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大肠菌群的检验

实验大肠菌群的检验

实验目的
▪ 掌握鉴别大肠菌群的方法。
▪ 掌握以最大概率数法测定大肠菌群数 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以此作为粪便污 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有 否被肠道致病菌污染。
食品中大肠菌群以100ml 检样内大肠菌群 最可能数(MPN)表示。
实验设备
• 恒温培养箱:(36±1)℃ • 显微镜 • 培养皿 • 试管、移液管、三角烧瓶、小倒管 • 天平 • 载玻片
实验试剂
▪ 乳糖胆盐发酵管:
20g蛋白胨、5g 猪胆盐及10g乳糖溶于1L水中, 校正pH为7 .4,加25ml溴甲酚紫指示液(0.4 g/L), 分装每管20 ml, 并放入一个小倒管,115℃高压 灭菌20 min。
▪ 乳糖发酵管:
将20 g蛋白陈和10g乳糖溶于1L水中,校正 pH至7.4,加入25mL溴甲酚紫指示液(0.4g/L),按 检验要求分装,并放人一个小倒管,加热至 115℃高压灭菌15 min
▪ 灭菌生理盐水:0.9%
▪ 革兰氏染色液:
①结晶紫染色液: 1g结晶紫溶于20mL95%乙醇,与80mL草酸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照片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大肠菌群的检验分哪几个步骤?各有何 作用?
2.在糖发酵试验中,若发现发酵倒管内存 在极微小的气泡,这种情况可否算作产 气阳性?
3.造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铵溶液(10g/ L)混合,摇匀。
②革兰氏碘液: 1g碘与2g碘化钾混合后,用少量水溶解,稀
释至300 mL。
③沙黄复染液: 0.25g沙黄溶于10ml95%乙醇中,然后用90ml
水稀释,混匀。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检样稀释(无菌操作)
①将25mL(或g)检样置于含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 灭菌玻璃瓶,充分振摇(固体检样用匀浆器,用 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 min)制成1:10的均 匀稀释液。
▪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10g蛋白陈、2gK2HPO4及17g琼脂溶解于1L水 中,校正pH至7.1,分装于锥形瓶内,121℃高压 灭菌15min。临用时加人10g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 冷 至 5 0 ~ 5 5 ℃ 。 加 人 2 0 mL 伊 红 溶 液 ( 2 0 g/L) 和 10ML美蓝溶液(6.5g/L)摇匀,倾注平板。
实验报告
根据证实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 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或g)大肠 菌群的MPN。
注:
①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1ML(g),0.1mL(g)和 0.01 mL (g)。每稀释度3管。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0mL(g),1mL(g)和 0.1mL(g)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 用0.1ML(g), 0.01ML(g)和0.001mL(g)时,则 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倍,其余可类推。
附1:平板划线接种方法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附2:革兰氏染色法操作步骤
1、涂片:取大肠杆菌制成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 ,用水冲洗。 3、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
盖1min,用水冲去碘液。 4、乙醇脱色:斜置载玻片于一烧杯上,滴加95%乙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接在伊红美蓝 琼脂平板上,置(36士1)℃恒温箱内培养18 一24 h。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 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 1一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 管,置(36士1)℃恒温箱内培养(24士2) h, 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产酸产气、革兰氏 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袍杆菌,即可报告为大 肠菌群阳性。
醇,并轻轻摇动载片,至乙醇液不呈现紫色时停 止(约0.5min)。立即用水冲净乙醇并用滤纸轻 轻吸干。脱色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必须严格掌 握乙醇的脱色程度。若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 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
5、复染:蕃红染液复染1min ,水洗。
6、吸干并镜检:若研究工作中要确证未知 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则需同时用已知菌进 行染色作对照。
②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 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混匀,制成1 :100的 稀释液。
③另取1mL灭菌试管,按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 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 mL灭菌试管。
2)乳糖发酵实验
接种2mL待检样品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3个稀释度,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土1)℃温箱内培养(24士2) h。如所有乳 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杆 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步骤:
涂片固定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蕃红复染
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紫色。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 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 密,染料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紫色。 革兰氏染色阴性菌(G-)细胞壁脂类含量多, 肽聚糖层数少,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 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 细菌被脱色为无色,再经蕃红复染成红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