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暗示

心理学 暗示


暗示研究表现的科学领域:
1.在社会心理学上 直接影响人的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体现在认知世界、 社会知觉和自我认识三个方面。在认知世界中,暗示 是影响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知觉中,从 众是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之一;在自我认知中,在与 他人的交互关系中形成自我概念;
2.在医学治疗上 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采用暗示法,利用言语、手 势、表情等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暗示疗法在治疗神 经症、心身疾病方面广为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1.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威望及人格魅 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 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龄、性别 与暗示效果有关,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女 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效果的客观因素。 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往往易受暗 示。
群体内行为——暗示
小组成员:
暗示
暗示的概念
暗示是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 、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 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 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 。
暗示的分类
按信息来源 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前者暗示信息来自他人,个人会冻死
2、为什么名单中的学生都进步了, 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谢谢大 家!!
暗示心理学研究表现在许多科学领域
3.在科研教育上 暗示可以调动人的潜在能力,调动人的无意识活 动的精神能动性,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暗示教学 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无意识状态中使用暗示法进 行教学。
4.在体育运动上 自我暗示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使
肌肉放松,进而凋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
心理暗示的神奇力量
按暗示者的目的 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前者有明确目的,后者 无明确目的。 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 分为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前者暗示者直接施加影 响,后者则是间接施加影响。 按暗示效果 分为暗示及反暗示。前者达到了暗示者的预期效果, 后者则达到反效果,即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 者相反的反应。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故事一
有一个人被无意中关进了冷藏车。 第二天早上,人们打开冷藏车,发现 他已被冻死在里面,身体呈现出冻死 的各种状态,但是奇怪的是,这冷藏 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制冷,车中的 温度同外面的温度差不多,依这种温 度是绝对不可能冻死人的。
故 事二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
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他们从1~6 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级,对这3个班的学生进行了 “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罗森塔尔随机抽 取一些同学,并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 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秘密的告知那几位 同学。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3个班级 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 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 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 打交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