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石事故案例

电石事故案例

电石事故案例【篇一:电石事故案例】案例一、新电极焙烧时爆炸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24日9时10分,宁夏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电极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2005年12月2宁夏某电石厂新建两台电石炉,于12月上旬安装完毕,下旬开始焙烧1#炉新电极,前两天电极焙烧正常,第三天电极端头已基本形成固化物,电极底部铁板消耗完毕,第四天中午电极在焙烧过程中炉内散发出大量的电极糊挥发分,此时弧光也很大无法辨别炉况,负责开车的周某见此状况开始压电极,23日晚上10时左右另一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电极位置较高再次压放电极,次日早上周某发现电极弧光减弱电流变化较快,试着提了一下电极,但见电流无变化就再次提电极,提电极后准备到炉前观察炉况,刚出操作室,操作工发现电流突然下降,电石炉内冒出大量黑烟,火花四处溅落,见此现状后迅速通知周某,周某即下令停炉。

此时炉内发生一声巨响,设备炉门、防暴孔全部炸飞,一名正在外面巡检的工人当场炸死,一名加电极糊工人脸部烧毁达到8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事故原因: 1、电极压放过量,电极焙烧硬度不够造成电极变形、有裂纹,在提电极时电极断裂,电极糊外漏产生爆炸。

2、负责的工艺员对无法辨别的炉况没有及时停炉观察,盲目操作造成电极断裂。

3、操作人员观察不仔细,发现事故不及时,造成事故恶化。

4、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5、工艺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相互沟通探讨,解决问题不及时。

6、管理不当,电极糊质量差灰分、油分过大,电极强度不够。

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护、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仔细,精心操作,对变化较大的工艺要及时汇报上级领导说明。

3、加强电极糊管理,严格电极糊验收制度,杜绝不合产品进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4、各级管理人员要从细节上观察事物,不能盲目操作指挥,所有人员要认真分析、学习案例引以为戒。

案例二、电极软断事故经过:1991年7月5日22时28分,河北下花园电石厂,因电炉违章压放电极造成4人灼烫死亡,重伤5人。

5日16时,下花园电石厂李林由8000kva炉调到了16500kva炉顶班作业。

该班于18时15分压放电极150毫米,21时54分出炉,22时26分出炉完毕后第二次又压放电极150毫米。

压放电极后,经过12分钟明弧作业。

22时38分,炉面操作人员进行压料。

但在刚压少量料还未摊开时,3号电极导电板以下的100毫米处突然软断,电极遇融化状态的电石而发生爆燃。

将在炉面上工作的9名工人全部灼伤,烧伤面积最小为70%,最大者达94%。

烧伤深度均在2 3度,其中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压放电极的长度每次压放不超过100毫米的要求,该班共放两次电极,每次实放都是150毫米,致使电极过长过重,电极焙烧不成熟,插入炉料电极过长,从而造成电极软断。

2、操作人员违反放电极前应先松开顶丝,放后再紧住的规定,未松开顶丝便强行放电极。

在放电极后又不紧顶丝,致使电极夹持牢。

3、操作人员采用将木棒顶在屋梁和电极顶之间,然后用卷扬机拉电极筒,致使电极和电极筒产生相对位移的方法进行压放,由于拉电极筒的钢丝绳长度不等,木棒位置未位于电极顶木盖中心等原因,致使二根电极带受力不平衡。

4、电极带与电极筒之间的焊缝质量低劣,受力后发生断裂。

操作人员检查不严格,将未成熟的电极压下。

5、操作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有关规定,在放电极时明弧作业。

6、有关领导违反化工部颁发有关规定,让1名参加工作仅2个月,未受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合同工担任配电员,致未从仪表变化中发现事故异常。

7、该班为8000千瓦炉和16500千瓦炉的替班,两台炉的操作参数不同。

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定和工艺规程,加强顶替班组的技术、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2、岗位要认真执行、落实《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切实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3、定期组织安全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同时培养操作工的隐患和事故的查找能力。

4、加强电极糊、电极筒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杜绝事故隐患。

案例三、电石锅倾覆事故经过: 5月27日4时许,宁夏青铜峡市嘉琪隆冶金化工集团发生电石锅倾覆事故,一辆负责转运的叉车当场着火燃烧,事故已造成一人死亡,5人受伤。

27日4时许,宁夏青铜峡市嘉琪隆冶金化工集团电石厂一满载电石的电石锅倾斜,班长指派一辆负责转运的叉车进行修正,在作业时电石锅突然倾倒,直接倒向叉车,叉车当场着火燃烧,电石辐射热当场将司机烧死,事故造成一人死亡,5人受伤,叉车及部分设备烧毁。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事故原因: 1、操作工操作不当造成电石锅倾斜,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对待此事没有认真思考,电石锅倾斜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法,造成电石锅倾倒。

3、叉车司机不能严格执行《叉车司机操作规程》,对易燃、易爆、高温的吊装物未经过任何防护就进行装载。

4、电石厂管理不力,电石锅倾斜所属常见事故,没有制定详细的处理办法,致使本次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 1、加强操作工的培训,熟练操作,严格各项操作要领,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更换和修复,对待违反操作的指挥要拒绝,绝对不能蛮干。

2、全,不全全懂了才安懂部安对班长要进行面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学习,只有提高了安全意识,杜绝了违章指挥才能很好的指挥生产。

3、电石厂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程,对待事故应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并组织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学习,防止发生事故后操作工盲目操作,酿成重大事故。

案例四、加料系统发生火灾事故经过: 1991年4月26日下山西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火灾事故,1991年4月26日下午15时25分,该电石厂正处于交接班时刻,当班操作工发现电石炉12#料仓已三小时未加料,并通班长料仓料位仪可能坏,班长接通知后就说:我马上去看看,班长刚准备去看料仓,此时一楼出炉工说堵不住眼,班长便随出炉工下去,没有去看料仓。

15时45分接班人员到后进行交接班,15时50分巡检工上楼巡检时发现电石炉四楼烟雾缭绕,远处伴有火势蔓延,便回头通知班长和调度,调度到达现场见火势猛烈,便后迅速拨打 119 进行抢救,经过三小时的抢救火势基本熄灭。

此事故造成四条皮带全部烧毁,环形加料三台机电极及部分供电设施、部件烧坏,直接经济损失35五万元,停炉检修设备5天。

事故原因: 1、电石炉料仓缺料,尾气一氧化碳从料管内上升到环形加料机,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并随尾气温度上升而爆炸,使胶皮电缆着火引燃橡胶皮带。

2、料位三小时未加料,没有引起班长重视,操作工在操作时没有认真仔细观察仪表变化,电石炉正常生产时料仓若一小时未加料,就必须指派巡检人员进行检查,防止一氧化碳上移产生爆炸,或者架空后破坏料嘴。

3、巡检工没有肩负责任,巡检不认真或者没有巡检,造成此次事故的发生, 4、电石厂对员工培训不到位,管理松弛,仪表工没有定期检验。

导致员工对类似现象不重视,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 1、任何事故是麻痹造成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不正常现象要及时的反应和处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2、加强操作工的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严禁上岗操作,对不能胜任操作的员工进行辞退。

3、严格管理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事故的发生。

4、设备和电仪处对电石炉设备仪表要高度重视,定期进行检查和效验,防止仪表显示不准确产生大的事故。

案例五、电极下滑事故经过: 1983年10月24日1时30分,河南省焦作市化工二厂2号电石炉一班在正常出了第二炉电石后,发现该炉3号电极的电流只接近正常电流的70%,班长李某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指挥下放电极。

当时,高某拿扳手,王某扶套管,负责该电极南面卡;另一王某拿扳手,唐某扶套管,负责该电极的北面卡。

当上述4人就位做好准备后,班长李某指挥高某松卡,高某松卡后,立即站于紧卡位置,可电极未下落。

班长第二次指挥站在松卡位置的另外2人松卡。

在两面同时松卡的情况下,3吨多重的电极急速下滑。

当电极落至接近预定长度时,班长急令紧卡。

这时,处于松卡位置的另外2人无法紧卡,而高某的扳手却仍处在松卡位置,来不及紧卡,致使电极失去控制,高速掉入炉内软断流糊。

电极四周立即向上喷出大量夹有电极糊的黑色气体,引起全楼着火。

高某等4人当场被烧伤,衣服着火,各自撤离现场。

班长和王某跑入附近一间小房互相灭火,高某却绕炉1/3周,一人跑至较远的北面大门口,劳保用鞋均已脱落。

当李某、王某等听到其声音后,立即前往救援。

由于高某腰系反扣宽牛皮带,内穿腈纶长裤,带解不开,裤脱不下,后将衣裤撕破,火苗才被扑灭。

高某烧伤面积达93%,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王某脸部烧伤,因跳楼肢部伤骨。

其他2人为轻伤。

事故原因: 1、高某违反操作程序,不该松卡时松卡,需要紧卡时又来不及紧卡,致使电极失去控制迅速下落软断,引起事故的发生; 2、班长李某安全观念薄弱,事先对加料等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3、车间对劳保用品的正确使用、检查不力,如高某在操作时所穿劳保鞋未系带,撤离时双鞋脱落,致使两脚烧伤极重; 4、个别职工不能精心操作。

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的技术、安全教育,使每个员工熟悉本岗位安全工艺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素质,提高执行安全工艺规程及制度的自觉性。

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指标,对劳保穿戴不严的不准上岗操作,培养员工良好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3、公司要制定良好的防护措施,从源头进行治理,使员工精心操作,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案例六、电极漏糊事故经过: 2006年2月3日12时10分,宁夏兴平冶金化工股份公司5号电石炉发生电极漏弧,高温气体喷出炉面,造成15名操作工不同程度灼伤。

事故的原因分析: 1、由于电极糊焙烧不好,发生漏糊现象,导致该公司生产5号电炉的2号电极料面板结,透气性变差发生大面积塌料,造成炉内一氧化碳气体瞬间释放,产生大量易燃易爆气体; 2一、电极糊在漏糊过程中产生大量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提高了炉内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3、当时处于冬季,冶炼电石所用的原料水分较高,不仅造成炉料透气性不好,同时在爆炸过程中起到了助燃作用; 4、由于判断失误电极下放过长,焙烧时电极负荷过大导致了漏糊事故。

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的技术、安全教育,使每个员工熟悉本岗位安全工艺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素质,提高执行安全工艺规程及制度的自觉性。

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指标,。

3、精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案例七、炉气灼伤事故经过: 2003年12月15日1点左右,海吉公司电石分厂1#电石炉经过5天的停炉后重新启炉至电极焙烧阶段时,电石分厂工艺主管、生产运行主管和当班班长逐个打开观察门观察电极焙烧成熟程度及电石炉内情况,当打开1#电石炉5#观察孔时,从炉内冲出热浪,将当班班长双手和右脸烫伤,致使班长双方和两个月未能上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