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语文高考考前指导(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语文高考考前指导(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语文高考考前指导学法指导0529 07:12::“十年寒窗苦,今朝跳龙门”,经过十年砥砺,你即将踏入高考战场,迎接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战场已摆好,战鼓已擂响。

在此,提醒你注意以下几点:总原则:细心、耐心、信心、灵活仔细审清题意,细心周全答题,反复认真检查,做到志在必得。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开拓思维,善于左右联系,争取超常发挥。

考前一周复习原则:(1)保持状态,天天语文,每天都要进行语文复习。

(2)合理用时,选择题稍快点,保证有60分钟写作文。

(3)缓解情绪,冥想放松。

进入考场,尚未答题前,运用冥想的方式,通过短暂的想象或联想,使自己的情绪缓解下来。

(4)强化信心,适度亢奋。

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最佳点。

(5)心无旁骛,置身文本。

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

考生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6)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考前指导: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1、准备好考试用品:考试证,2B铅笔,橡皮,0.5mm黑色水笔等。

2、身体准备。

防受凉,注意饮食卫生,正常作息,保证考试时精神饱满。

3、心理准备。

给自己确定合理的考试目标,不期望所有的题目都是平时训练过的,相信“我难人亦难”。

要坚信自己的实力,沉着冷静答题,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答题注意点1、考前五分钟:认真、准确地填好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座位号等,并迅速将试卷浏览一遍,看一看试题的基本类型,是否与我们平日做的练习一致。

通过浏览,使自己心中有数,从而合理地安排时间。

2、认真审题。

可用铅笔轻轻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无误的”、“不正确的”、“错误的”等。

3、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诗题、、注释等,把握诗歌意象,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意境。

4、完成现代文阅读时,能直接用文中词句作答的就用原文的词句;不能直接用的,就根据题目的要求对原文的有关信息筛选加工作答。

如果题目明确了字数要求,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字数表达;无把握作答的,可先在草稿纸上草拟答案,然后誊入试卷,保持卷面整洁。

5、完成作文时,先认真审题,弄清是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列出提纲。

提纲不一定要详实,列好后,再看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6、复查。

全卷完成以后,重点对有疑问的题目进行推敲,不轻易改动答案。

对原先没有作答的题目,哪怕连蒙带猜也要作答,一定不留空白。

7、时间安排。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基本是一分钟做一分的题量。

时间分配建议安排如下(各人视自己的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语基90分钟,作文55分钟左右;余5分钟机动复查。

这样可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8、书写。

文字表达题一定要笔画清楚,书写工整。

三、分条说明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4.、注意语义重复。

5、主要抓“合乎语境”。

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我们必须弄清其中关键字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辨析它们。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例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句中“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句中的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第四,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

例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成语题需要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病句题1、跟着语感走。

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

2、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

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

3、同类比较法。

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4、特点记忆法。

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

如句中的并列成分,非常值得注意。

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

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

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

5、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病症。

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的题型比较灵活,每年高考的新题型都出现在这个地方。

首先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16、17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

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1、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愿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字数,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调换、转换),其次数(数字数),其次对(与置干要求对应),最后是理(整理使之有条理).2、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①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置关键是要注意曩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3、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于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写好以后要注意对要求进行复查.4、新题型(1)手机短信:答题技巧:(l)突出主题。

(2)语言要简明、得体。

简明主要是注意字数的限制。

得体指用语要适合场合、对象的特点。

(3)注意情境,讲究文采.(2)公益广告:答题技巧:注意字敷不宜多,一般1030字。

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

更要符合题意.(3)图文转换:①表(格)文(字)转换题: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观察认读—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文字表达.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②图文转换题:无论是标类还是漫画类,答题流程是:审读画面,观察要素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一分析寓意,文字表达.(4)编写串联词:要注意突出节目的主题,符合演出的氛围,用语要饱含激情,简洁有力,既富有文采,生动活泼,又要口语化,通俗易懂,还要注意语育的连贯.(5)编写解说词:苜先要抓住解说对象的主要特点,确定解说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解释画面或实物时,要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直观性,发挥一定的想象,做到视听的和谐统一.★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默写l、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耍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一的习惯.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句子,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现错别字。

诗歌鉴赏l、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盛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衷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语言的风格,或特点关建词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专业用语.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虚实相生)、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点面动静结合、听觉视觉、绘形绘声绘色等.语言特点。

含蓄、明白如话、质朴、风趣、直露、平实、典雅、清新、绚丽、口语化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对比、捧比、反复等。

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摹、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一有针对性.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特别提示】l、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唐代积极昂扬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术清初的抗清复明等);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李清照南渡前的洧新、愉悦和南渡后的凑清等)★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形象型:概述、析句(结合句子分析)、主旨情感情感型:手法、析句、情感炼字型、诗眼型:看法、字义(扣词)、析句、述情(作用)技巧型:名称、析句效果作用(情感主旨)意境型:描画(概述)、点景、述情语言风格型:风格特征、析句、情感术语: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白、平实、典雅、清新、自然、优美、质朴、委婉、豪放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借古讽今③托物言志)、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借代、反复、(双关、对比、设问、反问表达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包括正反)、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虚实结合)、用典、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兴、照应、烘托、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描写角度:动静结合、视觉听觉、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伤春悲秋、思乡怀人、年华易逝、隐逸之乐、亡国之恨、爱国情感、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离怀别绪、旅途寂寞、军旅之苦、边塞征战、两情相悦、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坚守节操、对自由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