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之农房抵押贷款服务创新指导老师:刘汝萍金融0801丁先騉20080546一、案例内容内容提要: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全国范围内率先试行农房抵押贷款并逐步在全市全面推广这一惠农政策关键字:重庆农商行、农房抵押贷款1、引言:2010年开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石柱县为试点,出台了《石柱县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创新了农房抵押这一贷款担保方式,破解了农房抵押难题。

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屋评估价值的60%,期限最长可达3年。

重庆农商行的董事长是刘建忠,他曾说:“作为地方最大的银行,也是最大的支农银行,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服务‘三农’重要突破口。

”2、相关背景介绍:农村居民房屋因量多、产权流转难、政策障碍多等因素影响,被称为“沉睡的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规规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但承包林地、四荒地的经营权可以用于抵押。

原因在于前者是农民生活的必需品,而后者是农民维持温饱所需之外的生产资料。

而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中的相关表述有“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意见》则首次提出,“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

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如何盘活这些资本,以农村居民房屋为抵押,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备受各界关注。

在重庆农商行启动试点之前,山东莱芜、浙江天台、四川成都、浙江温州等地已陆续启动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的探索工作。

3、主题内容:3.1 发现需求首先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深得人心。

农户增收是石柱最大的民生,是农民的希望工程。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趋于规模化、集约化。

农民想致富,也能致富,所以县政府根据石柱实际,全力推进,确保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早日实现。

去年结合三项制度,村干部走村入户,帮助农民规划新的增收产业,结合三进三同,机关干部带技术、带项目下乡,31%的农户实现了万元增收,一批专业大户增收了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实现1010元,比去年增长25.3%。

在推进万元增收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更大规模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解决过河的桥和船。

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村经济能人、专业大户发展产业融资需求较为强烈,但由于无法提供担保物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支持,制约了发展。

通过调研了解到,一个农业大户自筹10余万元,贷款10余万,年可增收15万至20万,同时还可带动3—5个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农房抵押贷款潜力巨大。

在石柱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约11万,以实现万元增收为目标,按2:1投入产出计算需投入22亿元,按总户数30%的户均贷款10万元计,4万农户则需40亿元。

2010年石柱银行存款总余额85亿元,本县贷款30.3亿元,目前,农村新建农房的比例达到41.7%,农房抵押贷款潜力巨大。

3.2 服务的产生与推广尽管清楚的了解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巨大潜力,但就如前面背景介绍中所说,农房抵押贷款在国家法律中是明令禁止的。

但由于有了后面出台的两个相关政策,所以就有了变动的机会和可变通的余地。

于是作为推出农房抵押贷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政府必须出台相关规定,才能真正将这项创新服务付诸实施。

此后,重庆农商行围绕如何将农户手中“沉睡”的房产资源转化为“活”资本,在借鉴多方经验的基础上,多方磋商,广泛听取农户意见,最终与石柱县农委、县国土房管局联合出台了《石柱县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农民以富余农村住房作为担保,就可以向农商行申请贷款。

政策的推出,开启了农房抵押在重庆的“破冰之旅”,农房抵押贷款强大的金融支持,助推了全县万元增收工程的突飞猛进,对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推动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3 解决贷款风险大的问题钱贷出去了,最重要的就是收回来。

之所以国家法律禁止农房抵押贷款,主要原因就在于贷款难收回的问题。

虽然有农房作为抵押,但是农房产权流转难,即使银行拿去拍卖,也只能卖给符合规定要求的农民,而不能卖给城镇居民,所以大大限制了农房的流通性。

不仅如此,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房产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依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拿走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房产,否则会引发农民流离失所,影响社会稳定。

必须避免农民“失地、失业、失住房”的情况发生。

所以重庆农商行规定,贷款农户均为贷款所在机构服务辖区内的农户、具有集体土地房屋的场镇居民。

生产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资金流动性强,主要用于养兔、养鸡、养牛、养猪以及粮食、药材收购、食品批发等生产经营活动。

均有合法的经济来源,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资信良好,遵纪守法,无恶意不良信用记录,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超过60周岁,且所抵押的农房具备《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或《房地产权证》,房屋状况良好,无权属纠纷,已使用年限未超过15年。

有了以上几个条件,就大大降低了贷款农户还不起贷款的风险。

3.4 农房抵押贷款实验取得四大成效农房抵押贷款在石柱推行大半年时间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增加了农户融资有效渠道。

围绕我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石柱县农商行出台了“3331”支农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发放贷款3亿元,支持和带动3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农房抵押贷款的推出,破解了农贷抵押难这一瓶颈,拥有农村住房所有权的农户经所在村委会同意后,均可用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屋评估价值的60%,期限最长3年,并且实行利率优惠。

(2)实现了银农双赢。

长期以来,农户申请的贷款主要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较小,最高才3万元,只能满足零星的生产需要。

农房抵押贷款推出后,不但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问题,也解决银行“难贷款”问题,因额度为房屋总价的60%,极大的提高了农户贷款额度。

同时,因有房屋作为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提高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三河镇川主村黄华银利用20万元的农房抵押贷款扩大规模,肉兔养殖由原来的年出栏5000只扩大了年出栏2万只,2010年增加收入15万元。

龙沙镇石岭村马培贵,利用农房抵押贷款13.8万元,新租用土地11亩,搭建16个钢架大棚,用于规模化种植草莓、西瓜,2010年增加纯收入25万元。

(3)实现了农农共赢,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农房抵押贷款的农户绝大多数重点是农村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他们都有一颗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农房抵押贷款解决了他们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力更好发展的难题,让他们在较短时间便获得了显著效益,成为了万元增收的排头兵和示范户。

例如肉兔示范户谭其顺,本身就承担着为周边农户提供兔仔、技术培训和市场销售的任务,带动了近100户农户实现增收。

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年石柱县的肉兔、土鸡、中药材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

据统计,肉兔、土鸡的出栏量分别达到270万只和160万只,较2009年分别增加160.5万只和20.3万只,中药材产业基地新增2万亩,达到30万亩。

同时,农村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全面激活,农村经济提速发展。

(4)促进了农村优质资产向农商行集中。

因此,哪家银行先探索,哪家银行就先占领市场,获得优质客户。

3.5 五大举措保证形成长效机制针对农房抵押贷款工作存在的无法回避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群策群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工作。

(1)寻求政策和法律上的认同与支持,使农房抵押合法化,统一本地区农房抵押流转管理办法,明确产权,规范评估、交易流转。

同时,建立农房交易平台,实现农房自由交易。

(2)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农房抵押贷款全覆盖。

一方面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严格按照贷款流程操作,严禁弄虚作假而出现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内部激励机制,通过加大考核力度来加快农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进度,有效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开展。

(3)政府部门设立农房抵押贷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促进其长期推行,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投入信贷资金,增强金融部门抵抗风险能力,提高放贷的积极性。

(4)制定贴息政策,提高农户积极性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农户贷款主要用于养兔、养鸡、养牛、养猪以及粮食、药材收购、食品批发等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此类贷款创收的效益周转周期较长,政府将制定财政贴息政策,提高农户增收积极性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5)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方位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担保公司、发展农业保险等举措,从政策、法规、舆论环境等多方面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以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4、结尾石柱县农商行大胆创新农房抵押这一贷款担保方式,有效助推了农户增收。

石柱农商行开启的农房抵押在重庆的“破冰之旅”仅仅是个开始,相信这一举措对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推动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将发挥不小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中的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有哪些特征。

①无形性。

并非完全的无形,贷款款项作为有形部分,服务作为无形部分。

②不一致性。

在银行职员给农民贷款的服务过程中,服务标准与服务态度每次都可能会存在差异。

③不可分割。

即消费与服务共存。

如果没有贷款利息的支付,也就得不到这项服务。

④无存货性。

贷款偿还之后,服务也就消失。

2.分析案例中包括哪些类型的创新。

案例中的服务创新属于根本创新型服务中的创始业务,即在现有服务市场中引入新的服务。

新鸿基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首创了对楼房分层销售的模式和分期付款的方式,属于在当时现有的房地产服务中创立了新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当时在别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是不能得到的,所以属于创始服务。

3.分析案例中突出创新的驱动力。

可以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其中内部驱动力是重庆农商行自身的成立目的以及发展目标,正如重庆农商行的董事长刘建忠所说,重庆农商行的目标是做地方最大的银行,也要做最大的支农银行,并且把服务“三农”作为整个银行的发展核心,而这些服务创新,都是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突破口而存在。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他们的发展目标,才促成了这方面的创新。

而外部驱动力则是政府的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