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实习增强了自我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工区位置(燕郊)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

(图1-1)。

图1-1.燕郊行政图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

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

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

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

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

一是西部潮白河沿岸(河北境内部分)的旅游度假区;二是东、北部沿迎宾路、燕昌路两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区;三是中部102国道和行宫大街周围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金融商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四是在北部高楼镇辖区沿迎宾路两侧规划建立仓储物流区;五是在南部规划建设燕郊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燕郊开发区提出了“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借势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实现城市功能分异与整体功能优化。

经过多年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推介,燕郊开发区在北京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与国家各大部委、北京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著名商会和跨国公司驻京机构、中介公司、总部基地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河北融入北京、借势发展的先行者。

二、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区域内活动断裂属于山西裂陷带的北部和河北平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变动起着重要作用。

近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差异升降为主要特征,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断块隆起区和凹陷平原区两大新构造分区,基本上承袭了第三纪早期的构造运动特征。

近场区域地势极为平坦,属于冲积平原地貌,主要是流经北京地区的潮白河和永定河两大河系冲积形成的。

地势平坦,广泛发育河流地貌,河道变化频繁,遗留大量古河道。

平原区的新构造运动一方面表现为总体的持续凹陷:另一方面还在内部不同的块体之间产生差异的升降运动,强烈凹陷边界多为活动断层所控制,控制区的水系是从西北向东南流向的河流。

近场区发育有北东西和北西向两组多条断层,这些断层控制着区域内的新构造活动。

其中,程各庄—夏垫断裂是区域的主要控制性断裂,其次,燕郊断裂对子场距离较近影响较大。

本区主要地层有:由于近场区主体位于潮白河冲积平原内,地层大部分为冲积沙土层,不妨夹粘土、粉质粘土薄层,表层为新近耕植土,有一层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

第四系(Q):近场区第四系广泛分布于东部平原、山麓地带和河流阶地。

不同构造和地貌区的沉积类型不同:平原下部以湖相和河湖相为主,上部多冲积沙砾石沉积。

第四纪岩相分布变化和厚度变化较大,与构造关系密切,受第四纪构造断裂的控制,其厚度大致在100米左右,玩第三纪以来地层厚度大致在200米以上。

上更新统:本统主要出露于二级阶地之上,在平原地区则隐伏于全新统下面,厚度一般为30~40米,凹陷中心可达60~70米。

河湖与湖相沉积以灰色、灰绿色粘土质粉沙为主,含螺类和哺乳类化石。

全新统:本统广泛分布于河漫滩、以及一阶地和古河道内,以及平原地表,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黄色洪积、冲积和湖相沼泽堆积,厚度一般为5~10米,最厚处可达40~50米。

近场区内,下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厚度不详。

三、工作方法、仪器介绍及施工流程电法勘探工作方法二、实习任务1、掌握三种基本的电法勘探的方法:2、供电系统(如图5):图53、测量系统(如图6):4、对获得的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解释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处理:计算K 值,视电阻率值,作出电阻率剖面图等图件,根据获得的电阻率与极化率等电性参数,结合工区的地质概况,给出地下电性解释。

三、施工流程:1、野外工作流程:图6(1)测站布置①测站是野外作业枢纽。

剖面测量时,测站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观测地段中心,以便控制测区较大的面积。

测探测量的测站尽可能布置在测点附近。

通常选择在视野开阔,地势平坦,通行方便避风干燥处。

测站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变压器,以避免电磁感应与电源漏电影响;测站应采取防潮、防雨、防晒措施;把从测站引出的供电及测量导线绑在牢固的木桩上,以免放线时拖倒仪器及其附件。

用干电池做电源时,应按规定方式接好干电池。

②检查仪器及控制面板线路连接情况,并检查仪器及通讯设备的电源及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查通讯设备传话和接听效果。

③检查仪器、导线及线架是否漏电,并记录检查结果。

④核对各电极的点、线号。

⑤导线敷设。

电极接地结束后,利用通讯设备与跑极员取得联系,先插好测量线插头,确定测量线完好后,再接好供电线插头,粗略测试供电回路电阻并进行试供电,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电流,匹配好平衡负载。

(2)导线敷设为了防止导线敷设而引起电磁耦合,电磁感应或导线漏电,导线敷设应遵从以下原则:①供电、测量导线不允许相互交错应尽可能分列于测线两端,并保持一定距离。

②测量导线一般应避免悬空架设,当道线穿越河道、池塘必须架空时,应注意将导线拉紧,以避免读数不稳定。

③测量导线应尽可能避开高压输电线。

当必须通过时,应使那段导线与高压线方向垂直。

④电线接头处应确保街头牢固和外皮绝缘好。

为避免导线损伤,放线时应边走边放,收线时应边走边绕动线架收线,不许拖拽收放线。

在导线收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导线有无破损或扭结。

破损处应包扎绝缘;扭结处应放松理顺。

(3)漏电检查在野外作业中,测量仪器、供电线路、测量线路中的任何一部分漏电都会对观测结果造成误差,因此,必须适时进行露点检查。

①法野外观测之前和结束之后,均应对仪器和导线的绝缘性能进行系统检查进行剖面测量时,在一个野外工作日的观测始末、测线转移、中间梯度改变排列或者变换极距的情况下,都应对供电系统和测量系统分别进行检查。

②仪器的漏电检查在仪器断路的情况下,用500V 兆欧表分别测定A、B 插孔,M、N 插孔,仪器外壳三者之间的绝缘性能,要求测定的电阻不小于100MΩ,__________如测定的值小于100MΩ,则认为仪器的绝缘性能不合乎规定要求,其漏电影响不容忽视。

③开工前对导线的漏电检查一般是将导线铺于地面上,采用500V 兆欧表,测量导线对地的漏电电阻。

每千米导线的绝缘电阻,对于供电导线应不小于2MΩ;对于测量导线,应不小于5MΩ。

④当仪器设备在供电现场无法满足②,③所规定的绝缘指标时,应进一步对供电系统和测量系统进行下述漏电检查。

1)供电系统漏电检查:一般可轮流断开一供电导线与供电电极的接头,同时观测供电线路中的等效漏电电流和测量线路等效漏电电位差(两次电压不同时,可按电压正比关系换算成工作电压下的“等效值”)。

要求两端等效漏电电流的总和不超过该点供电电流的1%;两端等效漏电电位差的总和不超过该点观测电位差的2%,进进行漏电检查的电源电压一般不超过300V。

2)测量系统漏电检查:一般可轮流断开一测量导线的测量电极的接头,供电时测量等效漏电电位差。

要求两端等效漏电电位差的总和不超过该点观测电位差的1%。

⑤当观测过程中发现有不能允许的漏电现象时,全面寻找漏电点位置。

该仪器集24位A/D、ARM等当今最新电子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数字直流电法仪器,仪器的体积和重量显著缩小,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相当于当前国外同类仪器,在各种野外复杂环境下能更好地工作。

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勘探、工程地质勘探、环境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还能用于地热勘探等方面。

2)仪器特点:整机体积小、功耗低。

采用24 位AD 转换器及信号增强技术和数字滤波, 抗干扰能力强, 测量精度高。

自动进行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

不测量时,通道入口短路,防止长时间开路。

供电电压高(1000V )、电流大(7A )。

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

彩色大屏幕显示:汉字对话,不但能一次显示所有的测量参数,而且可显示观测曲线,使得测量结果直观明了。

多参数测量:可测量并存储自然电位、一次电位和电流、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偏离度和综合参数等。

具有掉电数据不丢功能,能存储1MB 数据并长期保存。

用单片ARM 进行控制与数据处理。

除RS232 接口、网口与计算机通讯传输数据外,增加了USB 接口可以用U盘拷贝数据文件。

极距常数表──对所有装置,可预先存储多组不同极距常数,从而避免相同极距常数反复输入可能带来的输入错误。

3)主要技术指标:接收部分技术指标:电压通道:±5V(24 位A/D)测量精度:Vp≥5mV 时,±%; 当≤Vp输入阻抗:>20MΩ视极化率测量精度:±1%±1 个字Sp补偿范围:±4V电流通道:7A(24 位A/D)测量精度:Ip≥5mA 时,±% ;当≤Ip对50Hz 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2、电法仪器介绍1)DDJ-4A型多功能电测仪:发射部分技术指标:最大供电电压:±1000V最大供电电流:±7A供电脉冲宽度:1~60 秒四:野外工作方法XX年7月2日星期一地点:实训中心。

实习内容:野外工具设备检查准备,把侧线重新缠绕,找出侧线破损点用胶布粘上,侧绳重新缠绕,记录测绳长度。

仪器检查充电。

电极用砂纸打磨,除去铁锈接上夹子电极引线。

分组,各组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XX年7月3日星期二地点:北京顺义珠宝屯外树林实习内容: 野外实习前现场准备,工作任务布置和分工(电法勘探的布极方法,实习方法)工区环境熟悉,野外放线,仪器调试。

观测站放到中间,AB南北个750米,电线放松贴着地面,测绳拉紧。

MN在AB三分之一距离。

侧线布置好,先检查电路是否是联通,然后漏电检查。

调试仪器,电流和一次电压是否达到要求。

测完收线。

XX年7月4日星期三地点:北京顺义珠宝屯外树林实习内容: 电阻率中间梯度法1)早晨实训中心集合,坐车到目的地仪器连接,侧线布置。

方法,中间梯度测量,南北布线1200米,AB各六根电极,倒盐水减小电阻率。

相关主题