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
答案
内容预览: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NO.7
课题:桃花源记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注音。

1.垂髫( ) 2.豁然( )3.俨然( ) 4.诣( )5.骥(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便扶向路()2.悉如外人()
3.欣然规往()4.诣太守()
5.缘溪行( ) 6.无问津者( )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1.妻子古义:今义:2.无论古义:今义:
3.交通古义:今义:4.绝境古义:今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五、阅读语段,做文后的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写桃花源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写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这段文字写了桃花源中的景色,用“ ”一句总写渔人的感受。

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图景与当时?形成鲜明的对照。

3.这段文字表现了人们对的厌恶和对社会的追求。

4、.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
5、第二段文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6、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和平共处的理想社会。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他的书里也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 ”,意即。

真是与陶渊明不谋而合。

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

8、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
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了桃花源是一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为了让他回到外界之后不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见渔人,乃大惊”表现了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客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六、课外阅读题
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暖: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一、tiáo huòyǎn qiān mò yì jì
二、1.沿、顺着2.全3.计划4.拜见5.沿6.渡

三、1.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

2,不用说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3.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四、略
五、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豁然开朗” 频繁的战乱
3.黑暗社会没有战乱、压迫和剥削, 和平劳动,自给自足,和平恬静。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①渔人在桃花源人家里作客。

②辞去的经过。

6、乌托邦没有的地方
7、为了寄托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8、C
六、1.与课文“土地平旷……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2.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点拨:答对意思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