是男人减肥,男人对自己容貌的关心甚至到了令今人恶心的程度。
是美男子最多的时代。
最强盛的是唐朝,赞美的资料太多恕不赘述。
我只想强调一点唐诗影响了中国语言。
政治上最宽松的是宋代。
虽然宋代积贫积弱,但那是中国自秦汉至今文字狱最少的朝代。
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给我们留下众多文化遗产的原因。
要知道宋代的数学论文明清的数学家是看不懂的。
可惜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了这种学术环境。
最不可思议的是明朝的政治开放度。
明朝承认元朝为中国正朔,任用天主教徒徐光启主政务,为了保卫边防从葡萄牙购进大炮。
重视国民教育。
等等。
假如明朝的那些皇帝们不滥用酷刑,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虽然历史不能假设。
所以明朝也有许多值得赞颂的地方。
最愚蠢的是清朝统治者及其集团。
其愚蠢表现为:利用李自成造反灭明,顺手得了天下,却做了寄生虫。
用全国民众的血汗养着八旗;不思进取,康熙时皇宫内就有西洋管乐队,清军进关时用的火枪到鸦片战争时一点没改进;不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强壮自己,却想方设法抽取其筋骨;清朝晚年大厦将倾,却不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君主立宪,却死抱帝制僵尸不放,祸害了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也害得大批满族同胞们辛亥革命后不知如何养家糊口。
君不见今日世界发达国家君主中立宪制国家的比例吗?基本上走的路线都是政治腐败(一般历史书上会认为起于外戚或者宦官专权,不过,这个红颜祸水一样没有必然的联系),民不聊生自然变成官逼民反,外部形态就是农民起义,接着军阀混战,混战到一个程度以后,打破京城夺取政权。
宋朝和明朝是例外,尤其是宋朝是彻底的侵略战争的失败者。
明朝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军阀混战而是农民起义的绝对胜利,8过,和宋朝的原因一样的是,接替者(被接替者)是侵略性质的外族。
PS:清朝虽然也是外族,我认为那不是侵略战争,而是军阀战争,明朝到灭亡的那天作为中国的主流政权还是没有承认清政府的独立性,所以,以古代的定义来讲,这是一个造反的军阀而不是侵略者。
政治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历朝相信人治,人治的好处就是遇到好皇帝就是太平盛世,坏处就是遇到坏皇帝(坏皇帝除了暴君、昏君以外,类似于平庸的好人之类的懦弱软弱型的人物也算),就会天下大敌。
有时候皇帝平庸天下并不乱是因为平庸的皇帝撞上了不错的重臣。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来说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说明氏族社会很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汤征诸侯。
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说明奴隶社会也把“民”的状况如何当做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
《尚书》中夏书的五子之歌也写到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西周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而正是因为文王的“保民”大德“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帮厥民”(《尚书》)而又吧“保民”视为“德”的突出标志,强调“天命”的归属的转移是以“人王”能否“保民”为依据的。
周公就把夏灭亡的原因归诸夏人“不克开于民之丽”,“洪舒于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把殷灭亡的原因归为殷的后嗣诸王“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武王伐殷做《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周公谈到“慎罚”曰:“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
周人憧憬“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重民思想在这时已经初具雏形了。
夏商与西周夏朝的创始人是禹。
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舜便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他。
禹登位后,推行以宽容对待诸侯,平定四方。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
禹建立夏朝后,仍然推行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禅让制。
当初,众人推举皋陶做王位继承人;皋陶早死,众人又推举伯益做继承人。
但是,当时禹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
禹死后,启自立夺取王位。
于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0多年之久。
夏朝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监狱,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首次产生。
但夏朝初年,政治并不稳固,曾经发生过“太康失国”的事件。
太康是启的儿子,即位后不理朝政,被诸侯打败,逃到洛内。
直到少康即位后,打败反叛的诸侯,夏朝才开始兴盛起来,这一盛世史称“少康中兴”。
夏朝早期结束,进入中期。
帝孔甲时,夏朝开始衰落。
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大量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宫殿,引起人民的反抗,对着太阳指桑骂槐:“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真愿意与你一起灭亡!”桀又用武力压迫其他诸侯国,诸侯不能忍受,纷纷叛变。
这时,亳地的一个诸侯——商发展起来了,它的首领叫汤。
汤推行仁政,以宽容待人,人们都很敬仰他。
夏桀听说后,曾经把汤囚禁在夏台,但为财色所惑,又把他放了。
汤重用伊尹等贤人,发展自己的势力。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攻夏,桀的军队大败,夏朝灭亡。
夏朝立国约470年,传14代17帝。
汤建立了商朝,改变历法,变更服色。
经过伊尹的辅佐,商朝的国力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商朝进入中期后,王位宗室混乱,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见。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叫殷朝。
盘庚迁都后,百姓安宁,商朝的势力重新复兴,这是因为盘庚能够遵循成汤德政的缘故。
随后,武丁任用傅说,修明政,推行德教,商朝再度中兴。
商朝末年,社会混乱。
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纣,是历史上继桀后又一个出名的暴君。
他宠爱妲己,兴建富丽堂皇的鹿台,大肆搜刮民财,滥用酷刑。
还曾经五次东征。
这非但没加强他的统治,反倒引起诸侯反抗,国内的反叛势气像开水沸腾了一般。
纣立九侯、鄂侯,及周国的首领西伯姬昌为三公。
前两者都因为不满纣王之意而被处死,叔父比干强劝他改正过失,被纣挖心处死。
周文王西伯听说这些事情后,暗自叹息。
纣于是就将西伯囚禁在羑里。
后来周朝大臣以财物和美色为代价,使纣赦放西伯,并赐给他弓矢斧钺,使他能够征讨其他诸侯。
西伯被放回周国后,作用姜尚、周公等人,势力日益强大。
西伯逝世后,其子姬发即位,自立为武王,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国进攻商朝,与商军决战于牧野。
周军大获全胜,趁机进攻商都朝歌。
商朝灭亡。
周朝建立,定都镐京。
周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管理,实行分封制。
周王自称天子,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分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再将自己的一部分势力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的一块势力范围分给士。
再下面就是平民和奴隶。
士是统治阶级里地位最低的一级,但却有权力控制平民与奴隶。
这标致着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达到了顶峰。
诸侯虽然可以管理自己的领地,有分封其他阶级的权力,但必须忠于天子。
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物,发生战争时要带兵保护周王。
周朝经过两次分封,全国势力的诸侯达到了八百多个,这样,周王就把治理全国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西周共传了十二个王。
第十个王周厉王统治时,严密地派人看守国人,堵住百姓诽谤的口。
人民受不了。
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将厉王赶走。
大臣登位掌权,史称“共和”,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端。
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引起了申侯的不满。
因为褒姒不爱笑,幽王于是虚报军情,诸侯来时却没有发现敌情,褒姒望着累得气喘吁吁的诸侯,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于是就多次点燃烽火,后来就失去了信用。
公元前771年,申侯起兵攻入镐京,诸侯们都不来援救。
西周也就灭亡了。
从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各个诸侯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相互争霸。
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时,我国已经能够造出青铜器。
进入商周时期后,青铜业兴盛起来。
最著名的青铜器工艺品是“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出来的最大的青铜器。
此外,还有“四羊方尊”等青铜工艺品也很有名。
人们称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骨文,它是一种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原始文字,出土于殷墟。
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