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级医古文:02华佗传
2019级医古文:02华佗传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 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
军吏:军官。 除名:退伍。
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当兵生病须退伍,退伍便 行除名。
广陵:郡名。卽今江苏扬州。 止亲人舍:住在亲戚家。 止:居住。 有顷:过了一会儿。 许:处。主人许,此指主人家。
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 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征辟制也是汉代实行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 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太尉:汉代最高军事长官。 辟(bì必):征辟。如上所说。 就:赴任。
“区”有小意,“躯”即小身,即胎儿。
令:使。 不时:不能及时。 四物女宛(wǎn)丸:方剂名。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 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爲易湯,湯令煖之,其旦卽 愈。
之:到;去;往。之厕:如厕。 彭城:县名。即徐州,故址在今江苏铜山境内。 虿(chài):蝎类毒虫。 螫(shì是):蜇;刺。 无赖:无奈;没有办法。 (上注错误,应译为“不堪其苦,不可忍耐”) 温汤:加热汤药。“汤”古代有二义:
华佗的名与字之间,也应有联系。
《三国志》裴松之注道:寻佗字元化,其名宜为旉也。 元化:造化,即大自然。春天万物气舒,草木吐芽, 旉布而生,皆赖于造化之力也。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沛国:汉代分封的一个王国。在今安徽、 江苏、河南三省交界地区,以宿县为中心。
行,将要。这里有“很快”意(郭锡良)。 差(chài) ,同“瘥”,病愈。下文“差”均是此义。
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 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
刳(kū哭):剖开。 饮(yìn印)其麻沸散:就让病人服用麻沸散。饮: 让……饮用。这也是 “破读”。
“饮水、饮恨、饮泣吞声”中的“饮”,其后名词(宾 语)为受事时,读如字yǐn;宾语为人或动物等施事时, 破读为yìn,如饮马黄河、饮牛、饮其麻沸散,这“饮” 其实是语法活用,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马饮水、 使牛饮水、让病人饮麻沸散。
按,严昕得的是中风病(脑卒中)。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 勿爲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 從百馀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邮:官名。汉代为郡守佐吏,掌督察纠 举所领县违法之事。即今检察院、纪检之 职事,不是督察邮政的。《三国演义》中 有张飞鞭督邮事。 差:同“瘥”。 诣:往,到……去。 尚:还。
藏:同“脏”。“脏”繁体作“臟”。
藏气绝于内:五脏功能在内部已经亡绝。 绝:丧失;衰竭。 当啼泣而绝:将会叫哭着而死。绝:死亡。 按,此通过试胃气法得出胃气亡绝。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 “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 內實,故治之宜殊。”卽各與藥,明旦並起。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之, “仲”表示排行老二。 韩愈(yù),名愈字退之。愈,胜也。韩愈作为名儒,信 守孔家的中庸之道,认为名字用“愈”棱角太露,所 以用了个“退之”的字。 孔子的最能贫嘴的弟子宰予(yú),字子我。予即我也。 “子”是男名字中用的美称,可有可无。
医古文
孙孝忠
sunxiaozhong88gmail 厦门大学医学院
二、华佗传
陈寿
背景介绍a
本文选自《三国志》, 作者是晋代的陈寿。 《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与司马迁《史记》、班 固《汉书》、范晔《后汉书》合称为前四 史。
背景介绍b
明代罗贯中曾据《三国志》改编写成了著名的长篇 小说《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毕竟属改编性 质,多有不符史实之处,总的立场是褒刘贬曹中立 孙权。比如我们的主人公华大夫在小说中曾为美髯 公关羽刮毒疗伤,但据学者考证,此事纯属虚构。 而作为正史的《三国志》,记事翔实,评价公允, 真正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本篇《华佗传》记载了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的医学成 就及其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华佗,华元化,华旉。 旉,同“敷”。 名、字:古人有名有字,名为里,字为表,故字 又称“表字”。名贵字贱,故敬人用人字,自谦 用己名。尊长称晚辈亦直呼其名。小孩出生时便 由大人取名,男子至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才取 字。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 勿爲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 從百馀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勿为劳事:不要做房事。
劳事:房劳之事。下文“御内”、“交接”,义同此。 皆为委婉之词。
省(xǐng醒):看望;探望。
下段“佗往省之”也是此义。
汉代实行封国与州郡县并行之制。州郡县邑分 别相当于今天的省市县乡。州长官为牧,如荆 州牧刘表;郡为太守,如广陵太守陈登;县为 县令。皇子封王,所领郡称国,享有特权,相 当于一个联邦共和国,国设傅、相各一人。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谯(qiáo桥):沛国县名。今安徽亳(bó博)县,已改 称亳州市,地级市。曹操也是谯县人。 游学:外出求学。 徐土:今徐州一带。 经:指《诗》、《书》、《易》、《礼》、《春秋》 等儒家经典著作。汉代把上五书定名为“五经”, 宋代始扩增为十三经。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麻沸散:华佗发明的一种中药麻醉剂,后失传。 须臾:一会儿;片刻。 无所:没有什么。因:于是。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 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卽平復矣。
湔(jiān煎):清洗。本义是洗濯衣物的污 垢处。 膏摩:用药膏敷摩。
膏:用药膏,名词作状语,表工具。
摩:敷摩;涂抹。 差:同“瘥”。 寤:醒。此谓知觉、感觉。
中宿:半夜。即“宿中”之倒。古汉语常会把 “××中”倒说。如:
①《诗经》:“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意为心中既然 爱他,何不请他吃饭。中心即是心中。 ②诗经》:“葛之覃兮,施(yì)于中谷。”意为葛藤枝儿 很长,蔓延到谷中。 ③如日中天,即为“如日天中”,像太阳在天空中一样 光芒四射,多形容事业的蒸蒸日上。 ④中夕:《文选》:“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中 夕即夕中,半夜也。 ⑤中夜:指半夜。曹子建《美女篇》:“盛年处房屋, 中夜起长叹。”
结:聚合;凝结。 促:速;赶快;急忙。 去:离去。 卒(zú足):死。 字谜:“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悲。” 应时:立即。 刻:通“剋”(克)。限定;指定。
1.热水,如“金城汤池”、“扬汤止沸”; 2.中药的汤药。现在的菜汤、肉汤意,古时用“羹”, 如“残羹剩饭”,“分羹”。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 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爲易湯,湯令煖之,其旦卽 愈。
渍(zì字) :浸泡。 卒(cù促):通“猝”。很快。 但:只是。 数(shuò硕):多次。 易:更换。 煖:“暖”的异体字。 “汤令”句:汤药使病人的手总是温暖,到天亮时 就好了。
兒(ní泥):姓。今写作“倪”。 共止:一起居住。止:居住。
后文有“止宿交接”,“止亲人舍”,均此义。
所苦:所患。 或:有人。 难(nàn):质问;发问。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 “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 內實,故治之宜殊。”卽各與藥,明旦並起。
沛相:沛国的相。职位相当于郡的太守。 举:推举;推荐。 孝廉:汉代选拔人材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 之士,后合称孝廉。
汉时还未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吏(隋才有),实行察举 制与征辟制。 察举制就是由侯国或州郡的长官考察举荐人才上去当官, 科目有孝廉、秀才等。孝廉重品德,指孝顺父母、办事 廉正;秀才重学术,指才能优秀。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 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所以当时有首童謠讽 刺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盐渎:县名。故址在今江苏盐城西北。 候:候迎。 适:刚刚。 自如常:犹“自如”、“自若”。像原来的样子。 卒(cù促):通“猝”。突然。 堕:坠落。 堕车:相当于“堕于车” 。
另如落马,坠马,落草等。
将:扶持。
宿(xiǔ朽) :夜。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 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 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 家,中宿死。
若當灸,不過—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 亦不過—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 “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
壮:量词。(在一个穴位上)一灸为一壮。 应:立即,很快。下文“应便拔针”的 “应”,同此。 针:扎针;针刺。用如动词。 引某许:谓针感(循经络)牵引到某处。 许,处所。此指部位。 应便拔针:立即便拔出针来 。
中间三日:相隔三天后。
间(jiàn见):间隔。 “中间”不是现代汉语的“中间 (jiān)”。
一:完全。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 針胃管訖,便苦欬嗽,欲臥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 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曹吏:官名,郡县属官。 刘租:人名。 胃管:经穴别名。即中脘穴,在脐上四寸。 讫(qì气) :毕;结束。 得:刺中。 误中肝也:实际是误中肺,形成气胸。 日减:一天天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