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产200吨大米生产线(复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日产200吨大米生产线(复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日产200吨大米生产线(复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某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 年12 月15 日,在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并领取了营业执照,该公司为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提高水稻产品品质,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实现规模种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而不断努力。

公司创办的宗旨,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公司为依托,以经营为纽带,以共同致富”为目标,做大做强县域内水稻产业,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繁荣了农村流通领域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由个人投资50 万元,依照《公司法》成立的。

现有员工60人,带动农户3982户,分布在全县10 个乡镇100个行政村,以购销水稻为主,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承诺,最终实现“收购—加工—销售—带动农户”的链条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水稻产品提档升级、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1财务状况1、2009年资产负债情况日产200吨大米生产线(复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产负债表2009年12月31日编制单位: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单位:元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xx,历任总经理、董事长职务。

1.2项目建设方案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日产200吨大米生产线(复线)。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某省某县某镇工业园区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主要建设规模水稻加工车间500平方米,仓库1500平方米,购置水稻加工设备53台套。

生产能力日加工水稻300吨,年加工水稻8万吨,带动水稻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项目水稻大部分来源于某农场及周边农场,统一供种,统一航化,品种规范,质量相对较高。

在设备选配时,仍考虑不同品质稻谷的加工需求,稻谷清理工艺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实际生产中依据原粮含杂灵活选用筛选、去石的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

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大小粒谷分开包装,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

项目加工设备购置主机设备38 台件,附属设备12 台套,电控系统 1 套。

主要建筑物建设水稻加工车间500 平方米,仓库1500平方米。

项目建设期限,计划2011 年12 月末完成。

1.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供销经联字[2009]1号文件《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社项目的通知》2. 2009年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摘要编写大纲及格式。

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8]207号《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4. 国农办[2008]208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5. 财发[2008]62号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6. 财发[2008]59号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7.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8. 国农办[2005]30号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1.6综合评价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稻米产品的加工规模和水平,增强公司在市场的影响力,稳固建立起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此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建设后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对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零污染品牌,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项目提出根据“十二五”农业产业项目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公司在发展农民合作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系统优势,根据新时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部署,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从2009年起安排专项资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按照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立足绿色零污染的优势,发挥项目示范引导作用,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民增收,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指导思想。

本着稳步推进、示范带动的原则,以带动的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为扶持对象,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申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基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以及区域分布等综合因素根据某县水稻资源优势,水田生产规范,为解决某县公司大米加工规模小,水平低的制约因素,重点支持带动农户规模大,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某米业有限公司,2011年拟在某县建设日产200吨大米水稻加工新建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总产4亿公斤。

水稻生产不仅左右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局势,而且直接关系着农民的温饱程度和收入的高低。

因此全县各地十分重视水稻的生产和发展。

多年来,我县的水稻生产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通过普及优良品种,改进育种方式,优化栽培技术等措施,保证了全县水稻生产的稳定高产,促进了全县粮食的增产丰收,但其品种品质结构和优势作物的经济优势未能得到优化调整和充分开发。

面对我县实际,根据市场需求,抓住优势作物,发展优质水稻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粮食面积,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的重要举措,更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发展市场农业的长期任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种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市场竞争,优质优价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品种结构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品种结构已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群众对优质高产品种的需求十分强烈,为此,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项目非常必要。

第三章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建设地点选择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满足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地形、地质、水源状况等条件,做了大量的详细考察和多方案比较后。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地址选择在了某省某县某镇食品工业园区。

项目建设地点的有利条件:一是地质地貌条件优良,适合于土石方施工及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良好的地形,地上、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三是配套条件方便,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交通便利;四是周围环境良好,远离市区不影响居民正常工作生活;五是公司原有的大部分基础设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降低了建设费用;六是项目区为水稻主产区,水稻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

项目区地处某县某镇工业园区北侧,便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

3.1.2自然条件某县自然资源丰富。

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 2.5 摄氏度, 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光照平均时数2730小时,无霜期 120~130天。

2010年县内又建设万吨水处理厂和生物质发电厂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我县优质稻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3.1.3社会经济概况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9%。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亿元、12.4亿元和4.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9%、23%和9%。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左右,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9%。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9.2:51.7:19.1。

县属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3.8%。

地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1000万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26.7%,年均增长26.7%,年均增长12.1%。

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年均增长2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其中县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招商引资五年累计达到20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一番;本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9%,比“十五”末期翻一番。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质水稻种植比例逐年增大,农民人均收入及财政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1)政策环境某县近几年来为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在辖区内招商引资,对投资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给予优先扶持,在土地征用、财税减免、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由于某县是全国最大的农场、中苏合力开发的农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县,因此某县优惠政策环境非常突出。

长期以来,虽然具有富饶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一直以粮食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原产品较多,投入产出率低,受市场干扰等因素影响,时常出现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导致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为了切实提高某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全县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某县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围绕市场需求,加大了对农业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农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向种植—加工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支持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并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突出到支柱产业的高度予以大礼倡导,逐渐加大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全县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资源优势某米业将该项目选在某镇,是由于该区域内水电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厂区北大荒米业、金虹米业等大型优质米加工厂,原料充足,运输便捷。

本项目位于某县内,地处某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

处在富锦、建三江、某三个市的中心。

交通发达,省级公路、铁路等运输方便通常。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聚集着多家颇具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是当地食品加工及物流集散地,具有较强的对外交流和辐射功能,社会协作条件良好,为本项目产品的销售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3)市场优势本项目生产的精制米产品,是一种安全食用粮食。

某米业通过指导基地农户田间科学管理,在农药化肥降残留、促分解方面有独到之处。

使某大米始终保持在绿A级标准。

34项检测值全部优于绿A级标准。

出厂时百分之百绿A级。

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单体包装。

并鼓励经销商在当地省绿办做检测(厂方出检测费)。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的营销工作做得不够好,好米未能出好价。

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做好营销。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1.主要阻碍因素(1)资金不足,制约了水稻产业质和量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满足不了精制米加工企业的需求。

(2)电费成本过高。

(3)铁路运输难2.解决方案(1)自筹资金为主,争取各级财政补贴为辅。

(2)新增稻壳发电项目,降低电费成本。

此项目正在运行当中。

(3)铁路运输难,要靠省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