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B. 1968年C. 1966年D. 1979年E1982年2.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C. 研究物质的代谢D. 营养的补充E. 研究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A. 酶蛋白B. 辅基C. 辅酶D. 金属离子 E .变构剂4.酶促反应速度(V)达最大反应速度(Vm)的60%时,底物浓度[S]为()A. 1 KmB. 2 KmC. 1.5 KmD. 2.5 KmE. 3 Km5.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葡萄糖B.维生素CC.氨基酸D.软脂酸E.糖原6.酶分子中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A. 结合基团B. 催化基团C. 碱性基团D. 酸性基团E. 疏水基团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A. 低温可以使酶失活B. 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D. 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E. 以上全对8.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 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B. 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C. 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D. 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E. 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9.一种酶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天然底物的Km是()A. 与其他底物相同B. 最大C. 最小D. 居中E. 与Km相同10.某一酶促反应的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A. [S]B. 0.5 [S]C. 0.25 [S]D. 0.4 [S]E. 0.8 [S]11.缺乏可导致贫血的物质有()A. 维生素CB. 维生素DC. 维生素B1D. 尼克酸E. 维生素B1212.生物氧化是指()A. 生物体内的脱氢反应B. 生物体内释放电子的反应C. 营养物质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D. 生物体内的脱氧反应E. 生物体内的加氧反应13. 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方式是()A. 碳与氧直接结合产生B. 碳与氧间接结合产生C.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D. 由有机酸脱羧产生E. 以上均不对14.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A. NAD+/NADH+H+B. FMN/FMNH2C. FAD/FADH2D. Cyt a Fe3+/Fe2+E. 1/2 O2/ H2O15.NADH氧化呼吸链中与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有几个()A. 1B. 3C. 2D. 4E. 516.人体生理活动的直接能量供给者是()A. 葡萄糖B. 脂肪酸C. ATPD. ADPE. 乙酰CoA17.下列化合物中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A. 磷酸肌酸B. ADPC. UTPD. 琥珀酰CoA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8. 胞液中的NADH+H+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几分子ATP()A. 1B. 1.5C. 2.5D. 4E. 519.下列化合物中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A. 磷酸肌酸B. ADPC. UTPD. 琥珀酰CoA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0. 胞液中的NADH+H+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几分子ATP()A. 1B. 1.5C. 2.5D. 4E. 5二、多项选择题:1.酶原的激活在于()A. 形成酶的活性中心B. 除去酶的非蛋白质部分C. 暴露活性中心D. 酶原分子相互聚合E. 酶与辅酶结合2.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和反应类型的部分是()A. 底物B. 酶蛋白C. 辅基或辅酶D. 金属离子E.酶的活性中心3.必需基团()A. 与催化作用直接有关B. 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C. 由必需氨基酸提供D. 仅存在于活性中心E. 与酶分子结合底物有关4.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是()A. 酶浓度B. PH值C. 抑制剂D. 激活剂E. 温度5.运动时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运动时间B.运动强度C.运动方式D.运动环境E.训练水平6.运动人体的物质代谢的主要特点()A.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整体性B.严格精细的代谢调控性C.运动过程不同阶段物质代谢的侧重性D.能量生成形式的同一性E.运动时营养物质分解代谢速度加快7.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有哪些复合体()A. 复合体ⅠB. 复合体ⅠC. 复合体ⅠD. 复合体ⅠE. 复合体Ⅰ8.关于呼吸链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线粒体中存在两条呼吸链B. 两条呼吸链的汇合点是CoQC. 在两条呼吸链中最主要的是NADH氧化呼吸链D. 每对氢通过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1.5分子ATPE. 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完全不同9.体内生成ATP的方式有()A. 底物水平磷酸化B. 氧化磷酸化C.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D. 丙酮酸羧化支路E. -磷酸甘油穿梭10.电子传递链中氧化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是()A. NADH→CoQB. FAD→CoQC. CoQ→Cyt cD. Cyt c→Cyt aa3E. Cyt aa3→O2三、问答题:1.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有那些?各有何功能2.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3.什么是呼吸链?体内ATP如何生成?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所说的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A.果糖B.糖原C.葡萄糖D.6-磷酸葡萄糖E.乳糖2.维持大脑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A.大脑的糖储备B.肌糖原C.肌肉中的葡萄糖D.血液中的葡萄糖E.肝糖原3.多糖在动物体内的储存形式有()A.肝糖原B.淀粉C.血糖D.糖脂E.糖蛋白4.一分子乙酰辅酶A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可合成()ATPA.10B.12C.15D.20E.305.大强度运动持续30秒至90秒时,主要由()提供能量供运动肌收缩利用。
A.糖异生B.糖酵解C.糖有氧氧化D.脂肪有氧氧化E.酮体分解6.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时首先受影响的是()A.肺B.肝C.脑D.心E.骨骼肌7. 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A. 肾上腺素B. 胰岛素C. 生长素D. 糖皮质激素E. 胰高血糖素8. 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A. 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B.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C.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D. 肌肉组织缺乏磷酸酶E. 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9. 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A. 1-磷酸葡萄糖B. 6-磷酸葡萄糖C. 1,6-二磷酸果糖D. 3-磷酸甘油酸E. 6-磷酸果糖10.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A TP()A. 1B. 2C. 3D. 4E. 511.在糖原合成中作为葡萄糖载体的是()A. ADPB. GDPC. CDPD. TDPE. UDP12.糖异生的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A. 防止酸中毒B. 由乳酸等物质转变为糖原C. 更新肝糖原D. 维持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E. 保证机体在缺氧时获得能量13.关于糖酵解的叙述错误的是()A. 整个反应过程不耗氧B. 该反应的终产物是乳酸C. 可净生成少量ATPD. 无脱氢反应,不产生NADH+H+E. 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14.乙酰CoA进入TAC彻底氧化,将发生()A.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四次氧化磷酸化B.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三次氧化磷酸化C. 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氧化磷酸化D. 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一次氧化磷酸化E.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五次氧化磷酸化15.糖酵解最重要的限速酶是()A. 己糖激酶B.葡萄糖激酶C.果糖磷酸激酶D.丙酮酸激酶E.丙酮酸羧化酶16.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分子A TPA.10B.12.5C. 15D.18E.2017.在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时,肝脏释放葡萄糖的速率()A.匀速释放B.缓慢释放C.快速释放D.先快后慢释放E.先慢后快释放18.1-2min的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主要依赖()供能A.糖酵解供能B.葡萄糖有氧氧化供能C.肌糖原酵解供能D肌糖原有氧氧化供能E.肝糖原氧化供能19.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分子A TPA.20~22B.30~32C.28~30D.36~38E.38~4020.运动后乳酸的代谢最主要的去路是()A.氧化分解B.糖异生C.随尿液排泄D.随汗液排泄E.合成其它物质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糖酵解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净生成2分子ATPB. 1mol 6-磷酸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可净生成3mol A TPC. 糖原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途径净生成3分子A TPD. 糖酵解途径的场所是胞液和线粒体内膜E. 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可净生成12分子ATP2. 关于三羧酸循环,下述哪些是正确的()A. 其中产生可用于糖异生的产物B. 其中有可合成氨基酸的中间产物C. 产生CO2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D. 其中有的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E. TAC是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3.肝脏对血糖的调节是通过()A. 糖异生B. 糖原的分解C. 糖原的合成D. 糖转变为非糖物质E. 磷酸戊糖途径4.可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非糖物质有()A. 生糖氨基酸B. 乳酸C. 丙酮酸D. 甘油E. 乙酰CoA5.糖异生的生理意义是()A.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B. 通过乳酸循环回收能量C. 补充肝糖原D.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E. 补充肌糖原6.血糖的来源有()A. 食物中经消化吸收入血B. 肝糖原分解C. 糖异生D. 肌糖原分解E. 由乙酰CoA转变生成7.体内糖原的储量取决于个体的A.运动水平B.训练状况C.饮食中糖的含量D.长期的运动方式E.糖异生能力8.下列哪些代谢过程可以直接补充血糖()A. 肝糖原分解B. 肌糖原分解C. 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D. 糖异生作用E. 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三、问答题: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2、列表比较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过程(进行部位、产生ATP方式、数量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3、简述血乳酸的来源和去路4、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 脂肪酸的β-氧化中第二次脱氢的受体是()A. NAD+B. FADC. FMND. NADP+E. COQ2. 甘油进入糖代谢途径时,首先形成化合物是()A. 3-磷酸甘油酸B. 3-磷酸甘油醛C. 1,3-二磷酸甘油酸D. 甘油醛E. 丙酮酸3. 脂肪氧化、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 乙酰辅酶 AB. 乙酰乙酸C. 乙酰乙酰辅酶 AD. 丙二酰辅酶 AE. 乳酸4. 活化脂肪酸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借助内膜上的()转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