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根据国内PVC产品需求旺盛,PVC生产原料电石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的实际,充分利用我区优质石灰石、无烟煤、电极糊等资源优势及公司现有电石生产公辅设施,在中卫市宣和镇以南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南侧技改建设台16500KVA电石矿热炉,年产电石33000吨。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加快中卫市及宣和镇经济建设,转化电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镇财政收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为发展地方民营企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于2004 年4 月14 日以“宁经(投资)备案发[2004]30 号”文件的形式(见附件1)对本项目予以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于2004 年7 月20 日以《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的形式(见附件2)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单位”)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据此,评价单位在实地踏勘、监测、分析本项目相关资料、收集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料、听取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评审。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中卫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因受所学知识及专业能力所限,本报告书中的疏误及不足之处,敬请有关专家不吝批评指正。
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O四年^一月1 总则1.1 评价工作原则本次评价遵照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规进行。
1.2评价目的1)通过对建设项目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掌握该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2)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清洁生产水平。
分析本项目拟采用的污染源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经治理后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能满足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该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预测分析该项目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明确提出本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结论,为项目的合理布局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价指导思想1)依据国家、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环保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及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评价工作。
2)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及“三同时”的环境保护原则。
3)根据该工程对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弄清本项目排污特征、排放点、排放量,对环保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类比方法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比较,分析环保措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4)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特征,结合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强度,分析预测项目环境的影响,论述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出发,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指导工程设计,使工程建设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并提出企业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建议,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6)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达到评价结论准确、公正、可行的要求。
1.4编制依据1.4.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10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 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全文)2002年10月13日);10)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出的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0 号《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5年10月30日);1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1 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2年8月27日);1.4.2 技术文件、技术规范依据(1)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 —23-93 )1994年4月1日;(2)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 —1995)(1996年7 月11 月);3)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编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 月20)。
1.4.3 项目依据1)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4年8月25 日);2)宁夏回族自治区,宁经(投资)备案发[2004]30 号《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热炉技术改造项目登记备案回执》(2004年4月14日);(3)中卫市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7月);(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1.5评价内容、评价重点1.5.1评价内容本次评价内容为:中卫市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现状调查;工程分析;(3) 大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6) 环境风险和经济损益分析。
1.5.2评价重点根据该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1.6评价因子、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6.1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依据项目产污特征,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定如表1-1所示。
表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1.6.2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涉及环境要素主要有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等,因而,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和HJ/T2.4-1995推荐的方法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1)环境空气通过对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初步分析,选择电石烟尘( TSP、粉尘为主要污染物。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2 — 93――大气环境要求。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 ――地面水环境要求,通过工程分析可知,该项目无生产工艺性废水排放,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
因此该项目地表水环境 影响评级等级定为三级。
(3)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2.4-1995声环境要求,结合该项目工业生产噪声级。
163评价范围根据主人导则的要求和评价等级的确定,结合电石生产特点和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实际,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的评价范围确定如表1-2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表(2)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表1-3通过对表1-2、表1-3分析,结合环评技术导则要求,本项目总体评价等级为三 特征,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3。
表1-6环境质量标准下:(1)环境空气:按HJ/T2.2-93大气环境导则要求应是“以建设项目为中心,以4.0km 为半径的范围之内”。
但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评价范围确定为东西5.0km ,南北4.0km 的范围之内。
(2)声环境:机械设备的生产噪声,施工场界和生产厂界外1.0m 处的厂(场)界噪声。
(3)地表水环境:该项目无生产工艺性废水排放,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厂区内。
(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厂界内施工固体、废弃物、生产期厂界内固体废弃物。
1.7评价标准根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实际情况及中卫市环境保护局评价标准批复,本评价采 用以下标准。
(1)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5。
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6。
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表1-5(2)环境质量标准1.8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1)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域内有东月学校和马必雄家村两个环境敏感点, 因此该技改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东月学校和马必雄家村,详见表1-7。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2)污染控制目标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要达到“ 1.7环评标准”中,“(2)污染源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 1.7环评标准”中“(1)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标准要求。
1.9评价技术路线采用将技改项目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评价的技术路线。
1.10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评价工作程序框图2 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本技改项目位于中卫市宣和镇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西侧现有10000KVA电石炉以西。
厂址地处卫宁公路以南,宣和至东台路台西,七星渠以北处。
2-1 。
宣和镇位于长和公司以北2.2km,离中卫市约20km左右,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2 地形、地貌、地震1 )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中卫市河川地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交汇地带。
评价区北部及东部为黄河南岸的河川地。
由黄河沿线泥沙冲积而成,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平埋开阔,坡降纵向在1%以下,横向在0.3%左右。
为冲积发育灌淤熟化土。
有引黄自流灌溉优越优越条件,素为主要生产、生活区。
评价区南部及西北部是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中卫市城西北部整个沙漠覆盖区。
丘陵、盆地、草丛、沙丘、沙地和新月型沙丘链构成一体。
2)评价区和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及西北地震区的东部联结部位相邻近。
尤其地跨形成时期较迟的陕西余丁——烟洞山和黑山——香山两个仍然活动褶断带边缘结合部,是历史上与现今地震发生的应力集中带。
2.1.3 水文地质1 )地表水评价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是由七星渠、同心渠、南山台子扬水渠等构成,评价区域沟渠担负有“上排下灌” 的功能。
中卫市年汇水量为0.38亿m,丰水年有0.52亿m。
平均产水0.37m7hm3,是全国平均水准的1/36。
汇水经流深年均为7.7mm不足宁夏年均水平的一半,致使占91.7% 的山区、沙漠区土地缺水。
2)地下水评价区域地下水汇集了各种自然水体,加入引黄灌溉渗水大量补给,地下水源较丰富,为10100 m3,且水质良好。
该项目生产、生产水源来源于此。
2.1.4气候气象条件评价区内的土壤主要有灌淤熟化土、风沙土、浅色草甸土、砾石土等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