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健康宣教目录1、小儿肠套叠2、急性阑尾炎3、先天性巨结肠4、胆道闭锁5、肥厚性幽门狭窄6、甲状舌骨囊肿7、梅克尔憩室8、嵌顿疝9、血管瘤10、肾母细胞瘤11、斜颈小儿肠套叠一、什么是肠套?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领进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二、病因:原发性: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
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如喂养不当、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继发性:肠管机械性原因(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腹部紫癜)三、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全身症状四、治疗原则:手术治疗:病情严重、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空气灌肠复位法: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患儿安静、无哭闹、无呕吐腹部包块消失口服碳片6-8 小时后排出黑便五、手术前注意要点:1、抽血检查2、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3、测体重、生命体征4、观察患儿神志、哭闹、呕吐及全身情况六、术后注意要点:1、去枕平卧6 小时,注意患儿术后有无呕吐。
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腋温》38 C给予退热处理。
3、术后需继续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炎。
4、因手术及禁食,患儿术后可能比较哭吵,需家长耐心安抚。
5、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儿术后第一天大便可能有血便,请告知医护人员6、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7、拔除胃管后可少量饮水-母乳或奶粉,注意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
七、出院健康指导:1、注意饮食卫生,要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少刺激、少量多餐,婴幼儿暂缓添加辅食,特别在夏季(避免肠功能紊乱,再次肠套发生)。
2、观察有无呕吐、腹痛、便血等再次肠套叠的症状出现,必要时及时就诊。
3、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减少肠套叠的诱发因素。
4、术后如有不适,延迟预防接种。
5、术后7 天门诊换药、拆线。
急性阑尾炎一、概述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 岁以上的儿童多见。
二、病因阑尾管腔阻塞细菌侵入三、临床表现1、腹痛:以转移性的脐部、右下腹痛为主。
2、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3、全身症状:乏力、体温升高为》38 °C左右,如有穿孔会更高。
四、手术前注意要点:1、完善术前各项检查2、如腋温》38C,给予退热处理3、给予禁食、补液、抗炎治疗4、观察患儿神志、腹痛、呕吐、大便及全身情况。
五、手术后护理要点:1、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偏向一侧,注意患儿有无呕吐。
2、注意体温、呼吸、脉搏情况,患儿如体温》38 C,给予退热处理。
3、术后需继续禁食、补液、抗炎治疗。
4、术后 6 小时后,鼓励患儿在旁人的帮助下,翻身或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5、可进食患儿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
6、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渗液多给予换药。
7、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可能会发生多次的便秘,给予肛门护理,必要时给予温盐水保留灌肠或开塞露纳肛。
8、出院前阑尾炎术后病人复查血常规或 B 超。
六、出院健康指导: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勿碰撞伤口。
伤口一般术后7 天拆线。
2、饮食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少刺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
3、注意劳逸结合,可散步,做操,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打球、跑步、跳高、跳远等或撞击性运动)。
4、如有呕吐、腹痛,便秘等肠梗阻,肠粘连症状需及时就诊。
先天性巨结肠一、概念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二、诊断方法钡剂灌肠X 线摄片肛门直肠测压粘膜与粘膜下层活检直肠全层活检三、临床表现1、间断或进行性腹胀、排便困难。
2、腹胀明显、可见肠型、左下腹扪及粪块。
3、全身情况差、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延迟。
4、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治疗方法1、温盐水灌肠2、结肠造瘘3、巨结肠根治术五、术前护理要点(一)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无渣饮食,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二)肠道准备:1、口服肠道抗生素(灭滴灵)术前三天。
2、术前一日禁食饮水,术前晚灌肠后禁食、补液3、巨结肠灌肠:(1)目的:①清除肠道内淤积粪便和肠道内毒素,减轻腹胀。
②有利于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结肠内溃疡愈合。
③有利于增进食欲,改善全身营养。
④灌肠使扩张肠管充盈度减低,利于扩张肠段肠管部分复原,使术中保留更多结肠,发挥生理功能。
(2)灌肠需注意:①第一次灌肠前家属了解灌肠的目的后签灌肠知情同意书,最好能由医生插肛管,且需要有腹部平片结果。
②常用的灌肠液为温的0.9%生理盐水。
③灌肠时请家属协助患儿尽可能放松腹部。
④灌肠前请勿予患儿饮食,防止灌肠中患儿呕吐,引起窒息。
⑤灌肠过程中若有灌肠液注入受阻或抽吸不畅时应检查有无粪块阻塞。
⑥灌肠后请给患儿换干净的衣裤,防止污染。
⑦灌肠后观察大便排出情况及有无腹胀、呕吐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⑧如有需要可给予静脉补液。
六、术后护理要点1、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儿术后生命体征。
2、请家属尽量配合好各引流管的固定,不要让导管拉扯出事或扭曲。
3、如果有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4、随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或含碘棉球清洁肛门,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5、禁止经肛门进行任何操作。
6、术后 2 周可进行扩肛治疗。
七、出院指导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功能紊乱及肠炎发生,饮食有规律,半年内以软食及含纤维素低的食物为宜。
2、手术后在短时间内可能并发症较多(便秘、腹泻、污粪、失禁),是要训练患儿定时排便,建立排便反射,注意患儿大便的性状。
3、如有腹痛、便秘、腹胀、呕吐、发热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就医。
盆腔感染:术后3-5 天起高热、腹胀、肛门有脓性分泌物。
结肠炎:大便次数增多、腹胀、稀水便伴有粘液、体温升高。
4、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减少诱发因素。
5、出院后1 个月门诊随诊。
6、定期扩肛:术后因切口瘢痕挛缩,可导致肛门不同程度狭窄,需定期以扩肛器进行肛门口的扩张。
指导并教会家长扩肛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出院后一个月先每日扩肛一次,每次10 分钟。
扩肛时,扩肛器(或手指)一定要通过吻合口处,以后可隔日扩张一次,持续1周后改为大一号扩肛器扩张,坚持扩肛3-6 个月,至排便基本正常,防止术后肛门狭窄。
胆道闭锁一、胆道闭锁入院宣教:什么是胆道闭锁:因肝内或肝外胆管中断、纤细、狭窄或闭锁呈条索状,至胆汁排出障碍。
临床表现为黄疸、大便呈陶土色,偶有淡黄色,小便颜色深,皮肤、巩膜、粘膜黄染,腹部膨隆、肝脾肿大。
晚期大多因肝硬变、门脉高压、肝昏迷死亡。
二、病因:1、先天发育畸形2、炎症、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3、代谢异常(胆汁酸)三、病理类型:1、肝总管闭锁2、肝管闭锁3、肝门部闭锁(最严重)四、临床表现:1、皮肤巩膜黄染患儿出现黄疸时间不一,早的在1-2 天内出现黄疸,经常被视为生理性黄疸,随年龄增加皮肤、巩膜黄染加深,甚至为暗黄色。
2、大便异常胎粪排净后,出现由正常大便颜色转为淡黄色,甚至为陶土色。
3、小便异常小便呈深黄色,直至为浓茶色。
五、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六、手术后注意事项:1、做好皮肤、口腔护理:①保持皮肤清洁,皮肤瘙痒明显可涂润肤露,防止指甲抓伤皮肤引起溃疡激素及抗生素应用易患鹅口疮,预防主要以保持口腔清洁,进奶后可喂少量温开水,治疗主要以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
精品文档②激素的治疗使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兴奋、激惹、夜间烦躁,这是药物的正常反应,不需担心,需要家属的耐心护理。
一旦停药,症状会逐渐消失。
③术后常规静脉抗生素、保肝药2周:出院后在当地医院继续静脉用药2周;术后4 周开始口服抗生素、保肝药、激素及维生素AD 等药物(详细根据出院小结)。
2、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3、术后1-2 周复查肝功能及生化指标。
4、胆道闭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胆管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大便颜色变白、血白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黄疸加重。
5、胆管炎的主要治疗:①及时就医治疗。
②静脉抗生素、保肝药。
③降温,注意体温变化。
④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及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⑤注意胃纳及精神状况变化。
七、胆道闭锁出院健康指导1、家属注意观察和记录患儿黄疸及大便色泽的变化。
2、注意患儿体温、胃纳、体重、营养及精神状况。
3、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4、低脂饮食,少量多餐。
患儿四个月后可按添加辅食原则来添加辅食。
5、按出院小结上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6、按出院小结上时间规定门诊随诊复查肝功能、B 超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7、病情不稳定时可延迟预防接种。
肥厚性幽门狭窄一、什么是幽门肥厚: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至幽门狭窄引起机械性梗阻,使奶液不能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引起呕吐。
二、临床表现:1、呕吐:多在出生后3-4 周开始及进行性加重,每次喂奶后15-30 分钟发生呕吐,呈喷射状。
2、少尿、便秘、消瘦、脱水、营养不良3、右上腹触摸到橄榄样肿块三、治疗原则:诊断确定后,手术解除梗阻。
四、幽门肥厚手术前注意要点:1、抽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等)。
2、胃肠钡餐检查后需温盐水洗胃。
3、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
4、测患儿体重、体温、呼吸、脉搏。
5、观察患儿神志、呕吐、尿量及全身情况。
五、手术后注意要点:1、术后需去枕平卧 6 小时,注意患儿术后有无呕吐。
2、注意体温、脉搏、呼吸情况。
腋温》38C予退热处理。
3、术后需继续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炎治疗。
甲状舌骨囊肿一、什么是甲状舌骨囊肿?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由于甲状舌管退化不完全所引起,囊肿因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多出现于5岁以前,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临床表现: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三、治疗方法: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四、术后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呼吸情况。
如伤口有皮片引流者,渗血渗液多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
2、因手术给予禁食,患儿术后可能比较哭吵,需家长耐心安抚。
3、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4、拔除胃管后可少量饮水-母乳或奶粉,喂奶时少量多餐,避免呕吐再次发生。
喂奶后竖抱拍背排气。
5、注意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如继续反复呕吐需再次禁食。
五、出院健康指导1、喂奶后拍背,少量多餐,逐步添加辅食。
2、观察患儿营养改善及体重增长情况。
3、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