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重视积累素材的契诃夫契诃夫非常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创作素材。
1890年,契诃夫到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考察,用卡片记录了大约一万多个流放犯和移民的生活状况。
有一次,他对一位青年作家说:“我用笔记本记下我的一切见解和印象。
本子中,还没有利用的材料,足够我写五年。
”契诃夫曾经说过:“如果我是医生,那我就需要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作家,那就得生活在人民中间。
”(一)背景链接这篇课文是契诃夫代表作之一,写于1898年。
本文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这时俄国已经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
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手段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专制势力纠合起来,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二)博览悦读解剖别里科夫的套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
作品主要价值在于写出了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可看作是对套子作用的印证。
可以说,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一生令人可笑、可厌的命运。
首先,生活套子把别里科夫套“蠢”。
本来,人在雨天出门,要打雨伞,穿雨鞋,这是生活常识。
别里科夫竟天天装在这个套子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
一年四季,不管天冷天热,有蚊子没蚊子,“床上挂着帐子”。
他找对象,准备结婚,并不是出于内在情感需要,而是为了不乱“男大当婚”的俗套。
他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即“千万别乱套啊”!他满脑子世俗成见,一旦适应一种套子,一种生活方式,就把这种方式死搬硬套到各种生活之中,主观脱离客观,有着像堂吉诃德一样的愚蠢,套子已使他完全失去了主体意识,失去了理性。
其次,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坏”。
小说写于1898年,当时俄国沙皇政府实行白色恐怖和高压政策,经常颁发限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法律、法令。
别里科夫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其貌不扬,人们对其不屑一顾,大家甚至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可以结婚的人。
然而,他在沙皇各种套子的束缚下,心地变坏了,成为沙皇统治的鹰犬。
他不但自己视报纸上的条文为金科玉律,而且还要求别人也落入圈套。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如一个同事参加祈祷式去迟了,中学生顽皮闹事,“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
由于他搬出沙皇的法律条文压人,随时都可能向上面汇报,出卖人,大家都怕他。
“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这个城市在他生活的十五年间,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足见别里科夫对人们危害之大。
这个小人物凭借套子的威力,发挥着对人们的震慑作用。
他在和柯瓦连科吵架时,口口声声要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并威胁说:“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这完全露出了他一副沙皇忠实走狗的嘴脸。
最后,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死”。
别里科夫是在与柯瓦连科吵架后气死的。
这个“气”有两个方面:一是气在受到了柯瓦连科的怒骂和怒推。
柯瓦连科把他骂得很凶,推得很重,他口舌上无力抗衡,拳脚上也不能相迎,一副狼狈相,又遭到女朋友哈哈大笑的奚落,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二是气在柯瓦连科明目张胆地乱套,并毫无顾忌,这是他气死的主要原因。
十几年来,城里人都对别里科夫敬畏三分,不敢乱套,唯独柯瓦连科压而不服,言谈举止大出格,大乱套,别里科夫感到无力制止,“礼崩乐坏”,他痛心疾首,结果忧郁不堪,气急败坏,得病而死。
他死死抱住套子不放,极力维护套子,最终为套子献出了生命,成为反动套子的殉葬品。
契诃夫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的主体性问题。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
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由此,我们明白: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1)契诃.夫(h ē) (2)胆怯.(qi è) (3)祈祷..(q í d ǎo) (4)辖.制(xi á) (5)战战兢兢..(j īng) (6)噩.梦(è) (7)怂恿..(s ǒng y ǒng) (8)讥诮.(qi ào) (9)谗.言(ch án) (10)恐怖.(b ù) (11)安然无恙.(y àng) (12)郁.闷(y ù)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削⎩⎪⎨⎪⎧削.铅笔xi āo 削.弱xu ē(2)吓⎩⎪⎨⎪⎧惊吓.xi à 恐吓.h è(3)丧⎩⎪⎨⎪⎧丧.气s àng 丧.事s āng(4)济⎩⎪⎨⎪⎧ 周济.jì济.济j ǐ(5)涨⎩⎪⎨⎪⎧涨.红zh àn ɡ涨.潮zh ǎn ɡ(6)稽⎩⎪⎨⎪⎧滑稽.jī稽.首q ǐ2.语境辨析法(7)听到紫禁.(j ìn)城宵禁.(j ìn)的消息,弱不禁.(j īn)风的她禁.(j īn)不住焦急万分。
(8)银行.(h án ɡ)发行.(x ín ɡ)股票,报纸刊登行.(h án ɡ)情。
(二)写准字形(1)⎩⎪⎨⎪⎧纯cu ì粹cu ì淬火(2)⎩⎪⎨⎪⎧āi 唉声叹气āi 哀鸿遍野(3)⎩⎪⎨⎪⎧通xi āo 宵云xi āo 霄(4)⎩⎪⎨⎪⎧孤p ì僻p ǐ癖好(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1)六神不安:六神,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
形容惊慌或着急。
(2)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3)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5)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6)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7)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没有登上山顶,张浩六神不安....。
这几天母亲在家里担惊受怕....,而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回来,母亲高兴极了。
辨析:没有登上山顶,张浩的神情应是很失望,“六神不安”可改为“垂头丧气”。
Ⅱ.易混辨析1.声明vs 申明 2.以至vs 以致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并依据提示填写下列框图中缺少的内容。
明确:①别里科夫的婚事②别里科夫的死③准备结婚④漫画事件、骑车事件2.别里科夫都有哪些类型的“套子”?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论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等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3.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艺术。
一、研习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别里科夫日常生活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明确: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与人隔绝、与世隔绝、保守怀旧、胆小多疑、惧怕新事物。
2.第4自然段中“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打牌。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吃荤,也不敢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一句运用了什..周济穷人,不敢..交朋友,不敢..写信,不敢..看书,不敢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明确:连用八个“不敢”,采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对人们辖制的无所不及、无事不及,别里科夫思想影响之大、威力之大;突出了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
3.第5自然段写到“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对别里科夫卧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明确: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阴暗心理和极端保守的性格特点。
二、研习课文第6~37自然段(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4.第6自然段中“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答:明确:承上启下。
这句话引出了两个新人——华连卡姐弟,给沉闷的环境增添了活力,矛盾也由此展开。
“差点”一词,表明作者的惊讶,也暗示了事情的结局。
5.华连卡姐弟俩在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答:明确:华连卡姐弟俩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着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是有思想的、敢说敢为的年轻人,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敢于和保守顽固派斗争的人。
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希望,预示了光明的未来。
华连卡姐弟俩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
6.“自行车事件”有什么意义?表现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明确:自行车事件,让别里科夫感到他和趣味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这也是导致后面与柯瓦连科冲突以及婚事告吹最终死去的导火索,可以说自行车事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别里科夫具有害怕新事物、害怕出乱子、极力维护旧制度的性格特征。
7.第34自然段中“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运用有什么好处?答:明确:一“抓”一“推”,就让别里科夫滚下楼去,可见他的不堪一击。
“乒乒乓乓”摹声绘形,写尽他滚落楼梯时的滑稽之态。
这些动作描写,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同时也宣告了别里科夫婚事的失败。
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预示了新思想的胜利。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8.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明确:(1)“套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作者通过“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2)“套子”对故事情节的作用:套子是文章的线索,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造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联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3)“套子”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套子具有象征意义,和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