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生产常见事故的分析与处理编写:华永才、马飞云、邓浩、张海平方振平、侯坐岭、阎建军、李云飞审核:李平、华永才鄂尔多斯化工集团电石公司2009年12月印制事故一:电极硬断一、现象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但不会上升至原位。
2、炉气温度突然上升。
3、电炉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二、原因1、电极糊保管不当,灰分增高,粘结性差。
2、停炉时期电极冷却率大。
3、导电接触元件以上的电极糊过热,固体物沉淀,造成电极分层。
4、由于电极进入炉料部分稍带锥形,当电极降低时,电极与硬壳及炉料产生极大的机械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过快。
三、处理方法1、立即停电。
2、断头小,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下,残留电极长度可以工作,可将断头压入炉内继续送电。
3、电极断头大,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上,工作端不能工作,须将断头用炸药爆破后取出,适当压放电极尽量用提高压放率而不用长距离的压放来增加电极工作端。
4、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妥善保管电极糊,防止灰尘进入。
2、尽量避免连续3小时以上的停炉,防止电极氧化。
3、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过热。
4、停炉期间应适时上下移动电极,防止电极与炉料粘结;尽量避免大幅度提升电极,防止塌料堵塞电极下降位置,增大电极下降的阻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要缓慢,严格执行开车操作规程。
6、注意与塌料相区别,防止误判断。
事故二:电极软断一、现象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降至“0”。
2、炉气出口温度与H2含量增高。
3、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4、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二、原因1、电极糊的质量差,油份、挥发份多,软化点高。
2、电极自动下滑或过量下放电极。
3、电极糊块大,添加无规律,棚住或架空。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
三、处理方法1、立即停电。
2、迅速下降电极,使断头相接后压实炉料,减少电极糊外流,并扒掉外流的电极糊。
3、若软断严重,电极糊全部外流,一定要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迅速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
4、重新装入电极糊后(加入电极筒内的高度应达到接触元件顶部以上4500mm。
)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
2、严格控制压放周期及时间,使电极的消耗、压放及焙烧速度趋于或保持平衡。
尽量避免一次性长距离压放,若一次性压放量大于100mm,则应开启电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焙烧电极。
3、有规律的添加电极糊,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电极欠焙烧。
4、检查和维护好电极夹紧装置、电极肋片保持清洁无润滑脂或油类等,防止电极自动下滑。
5、电极糊粒度控制在100mm以下,添加时应少量缓慢加入,防止电极糊棚住或架空。
巡检人员加强检查(每班最低检查三次),发现电极糊棚住或架空应用长竹竿或绳绑住大电极糊将其捣实。
6、对电极壳的制造、焊接质量严格检查,确保完好。
7、注意与翻电石相区别,防止误操作。
事故三:导电接触元件与电极筒间刺火一、现象1、接触面与电极筒处发红或有明显的刺火。
2、压放电极时,接触装置不易滑动。
3、保护套处常伴有冒黑烟。
二、原因1、由于弹簧组件上的压力过低(接触元件与电极壳筋板接触不良)。
2、电极筒或肋板表面有毛刺或不清洁。
三、处理方法1、立即停电。
2、更换打火的接触元件,检查其他弹簧的螺母及压力。
3、电极筒肋板损坏,将损坏部分下送,直至接触元件与未损坏部分接触。
4、根据电极下放长度开启电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焙烧电极或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1、调节好接触元件两块螺栓的间距及弹簧组件的夹紧力使之符合要求。
2、利用每次检修时机对接触元件进行清理使之保持清洁。
3、把好电极壳的制造、焊接质量关,确保电极筒或肋板表面无毛刺、无泄漏。
事故四:电石炉内设备漏水一、事故现象1、炉气中的H2含量增高。
2、炉内电阻可能增大,单相电极电流可能下降。
3、炉气出口温度不断降低。
4、炉气压力逐渐增大。
5、回水温度不断升高、流量减小。
6、操作时漏水所在位置的单相电极塌料频繁。
二、事故原因1、炉子绝缘不好,产生刺火现象。
2、电石硬壳与设备产生刺火。
3、炉内温度过高。
4、冷却软水质量差。
5、密封套、保护屏等设备因制造质量差而造成漏水。
6、因电极过烧造成电极壳卷铁皮,从而造成压裂底部环冷却水管致使漏水。
7、设备内积有大量的水垢。
三、事故处理方法1、发现漏水后立即停电处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平时操作细致观察各仪表的变化。
3、电极不能上下移动,防止热料喷出或爆炸。
4、料层表面的湿料要清除。
5、维修漏水的设备。
6、控制电极的焙烧速度。
7、控制循环冷却水的质量。
四、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水路系统的巡检及维护。
2、严禁明弧操作,确保料面温度3、确保炉子绝缘性,防止刺火现象发生4、加强原材料管理,防止杂质高温产生硬壳与设备产生刺火5、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禁使用不合格冷却水破坏电炉设备。
6、严格物资验收,保证炉壳质量事故五:电石炉内翻电石一、事故现象1、一相或两相电极的电流不稳波动大,电极位置高。
2、出炉量小,出炉时一相或两相电极的电流下降很小或不下降,反而上升。
3、炉内温度升高,炉气量波动大。
4、长时间打不开眼,无法出炉。
二、事故原因1、电极工作端较短,炉底温度低,坩锅狭小。
2、操作不当,炉温低,三相不通。
3、长时间出炉量小,炉内电极积存过多。
4、配比过高出炉困难三、事故处理方法1、立即停电处理。
2、长时间停炉后,负载增加要慢。
3、提高单相电极电流或单相电极间歇加料。
4、适当调整炉料配比。
5、降低电压(档位)四、事故预防措施1、原材料采购要严格,确保质量要求(特别是MgO、SiO2的含量),防止杂质过多在高温下产生硬壳和支路电流,使电极不能深插造成炉温低。
2、严格执行出炉时间要求,防止炉内电石积存过多。
3、操作工精心操作,严禁违反工艺指标;配料工配比要准确无误;防止三相不通和电石质量过高而无法出炉。
事故六:电极自动下滑一、事故现象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电压下降、功率因数降低。
2、观察电极距离标志变化(电极壳自动下滑),电极把持器位置不断下降(电极升降油缸有泄压现象)。
二、事故原因1、液压系统、电器系统故障。
2、机械设备控制失灵(电极压放系统、把持系统)。
三、事故处理方法1、切断电磁阀电源,锁定电磁阀。
2、用枕木垫住压放平台大力缸。
3、紧急停电。
4、调整夹紧缸和接触元件的夹紧力。
四、事故预防措施1、定期效验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保证液压、电气系统正常工作。
2、保持电磁阀的卫生,防止灰尘进入电磁阀无法动作。
3、保持液压油的清洁,定期更换液压油和清洗过滤器,保证液压油质量防止卡缸等事故。
4、在压放平台处准备充分的枕木,以便无法控制时用枕木垫住大力缸。
事故七:电极糊外漏一、事故现象1、炉盖、电极护屏处有冒黄烟现象。
2、导电接触元件通水电缆出水温度变高。
3、炉气中H2气含量增高(电极糊中的烷烃类物质分解放出H2)。
4、电极电流逐渐增大(类似电极软断的现象)。
二、事故原因1、接触面与电极筒处发红或有明显的刺火现象。
2、电极筒或肋板表面有毛刺或不清洁。
3、由于弹簧组件上的压力过低造成刺火。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打磨不光滑。
三、事故处理方法1、立即停电。
2、拆开护屏检查,上部漏糊焊接处理,下部漏糊用盐棉堵住一次性压放至底环以下。
3、用较小的电流焙烧该相电极。
四、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电极导电接触元件出水温度的检测,温度变高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严格检查电极筒制造质量,清理毛刺和不清洁物质防止刺火3、保证接触元件处的清洁卫生4、加强电极壳的焊接质量事故八:皮运机皮带断或撕裂一、原因1、皮带扣坏;2、皮带跑边;3、长时间运行皮带磨损严重;4、挡板对皮带的损伤;5、皮带运行时有锐器夹在皮带和滚筒之间。
二、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皮带运行,迅速联系维修工对断或撕裂的皮带进行抢修,影响的时间越短越好。
2、各日料仓及配料仓日常应保证备仓满料,使用仓在高料位。
3、若配料仓前的皮带坏,所对应的配料仓物料较充足,供电石炉使用的时间能满足皮带检修的时间则正常生产;若不能满足须降负荷生产,甚至停炉(在空料位时停炉)。
4、若配料仓后的任一皮带坏,则通过相关联的皮带倒换分料挡板进行加料。
事故九:料仓、料管空一、事故现象1、料仓料位空、料仓内大量冒烟。
2、环形加料机内一氧化碳报警。
3、料管与炉盖连接处有发红现象。
二、事故原因1、料仓料位计失灵,料仓内蓬住和料管堵塞。
2、皮带、环形加料机故障,无法加料。
3、料嘴烧掉炉料放净。
三、事故处理方法1、紧急停炉,打开主副烟道蝶阀放空。
2、用氮气密封,迅速加料。
3、用风扇将一氧化碳吹散防止中毒。
4、将堵塞物清除,疏通料管。
四、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料管、料仓巡检,防止仓管内蓬住和架空。
2、加强皮带、环形加料机的保养与维护,确保安全加料。
3、巡检工要经常效验查看料位计和实际料位,时刻保持安全料位。
事故十:停电、停水事故一、事故现象1、所有仪表无显示,电石炉内无放弧声音。
2、各油泵、水泵、风机停止工作。
3、进水、回水分布器无水,备用应急灯开启。
二、事故原因1、雷击后开关站跳闸。
2、电网调度不力停电。
3、操作工误操作电网停电。
4、电气设备故障跳闸。
三、事故处理方法1、迅速启动备用电源和备用水泵向电石炉供水。
2、关闭至后工段蝶阀,打开主烟道蝶阀。
3、用枕木将大力缸垫住防止电极下滑。
4、迅速打开炉盖观察门,组织员工将料面用生料埋住,降低料面的辐射热。
5、当恢复供电、供水后,循环冷却时的进水总阀要慢慢开启,禁止大流量的冷却水进入冷却系统,防止设备的焊缝裂开。
四、事故预防措施1、及时与电力部门联系加强电力调度,防止突然断电。
2、电控部要做好电力设施完善,防止电气设备故障自动跳闸。
3、培训好操作工防止误操作。
事故十一:电石锅倒地一、事故原因1、小车车轮失油,小车轴断,轨道变形或有杂物。
2、拉锅操作不当或钢丝绳断裂,小车不平稳。
二、事故处理方法1、如果在出炉情况下倒地,要迅速堵眼,根据实际情况通知中控工停炉或减负荷运行,并组织人员清理冷却结块的电石。
2、如果在拉锅的过程中倒地,要迅速组织人员离开,待电石冷却结块后进行清理,保证小车通行。
3、对损坏的设备及物件及时修复。
三、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轨道及电石小车的维护保养,经常加油、禁锢螺栓等。
2、加强拉锅操作工的培训,经常检查钢丝绳是否完好,遇到断裂痕迹迅速更换。
3、拉锅操作时监护人和操作人精心操作,平稳操作防电石止溅落烫伤,锅旁五米禁止站人,防止翻锅热电石伤人。
4、出炉后及时清理轨道上的杂物,并检查轨道是否完好。
1、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引起燃烧、爆炸,在18~19℃时其爆炸极限为12.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